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4PL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研究

2017-05-31李旭东曾艳英王耀球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跨境成员供应链

李旭东++曾艳英+王耀球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但是跨境电商物流服务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低,跨境电商综合物流成本高,物流服务水平与运作效率有待提高,急需一种能提升跨境电商物流整体服务绩效的新型组织运作模式。本文首先提出了跨境电商物流联盟的概念,阐述了基于4PL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及其组织机制;然后分析了基于4PL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的服务优势;最后提出了不确定需求下基于4PL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构建策略:联盟组织柔性化是前提基础、成员业务流程模块化是核心条件、技术与装备智慧化是重要保障、信息平台统一化是关键支撑,四点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提高跨境电商物流效率与效益、降低物流成本与经营风险的目标。

关键词:4PL 跨境电商 物流联盟 策略

近年来,我国传统外贸在经济新常态下年均增长不足10%,我国跨境电商却保持年均30%以上增长。然而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同时,物流成本过高、配送速度慢、服务水平低等已成为发展电子商务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范智军,2014)。此外跨境电商物流服务资源分散、市场集中度低,海外仓等资源共享程度低,供应链中高端服务和增值能力较弱,成为阻碍跨境电商发展的显著因素。为改变这种状况,单个物流企业依靠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资源是不太现实的,急需一种能整合各方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全球化物流网络、提高跨境电商物流整体服务绩效的新型组织运作模式。

文献回顾

王燕(2003)提出了具有趋势性的动态联盟模型以及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思路。贺盛瑜(2004)研究了物流联盟成员企业间的信任关系博弈,提出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担风险的合作方式下实现联盟企业共同的目标。卢冰原等(2015)研究了基于第二代虚拟组织培养环境模式,提出由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吸纳各类社会机构参与,立足于长期合作的城市应急物流联盟协作框架。高卉杰等(2016)认为物流联盟作为集成核心能力、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许多物流企业的现实选择。当前,现有文献主要从比较宽泛的视角研究物流联盟的运作机理与发展模式,对跨境物流联盟的研究很少,对跨境电商物流联盟的研究更为罕见。本文将物流联盟作为提升跨境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绩效的新策略,以4PL作为实现这一策略目标的有效模式,研究基于4PL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组织机制、服务优势和构建策略。

跨境电商物流联盟

物流联盟是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所取得的更好效果,企业间形成的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田宇、朱道立,2000)。企业之间不完全采取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也不完全采取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只是在物流领域通过契约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中间组织。狭义的物流联盟存在于非物流企业之间, 广义的物流联盟包括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在现代物流管理中, 是否构建物流联盟已成为企业群体重大的物流战略决策。

为实现比单独从事跨境电商物流业务更高效率、高效益的目标,物流企业与跨境电商供应链上的相关各方形成的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担风险、要素多向流动的物流合作伙伴关系,称为跨境电商物流联盟,英文为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Alliance,简称CELA。这种联盟是各方基于在物流领域的战略性协作开展的有组织的市场交易, 一方面有利于节约跨境电商市场交易中的相关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各方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应变能力, 降低由此带来的经营风险。跨境电商联盟成员在密切协作的同时仍保持各自的相对独立性, 组织成员间仍存在着围绕自营、外购等方面的竞争,维持较高的市场效率, 从而避免联盟一体化组织失灵僵化及其产生的额外组织费用,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保持联盟组织成员的内部活力。跨境电商物流联盟不单是为克服市场和组织运作被动化的制度安排, 更为重要的是为有效利用组织和市场双重优势的组织创新。

基于4PL的跨境电商物流聯盟组织机制

基于4PL模式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是通过跨界整合与功能集成所构建的跨境、跨行业的联盟型供应链服务体系。狭义上,它整合了各种功能型3PL企业之间的条块分割资源,这包括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报关企业、实际承运人、仓储配送企业等;广义上这种联盟的成员还包括了相关的非物流组织,如供应链技术服务商、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园区、电商产品制造商、境内外消费者、收发货节点、海关、商检、保险金融、财税外汇、法律仲裁机构等。本文从广义上的视角研究基于4PL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它是一种新的组织机制,围绕核心企业(通常是4PL企业),通过整合跨境电商物流乃至整条供应链的资源,在各成员间实行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联盟体系,是更高一级的跨境电商形态。基于4PL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组织机制如图1所示。

基于4PL模式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具体组织机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初、中、高级)。第一类是大型3PL企业主导的物流协作机制。服务范围较广、装备技术水平较先进的大型3PL企业向4PL业务转型升级(例如Sinotrans,中国外运公司),整合其他3PL企业的资源与服务功能,和重点跨境电商客户签订物流合同或形成战略联盟的方式提供4PL服务。第二类是发展成熟的4PL企业或大型跨境电商平台(例如阿里巴巴、敦煌网)主导的物流联盟机制。主导企业作为协调中心,整合跨境电商供应链各环节资源,集成采购、仓储、运输、通关、包装、配送、售后服务等服务功能,为整个跨境电商供应链提供全程服务,持续开发供应链中高端服务能力与服务增值空间。第三类是全球化4PL集团主导的物流联盟机制。这种联盟不局限于单一产业供应链的覆盖范围,而是面向工、商、农等多产业跨界供应链,以全球化4PL跨国集团(例如敦豪全球货运公司,DHL Global Forwarding & Supply Chain)为核心,在世界范围内整合跨境电商供应链,在联盟成员间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互利共赢,提升跨境电商物流效率与服务水平、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是4PL 发展的最高形态。

