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评理查德·桑内特《匠人》

2017-05-31王金芙

现代交际 2017年8期
关键词:匠人

王金芙

摘要:理查德·桑内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在社会学和城市规划研究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和成果。桑内特对匠人和匠艺的研究也夹杂着自身对于现代社会、机器应用、人类未来等多方面的思考和忧虑,展现出了深刻的居安思危意识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匠艺 匠人 匠艺活动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106-01

理查德·桑内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在社会学和城市规划研究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和成果。《匠人》一书可以看作他的巅峰之作。这位顶尖的大师在此书中跨越古今、跨越行业、跨越领域,对匠人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新的考量,他把生理机能与技能、劳动与伦理制度相结合,以更为人性化的角度来审视匠人的匠艺活动,他毫不隐藏地质疑当代社会工作的衡量标准,更加明确地指出关于匠人的范围划分是有所欠妥的,并且这样的历史遗存现在依旧困扰着当代人。桑内特对匠人和匠艺的研究也夹杂着自身对于现代社会、机器应用、人类未来等多方面的思考和忧虑,展现出了深刻的居安思危意识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全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匠人、匠艺、匠艺活动。

第一部分——匠人,在这部分桑内特对匠人作出了定义,即只要拥有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愿望,我们每个人都是匠人。由此可见匠人的覆盖层面是十分广泛的,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匠人却是阻碍重重的,社会的发展已经导致经济结构的更新,这种新型模式下使得匠人的精神世界受到冷落,实用主义的功利性日益占据了上风,精神世界在物质利益面前只能被搁置一旁。对财富的追求导致了对匠人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新的变化,这种需求使得技术分工越发细致,技术种类越加繁杂,可是这种进步却是一种虚假繁荣,甚至还导致了社会的病态和人们精神世界的贫弱。这种社会疾病我们可以在工匠发展的历史中加以理解。中世纪的作坊是工匠的摇篮,在其中滋生了大量的匠人,师徒关系是作坊之中和社会关系的主轴,纵然师徒关联密切,但是师徒的社会地位却是不平等的。等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艺术和匠艺发生了分化,有本领的匠人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这种心理的变化加深了匠人对社会的依赖,但手艺却难以传承下去,直接导致作坊的社会空间日益碎片化,匠人权威的树立也越加困难。18世纪中期开始,一些有识之士想通过工业机器的使用来修复这些问题,可是机器的使用并没达到让人类正确认识自身的目的,有甚者到了19世纪,机器更是成为匠人的天敌,使匠人穷途末路,无所适从。尽管科技的进步使匠人受尽坎坷,可是大浪淘沙,真正的匠人精神却更加坚强,他们渴望改造各种材料的冲动依然存在,依然保持着实践的信念和勇气。

第二部分——匠艺。这部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部分,这部分主要的是培养匠人过程的内容。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桑内特认为,看到事情也许可以完成就忍不住想试一试正是人类的本性。而匠艺活动其实是一种持久的、基本的人性冲动。匠人代表的是一种特殊状态的人,那就是专注的人,对于专注的人来说仅有愿望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过硬的“功夫”和超过常人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与磨炼才能成就的技艺和状态。可是现代的教育却往往回避“愚蠢”的重复训练,过分强调天赋和悟性,忽视了最基本的技术熟练程度,更不要说从生理到心理全面的提升匠人的人文素养和感悟力了,所以,我们可以培养出很多的产业工人却难以寻得一名真正的匠人。

第三部分——匠艺活动。这部分笔者认为其实主要是在强调匠人的心态问题,既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探索态度,又不可过于痴迷,过犹不及,这既是对社会的平衡也是对自身的保护。无论是匠人还是普通人,我们都要坚持劳逸结合,成人更需要“游戏”。“游戏”给予我们快乐,教会我们制定和遵守规则,激发我们的创造力,点燃我们的灵感之光,它能让你喜冲云霄,亦能使你深陷泥沼,所以,身在其中一定要把握分寸,勿忘初心,才能走得更远更久。

其实关于《匠人》一书,作者认为在当下给予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要如何处理人与机器的关系。曾经匠人的迷茫,在人工智能时代也将成为我们的困扰,这时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吸取教训。我们一定要明白,机器不是我们的敌人,机器永远都是我们的工具,机器帮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它能幫助我们弥补身体的局限,机器的进步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鞭策而不是驱逐,即便是智能机器人他们还是无法全面超越人类,人类的创造力、情感这些都是机器难以企及的。人存在的意义是不能受到机器左右的,我们所拥有的精神世界是无比强大的,智能时代的人类对自己的能力要有更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我们要着力开发自己全新的潜力而不是盲目地与机器竞争,这种竞争关系的产生就是一种庸人自扰。人类永远的竞争对象始终都只是人类自己,我们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对过去的致敬。在这些机器面前,我们所要担忧的依然是人类自身的发展问题,机器不能摧毁我们,但人类的欲望却可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所以智能时代的人类真正要做的就是真正以“智慧”行于世,立于世,把握住人与世界之间的平衡点,真正领悟到“控制”的真谛,以一种真正博大包容的情怀去认识机器,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不要耽于“机器之殇”,而是要以一种更为自信从容的姿态与世相处,不断提升和淬炼自己的眼界和心界。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匠人
一间微型机械工业展示厅,一种匠人精致生活
匠人与车
手艺人要“坐得住冷板凳”
东坡画扇
青年匠人
破网巾
混饭吃的不是好匠人
“神级”匠人
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