APP下载

七百公里的思念

2017-05-31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41期
关键词:数落大学毕业慈爱

大学毕业后,她来到一个离家七百多公里的小镇工作。

她一直认为自己足够坚忍、独立。这一切当然都要归功于她的母亲——那个刻薄的女人。

十岁,她在水池边笨拙地搓着一件毛衣,母亲则在一旁看笑话。你这也叫洗衣服?她看着母亲粗暴地抢过毛衣摁在脸盆里再加工,心里有个声音说,我以后一定要全都学会,洗衣、做饭……所有和生活有关的东西我都要学会,再也不要听你的嘲笑。

十六岁,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考进市里的中学。开学前,母亲极不情愿地拿出比镇上中学高两倍多的学费。她看到了那个迟疑的动作,冷冷地说,放心,我以后会还你。母亲“嘁”了一声,只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吧。她把学费紧紧地攥在手里,只回了一句,你放心,欠你的,我都记得,早晚会还!

十九岁,她如愿以偿地考上大学。当一切收拾妥当后,看着同屋舍友面对铺床叠被这种小事都无从下手时,那一刻,她好像明白了什么。一些片段在脑海中忽然清晰起来:她生病时,母親焦急和不安的眼神;捧回奖状后,母亲满脸掩饰不住的笑意;还有那些烦人的唠叨和数落,现在想来,却更像是叮咛和嘱咐……原来,她和母亲之间,也并非没有温情的瞬间,只是在日渐穿梭的时光里,竟被她忽略和遗忘了。

于是,她开始试着和母亲沟通。

二十三岁,大学毕业,她终于开始过一个人的生活了。不知为什么,半个月后,当她回到那间冰冷的出租屋时,总会生出莫名的失落。在这样的心理挣扎中,身体败下阵来。躺在床上,她半睡半醒间拨通了家里的电话,一个熟悉刺耳的声音隔着听筒就传了过来。

“死丫头,这么长时间也不知道给家里打个电话!”

话筒里,她隐约听到母亲的抽泣声,难道从不落泪的母亲……

“你这个死丫头,我和你爹本打算明天去你学校,打听你上班的地方!”她蜷在被窝里,听着电话里那个女人的声音,眼泪忽然就落下了。

她羞涩而生硬地小声嘟囔了一句:“妈,我想你……”电话那头显然顿了一下,随即依旧不依不饶:“哼,还学会煽情了!”

“老太婆,不,妈,我发工资了,从现在开始我就准备还债了,以后不准你再整天骂我没用了,小心以后不养你……”破涕为笑间,她才发现,原来母亲数落她的声音是那么温暖,那么好听。

写法指南

1.本文运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刻画出了一个看似“刻薄”、实则关爱有加的母亲形象。文章先是表现母亲的“刻薄”“嘲笑”,然后表现了母亲“慈爱”的一面,但不论是“刻薄”还是“慈爱”都是母爱的表现;不同的是,呈现的方式不一样。

2.全文以“十岁”“十六岁”“十九岁”“二十三岁”等表示年龄的词语连缀成文,将主人公对母亲的感情从之前的不理解,再到感动的过程娓娓道来,富有层次感,读后令人感同身受。

训练安排

请以“震撼人心的一幕”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抒真情、写真意,避免瞎编乱造;(2)尽可能让文字有画面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猜你喜欢

数落大学毕业慈爱
不经意的数落需谨慎
大学毕业第一课不能是“假就业”
数落声中的母爱
折腾
工农兵大学毕业的不好分配
大学毕业后娶了副县长的女儿
最慈爱的爸爸
爱,飞越两千公里——慈爱嘉养老服务广东乐从公益行
品牌是如何形成的——记“慈爱嘉”的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