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人均财政性农业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017-05-31王格格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面板数据城镇化

王格格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2002-2011年我国28个省份的统计数据,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建立了一个用以回归分析的面板模型。考察了城镇化率和人均财政性农业支出两个变量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正相关,而人均财政性农业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负相关。本文随后对其经济学含义进行了相应的阐释。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镇化 人均财政性农业支出 面板数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带来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似乎并没有太大改善,城市与农村的收入差距问题一直都很突出。显然,在当前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收入差距是激发矛盾的根源之一。要想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就必须首先清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从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个现象,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我国若干省份的统计数据,对城镇化和人均财政性农业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文献综述

(一)收入分配不均的现状

库兹涅茨(1955)很早之前就提出过收入分配和经济发展二者中有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的存在,他的观点是收入分配的差距会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其具体趋势就是先恶化至某个最值点以后又开始变小。这一理论之后也得到了国际上很多学者的检验,但是,这个假说是否符合中国收入差距变动的情况,一直存在争议。王小鲁、樊纲(2005),林毅夫等(1998)均通过数据模型检验发现中国收入分配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其实并没有这种关系的存在。而陈宗胜(2000)等的研究表明随着二元经济体系的逐步改善,这种“倒U型”关系是实际存在的。

已有学者把全国的个人收入差距分解为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和城乡之间三部分(李实、罗楚亮,2007),计量分析表明当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上升幅度在变小,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一直持续不断上升。Loren Brandt(2008)利用结合城市和农村的小样本CHNS数据进行分析认为,1991年至2000年这10年间,中国的基尼系数从0.37上升到0.44 。城乡收入差距的不平等程度在提高,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一直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Ravallion和Chen(2004)利用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出的结果与这个基尼系数走势也是是吻合的。通过数据分析,他也认为城乡之间的差异对目前中国的不平等状况有着显著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全国收入差距过大很大程度上是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带来的。另外,他也提到了教育对整个农村的发展以及今后公共政策制定的巨大作用。

Benjamin (2005)对中国收入不平等问题的研究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人口差异和地区差异,但是他的研究结论是现在中国所存在的最大收入不均衡不是在很多人认为的城乡间,而是城市的内部本身和广大农村内部。

(二)城乡收入差距的定义和测度

城乡收入差距是指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差异化程度。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分别衡量城市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的标准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也有学者采用访问调查所得的微观数据。李实(2007)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义,是因为他认为要考虑到城乡之间本身存在的很大的生活成本的区别,如消费水平和物价等,以及要考虑到城市里生活的居民会在无形中获得的各种各样的补贴。

对于用什么变量来测度城乡收入差距,国内很多研究者选择了城乡人均收入比这个标准(李实等,1998;蔡,2003;曾国安、胡晶晶,2005;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1994;胡荣才,2011;钱忠好,2013),即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来衡量。另外,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这两者也是此类研究中经常选用的指标。王少平(2007)通过基于泰尔指数和我国实际人均GDP 的变动特征而设定的面板协整模型的研究表明在我国改革的初期,城乡收入差距确实推动了经济增长, 而当前时期的经济增长受到了城乡收入差距增大带来的阻碍。程永宏(2006)提出自己测算分析得到的新的城乡混合基尼系数的分解形式,由此也提供了度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新指标。

(三)城镇化、财政性农业支出和城乡收入差距相关研究

Dennis Tao Yang(1999)从政策的视角解释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增大的原因,认为这与城市偏向政策、劳动力流动限制以及福利制度等有很大关系。李实(1999)认为劳动力流动、工资制度和企业改革都会影响到收入差距的变动。陆铭、陈钊(2004)基于时间序列的我国各省份面板数据模型的阐释说明,城市化发展太慢正是现在城乡收入差距持续不降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城市化会使城乡收入差距变小的速度加快。姚耀军(2005)对城市化、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做了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并得出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是呈现一种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李实(1999)和陈宗胜(2009)都持有同样的观点。然而程开明、李金昌(2007)对1978-2004年的时间序列回归分析,研究了城市化和城市偏向如何地对城乡收入差距发生作用,得出的结论是前两者是导致后者的原因,后者也会转而促进前者。周云波利用两部门模型,使用基尼系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以此建立理论模型,并使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从理论和实证上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之间呈“倒U型”关系。我们在这里明显地看到,学者们对于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究竟为何种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总是一致的。

陆铭和陈钊(2004)认为对农业方面的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如果变大了,城乡差距就也会跟着减小,他们运用的是1987-2001这14年若干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彭锻炼(2007)对1985-2004年全国的时间序列分析得出了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加大会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并使其变小,还有这种发展的趋势是有长期持续性的。王艺明和蔡翔(2010)通过对我国三大地区进行面板模型计量显示出,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农业支出是明显能够帮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不过这种作用在每个地区的体现都有所不同,研究发现在西部区域,虽然财政在农业上的投入增多了,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也跟着变大了。而陈安平和杜金沛(2010)利用动态面板數据模型的方法研究发现财政农业支出提高会使城乡收入差距变小。洪源(2014)等研究结果表明,农民财政收支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财政支出的增长和其农村倾向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减弱,而财政带来的税收增长却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大的因素。