4PL在我国已有实践,第一类有较快发展、第二类刚刚起步,第三类尚未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实践),但是出现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政府主导的跨境电商4PL联盟机制,主要集中在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例如杭州、上海、广州、深圳、宁波等),由政府部门牵头搭建专门平台,在自贸区内外设立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打造国际物流中心,从而集聚跨境电商、综合物流等企业、关检、金融、咨询等机构,形成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一体化的物流联盟模式。

基于4PL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服务优势

美国著名供应链专家Gatterna指出,从3PL到4PL是组织从内协向外协全面扩展的过程,在普遍实行3PL暴露出各种问题之后,4PL已经成为解决现代供应链挑战、提供最大化利益的突破点。基于4PL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服务优势可表现为但不仅限于以下方面:

(一)协同构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开放式供应链生态圈

现阶段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在海外仓等资源方面共享程度低,重复建设严重。基于4PL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改变上述资源封闭的独享状态,构建开放式供应链生态圈,社会各方通过契约签订、资源开放、资金投入等途径与物流联盟开展各类合作,环节包括电商产品采购、货源供应、物流功能分包、信息技术服务、资金运作等领域,以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为纽带,联盟成员间共享资源、互利共赢,避免无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使成员由原先对立状态走向协同与共生,既提升跨境电商物流绩效,也有效降低物流综合成本。

(二)协同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一直以来,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面临融资难题,基于4PL模式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可以成员的信用记录为基础,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度合作,推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中小额度借贷服务;金融机构以联盟实力和信誉为依据,向中小型跨境電商企业提供流动资金信贷服务,既有效提高了融资效率,也妥善防范部分中小跨境电商企业信用缺失问题。联盟组织还可以对各类有价票据、物权凭证进行EDI处理,通过云计算等系统联结跨境电商企业信用体系,提升进出口贸易结算、税汇环节的操作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三)协同开发供应链中高端服务与增值空间

联盟组织集中了全体成员的知识、经验、信息等软资源,将一条或多条供应链按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选择性的功能组合,形成由不同主体引导、不同成员参与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强化专业分工与密切协作,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供应链物流方案,不仅仅停留在运输、仓储、配送等单一功能优化的层面,而是从整体上协同开发跨境电商供应链中高端服务。联盟组织还可在诸多环节扩展服务的增值空间,例如在跨境运输的报关环节,通过与报关行、货代、实际承运人协调合作,将联盟组织的信息系统与美加AMS、欧盟ENS、日本AFS等提前24小时舱单预申报系统进行对接,可切实提高货物的通关效率,提升跨境电商物流增值服务水平。

基于4PL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构建策略

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同时,境内外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差异化、复杂多变的柔性需求趋势日益明显,产品周期缩短、更新换代加快,于是传统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方式和上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效率与柔性的矛盾),基于4PL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的构建策略,适应这种需求、有效化解效率与柔性矛盾,推进联盟组织柔性化、成员业务流程模块化、技术与装备智慧化、信息平台统一化。

(一)联盟组织柔性化

在需求和环境不确定下,如果联盟沿袭原有的组织管理制度、长期处于低柔性状态,联盟走向失败难以避免。如何提高联盟组织的柔性化水平,降低需求不确定性的不利影响,是跨境电商物流联盟发展的长久之计,可从几个方面制定相关策略。

联盟组织的结构柔性化。充分发挥联盟组织的机制优势,建立扁平式、网络式组织结构;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沟通与协调效率,增强联盟组织对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

以4PL企业为引领,推进各成员组织的柔性化变革。4PL企业是联盟的龙头,其职责由“管理参与成员”调整为以“维护与发展联盟契约关系”为主,致力于提供平台柔性服务,帮助参与成员灵活解决各种业务问题;各成员组织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富有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在不确定需求与竞争环境下,激励员工学习,以不变应万变,强化柔性变革意识,通过全员持续学习,提高组织整体竞争力。

增强基础平台对组织柔性化的支撑作用。巩固与增强物流联盟基础平台对供应链过程进行全盘统筹协调的中心地位,在此前提下强化基础平台对供应链过程柔性化的支撑功能,确定柔性生产的合理规模及其边界,有效平衡效率与柔性,增强灵活组合、柔性集成、满足客户多变需求的柔性能力,有序推进采购、制造、营销、物流、售后服务柔性化。

