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动态研究

2017-05-31余萍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区域经济有效策略

余萍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阐述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探究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状况,提出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区域经济 影响 有效策略

商贸流通业发展概述

积极促进外延式发展的有效转变。商贸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国外的商贸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几乎高达49%。近年来,社会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对商贸流通的发展格局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商贸流通业以粗放式发展为主,商贸流通业在发展过程中更注重流通总量,忽略了平均产出,这一方面导致了商贸流通中资金周转缓慢,商品流通速度低;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商贸流通的成本,降低了经济利润。针对这种现象,商贸流通业必须转变以往依赖外延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对商贸流通的创新,坚持人本式集约发展,进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实现传统流通方式向现代化流通转变。随着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贸流通业需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改进传统的商品流通方式,逐步向现代化的流通方式进行过渡,从而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徐永锋等,2015)。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商贸流通业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经济概念,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商贸流通的中介价值如图1所示。

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种种曲折,最终实现了简单模式向发达商贸流通模式发展的转变。当前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在发展理念上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传统的“卖”向“买”进行逐步转化,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贸流通的经营资本,而且还使商贸流通业与社会其它行业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的商贸流通业涉及到信息技术、人才流通以及新兴资本等多个领域,商贸流通的环节以及商品交易方式不断更新、变化,这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企业、现代连锁业以及现货期货业的发展(周科,2015)。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商贸流通业的管理水平与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信息沟通与交流、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人力资源、物流仓储等环节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商贸流通业逐渐成为第三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涉及到国民经济中的多个行业,推动了市场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区域生产

商贸流通业与区域商品生产与流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不仅影响着经济政策的有效制定,而且影响着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商品交换与流通处于附属地位,其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其阻碍了商贸流通的发展。通常,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往往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商贸流通业既是流通领域的主体,又是生产领域的客体,这种关系模式下,商品流通业的内容与流通形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应地,商品在流通的过程中又作用于商品生产的内容及商品数量,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首先,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生产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区域生产的规模,而且对区域经济效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若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商品的生产规模远远超过流通规模,那么就要采取必要的存储措施对制成品进行有效保管,避免造成资源浪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流通成本,不仅会导致商品的使用效率低下,而且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正常消费需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生产规模与市场商品流通规模相适应,才能够充分发挥商品流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社会生产力,减少生产成本,进而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基于宏观经济视角,社会的总供给与需求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社会供给方面看,商贸流通业通过资本的不断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供给,使市场经济得到长期、稳定的增长。另外,在社会生产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商贸流通业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进而增加政府税收,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商贸流通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如图2所示。

(二)刺激区域消费

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而消费又是引导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商贸流通业对区域消费的作用首先表现为对消费种类的约束。其次,商贸流通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信息,通过多种方式开拓市场,激发潜在的消费群体。此外,商贸流通业还能够有效反映出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从而影响区域消费。

(三)优化区域分配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商贸流通业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又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初次分配要基于供求关系与商贸流通业进行有效的衔接,才能够使商品的生产、销售以及消费活动得以实现。银行的信贷业务正是通过贷款的发放对国民收入实现再分配;非物质生产相关单位则是以劳动报酬的方式对国民收入实现再分配,这就使商贸流通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再分配往往要依赖商品流通才能够得以实现,从这方面来说,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应注重对商贸流通体系的有效构建,保障商贸流通的畅通性,使其能够高效运行。若商贸流通体系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不仅会影响到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家财政收入,进而制约国民经济收入的再次分配。

(四)加强区域产业关联

目前,商贸流通业与社会生产、消费已经形成了統一的有机整体,这三个环节紧密相连,不仅明确了社会分工,而且促进了社会生产技术的提升。在社会生产中增加的中心环节不仅能够保证产业链的持续、稳定增长,而且能够凸显出区位优势,使商贸流通与不同的产业集群实现关联。商贸流通能够促进社会有效分工,提升生产技术,与各个相关产业之间形成密切的交流与联系,进而使整个经济体得到激活。

(五)促进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的提升

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商贸流通的发展,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信息与生产技术又有着一定的反作用。在商贸流通过程中,信息技术以及生产技术表现尤为活跃,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人们的脑力活动创作出相应的生产技术,它对经济活动的参与主要是依赖实体商品来实现的,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技术逐渐成为一种虚拟化的动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信息流通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另一重要的保障元素。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增强了商贸流通的有效性。商贸流通的发展对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信息、技术以及资金在商贸流通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综合分析

本文将商贸流通效率作为研究重点,商贸流通业主要涉及了批发零售业以及转为商品流通所提供的物流、仓储、交通等多个不同的行业,商贸流通的相关指标如表1所示。另外,本文选取我国部分省市作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的各省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关系数的矩阵,可以发现因子特征值在1.000以上的为4个,方差贡献率依次表现为62.424%、19.325%、5.564%以及3.636%,其贡献率共达到了92%以上,本文将这个公因子作为相关标准,对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进行综合分析,具体见表2。

通过对商贸流通效率的评价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商贸流通效率为:F=62.324* F1+19.840*F2+5.364*F3+3.562*F4,对我国的区域商贸流通业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现象,其中北京市的商贸流通效率最高,其次为上海、广东,西藏最低。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商贸流通业与流通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我国北京、上海等地,可侧重于对商贸流通外部环境的完善,而四川、河南等地区则需要强进一步发展商贸流通业,刺激区域消费,带动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

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路径

深化商贸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可借鉴欧美国家经验设立专门的商贸流通管理机构,以保障商贸流通的有效发展,逐步规范商贸流通的市场秩序,对商贸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的分工,以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品贸易形式,电子商务以其开放性、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充分赢得了市场,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不断加大电子商务在商贸流通中的市场份额,刺激社会消费,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

提高從业人员综合素质。人力资源是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的商贸流通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贸流通业的大力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加大教育与培训投入,为员工提供一个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定期对其进行集体培训,对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充分发挥在商贸流通过程中的管理作用,提高商贸流通效率,实现社会经济的长期、有效发展。

积极推进连锁经营。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时代动力。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要积极推进连锁经营,增大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规模,实现连锁经营由传统商贸业向服务业进行转变,逐步开拓农村连锁经营市场,提高连锁经营的发展效率。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区域经济有效策略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