厉以宁(2008)指出导致现如今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非常关键因素是城市农村脱离的二元经济体制,只有改变了传统的二元经济体制,才可能促进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减小。白雪梅(2004)认为教育和收入不平等二者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教育不平等将会带来收入水平的不平等。另外,薛进军等(2008),陈斌开、许伟(2008)的研究也都说明了教育不平等正愈来愈成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

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

很多的研究者研究时都采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来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也就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所得的比值: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这里的城市一个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家庭里的人能由自己自由去决定花费的那一部分钱,其实是一个家庭的总收入除去交税和社保之后的部分。这么看来,人均可支配收入能很好地反映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一个农村家庭的所有的纯收入除以家庭人口总数的结果。理论上的分析告诉我们,能够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既包括政策体制方面的,也有社会自然条件的影响。有的因素作用于城市居民的收入,而有些会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作用,这些因素交织组合在一起,共同对收入差距发生作用。诚然,我们不可能找出并分析这所有的影响因素,本文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情况,选取了如下两个变量(见表1)。

城镇化率(CZH)。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数/总人口数。城镇化是生活上从乡村到城市的一种转变, 其突出表现就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用来衡量城镇化程度的指标一般都是城镇人口数在总人口数之中所占的比重。这一比重大些,就表明城镇化的程度也高些。

人均财政性农业支出(CNZ)。人均财政性农业支出=财政性农业支出/农村人口数。财政性农业支出是指政府财政支出里面用于农业的那一部分,用这个数值除以总的农业人口数便得到了人均值,这个指标就很好地体现出政府对于农民的扶持程度。也能表现国家政策方面对于农村的倾向。

(二)模型的建立

本文通过选取我国28个省份在2002-2011这10年间的数据,将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作为被解释变量y,将上面的两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利用eviews6.0进行计量分析,并在检验分析之后不断完善模型以得到相对理想的回归模型,从而得出回归方程。

(三)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2002年到2012年中国各个省份的统计年鉴,并且通过计算和整理所得。

(四)模型估计与分析

1.回归估计。我们对面板模型分别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和随机效应模型回归,并做了Hausman检验,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此时方程以及两个自变量都很好的显著,Hausman检验的结果为统计量是24.717095,p值仍为0.00<0.05,因此拒绝原假设,并且我们认为模型是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可以设定回归方程为:

lnSRB=c+β1lnCZH+β2lnCNZ+μ

其中,lnSRB表示的是城乡收入之比的数值变化率,β为参数的估计,μ是随机误差项。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整个模型是显著的,而且两个被解释变量也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也说明城镇化水平和人均财政性农业支出这两个因素都能很好地用来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回归方程为:

lnSRB=2.910797+0.434329lnCZH-0.391005lnCNZ

(29.92183) (1.990493) (-2.042897)

2.结果分析 。从所建立的模型中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的系数β1为0.434329,这说明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单位,相应地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0.434329单位的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使农村和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少,那么想当一部分已经处在城镇化过程中或者已经城镇化的农村由于摆脱了过去只能依靠低效率农业生产的生活,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那么那些被遗留在农村的农民将会相比城镇生活更加地落后。如果拿他们较少的农业收入去度量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样带来的收入差距一定会是更大的。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人均财政性农业支出的系数β2=-0.391005,表明人均财政性农业支出每增加一单位,对应地城乡收入差距就会减少0.391005个单位。对此,可以做出解释,人均财政性农业支出这一数值反应的就正是国家政府层面上对于农民的帮助,初次分配中农民的收入就比城市少了好多,政府要想弥补这个差距,通过再分配也就是财政性支出以及津贴福利来补助农民,国家财政支出的项目是很多的,但是明显的是,国家用于农业方面的投入资金所占的比例也是很大的。有些直接拨付给农民个人,有些用于完善农业设施条件,还有一些补贴给农业相关的要素提供部门,另外也有相当的部分用于补助教育花费、医疗卫生设施以及减免税收等。因为每个农民自己得到的补贴多了,其收入的水平也会跟着上涨。这也就意味着城市和农村间收入差距变小。

结论与政策含义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城镇化进程加快并不一定就会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国家对于农村的财政支出状况改善会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得到一定的缓和。所以,为了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解决劳动力市场分割及政府治理的问题。教育现已成为导致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多年来对城市的政策倾向基本已经实现了城市的教育入学及保障问题,而农村教育现状依然堪忧。尤其是中西部很多贫困地区,即使九年义务教育已得到大范围普及,但對于仅靠农业收入的家庭来说,微薄的收入还是不足以让一个家庭支付一个或者更多孩子的教育费用。中央财政要承担农村教育费用,将更多的资金用在确保农村孩子顺利上学上,保障他们完成学业并在义务教育之上的高层次教育中给予大的资助。

猜你喜欢

面板数据城镇化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