(二)成员业务流程模块化

模块化是涵盖了分离与组合的系统性概念,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进入到设计、采购、生产、流通的模块化大发展时期,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业务流程模块化是这样一个过程,它不仅仅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更重要的是使集中决策变得更分散,既追求创新效率也降低交易成本,通过标准的界面结构与其他功能的半自律性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有机联系,形成系统分解和系统集成的统一。虽然业务流程模块化被认为是新产业结构的标志性特征,但它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完全附属于总部的层级单位,而是在不违反总体规则与标准的前提下可以自主创新、具有高度自律性的分部。因此,业务流程模块化组织是能对个性化、差异化、复杂多变的顾客需求,灵活地作出快速反应并可随市场竞争变化产生动态演进的柔性组织。

为适应跨境电商客户个性化、差异化、复杂多变的柔性需求,联盟必须增强成员间业务流程的模块化,基于特定序列强化各成员之间的专业分工,推进各成员所负责业务模块的标准化,以及强化各模块之间接口的标准化。参与成员业务流程模块化的目标,是避免为每个客户定制一套各不相同的方案,而是通过不同成员间专业模块的组合,去满足不同客户的具体需求,从而兼顾专业化和规模化两个效益,实现效率与柔性的平衡。

(三)技术与装备智慧化

技术与装备层面也需适应跨境电商客户个性化、差异化、复杂多变的需求,进行智慧化改造,以下几例是具有代表性的改造提升领域。

分拣系统高效化。订单碎片化是跨境电商业务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每日包裹数量极其庞大,无法通过人工进行分拣,可依靠高效运作的智能设备,实现物流分拣线自动分拨、归类、打包,强力支撐跨境电商数量庞大的订单处理与商品配送管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代人力。

物流装备自动化、目标多元化。例如在仓储与库存管理环节中,既要完成货物上下架、出入库操作,也要实现重下轻上、FIFO、各方安全、低碳环保等多元作业目标,人力难以高效率、低成本完成这些任务,但是自动化物流装备可以高效、经济地完成。

识别系统精准化。识别系统随时采集物流信息作出判断、分析和优化,是一个动态决策和循环的开放化过程。识别系统的智慧化有两个分领域可充分体现:一是位置识别,可根据跨境电商物流管理的标准,设置各种传感器,应用相关采集与识别技术,借助GPS、北斗等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精准化位置识别;二是身份识别,它是整个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可根据最小管理单元的颗粒度,确定身份识别系统的精度,各类运作信息皆与操作主体的身份捆绑,以便分清相关责任。

(四)信息平台统一化

统一的信息平台是跨境电商物流联盟实现互联互通的中枢神经系统,它以4PL企业为主导,整合集成联盟成员的子信息系统,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形成无缝衔接。基于4PL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统一信息平台如图2所示。

推进信息平台统一化,运用BC、RFID、GPS、GIS等信息技术,采集、处理物流信息并生成相关数据,以全方位满足联盟成员对信息的柔性需求。一方面,为满足成员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信息采集需求,构建营销子系统(含客户/价格/营销决策分析等模块)、操作子系统(含单证制作/货物处理/数据分析等模块)、客服子系统(含货物状况查询/追踪/事故处理等模块)、财务子系统(含账务/结算/报表等模块)、信息管理子系统(含系统维护/升级/开发等模块)等等。另一方面,为满足成员之间的信息需求,构建综合运输管理子系统、仓储配送管理子系统、进出境通关管理子系统、保险金融税汇咨询子系统、“互联网+”综合查询系统。成员内部的子系统及模块因成员自身的需求而异,但联盟信息系统可供查询与挖掘处理的基础数据则完全一致,全平台数据的更新同步实时进行。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目标是提升联盟物流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优化经营效益,同时减少决策失误、降低综合物流成本、降低经营风险。

结论与研究展望

构建跨境电商物流联盟是提升跨境电商物流服务综合绩效的新策略,4PL是实现这一策略目标的有效模式。与3PL为主的跨境电商物流模式相比较,基于4PL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之所以能更有效解决跨境电商物流难题,既在于其整合资源的范围更大,集成与协调能力更强,更在于其合理的运作机制(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分工协作、互联互通等)、协同创新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协同开发供应链中高端服务与增值空间。基于4PL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构建策略中,联盟组织柔性化是前提基础、成员业务流程模块化是核心条件、技术与装备智慧化是重要保障,信息平台统一化是关键支撑,四点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提高跨境电商物流效率与效益、降低物流成本与经营风险的目标。

本文主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首先,尽管出口与进口跨境电商业务之间存在的相同特征居多,但两者在物流服务功能、运作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因篇幅限制本文未分两种方式进行分析,后续研究须在上述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跨境电商物流联盟的构建问题。其次,跨境电商领域创新活跃,行业环境处于持续、频繁变化之中,对跨境物流服务的整体需求日益复杂化,跨境电商联盟的形态与特征也将随之演变,后续研究应密切关注变化趋势,继续开展相应的前沿分析。

猜你喜欢

跨境成员供应链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