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工大转型

2017-05-30

国企管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建工动能盾构

企业转型升级实质上是一种战略的选择,在经营结构上,其转型就是要解决“干什么”的问题。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丘小广对采访组说,当我们意识到单靠施工一条腿走路、不足以支撑集团稳步发展时,就思考如何把与施工相关的投资、运营两大板块建起来,于是,“建筑商、投资商、运营商”三商定位战略建立,构筑起发展的三个支撑点,建工集团从此由单一建房走向综合建城。

樣本单位:

广东建工华隧建设地铁项目部

探寻时间:

2016年12月5日上午

受访者:

广东建工集团董事长 丘小广

广东省国资委办公室负责人

建科院董事长 曹大燕

华隧建设董事长 赵晖

实业公司党委书记 莫永红

广东建工相关部室及所属单位负责人

战略:“三商”到综合运营商

建工集团第二届党代会确立了“三大战略转型”即由传统的建筑经营模式向现代的建筑经营模式转变,由单一的建筑经营向多元的资产经营转变,由单一的实体经营向多元的实体经营与虚拟经营相结合转变。根本上讲,就是要推动建工集团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迈进。

2011年建工集团组建建晟公司,打造从产品定位、策划咨询、规划设计、科技研发、施工建设到物业管理的完整产业链。公司承建的“珠水豪庭”项目,是集团从作为乙方负责“单一施工”向作为甲方主导“投资开发、销售运营”商业模式转型升级的一次成功实践。

2014年建工集团又设立建鑫公司,承担棚户区改造和专业化住房租赁两大政策性任务。在原有棚户区改造省级融资平台(建鑫公司)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资本金、叠加业务等措施,构建棚户区改造和住房租赁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打造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住房租赁平台。公司运营模式主要通过批量购租、与开发商联合经营、收购金融机构资产包等形式采购房源,经整合优化及配套完善,向特定人群提供房源,以租为主,租售并举。条件成熟后,通过资产整合,逐步实现资产证券化目标。

2015年以来,建工集团与相关金融机构、国企发展基金等发起设立组建了规模超100亿元的广东省环保基金和广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产业基金。通过环保基金,建工集团积极参与2016-2018年粤东西北地区城乡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以及配套管网等重点项目的建设;通过管廊基金,形成50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带动建工集团其他隧道建设施工、机械设备、工程设计、建材行业等业务的发展。

同时,随着广东省绿色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绿色建筑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相继落户建工集团,集团在绿色建设方面的影响力也得到提升。下一步,集团将在建筑产业现代化、地下管廊建设、智慧城乡建设等方面培育新业态,发展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建设综合服务运营商。

至此,建工集团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绿色建设发展平台、投融资和产业平台搭建完成,革新了集团商业模式、科学技术和盈利能力。

改制:股改到整体上市

在广东省国资委首批确定的50家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企业中,广东建工集团占了四席,分别是广东建科院、广东华隧建设、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公司。广东建工集团对这4户龙头骨干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方案,分类推进改革。

丘小广表示,建工集团围绕打造“城市建设综合服务运营商”的目标,以试点企业为重点,着力打造经营实力强、收益水平高、行业影响大的优质上市企业。当前,广东建科院和广东华隧建设两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革,高管人股,华隧建设已经进入上市辅导期。

2016年7月,建科院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造,并实现了管理层和骨干员工第一期共108人持股的变革。同时,引入广东国有企业重组发展基金(有限合伙)、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两家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扩股。广东建科院董事长曹大燕说:“体制的转变既增强了企业内部凝聚力,也获得更有益的外部支持,我院注册资本由2.3亿增加至3.139亿元。”他表示,改革是为满足上市条件做准备,根据国家证监会相关要求,就建科院近年的经营等各项指标看,除“发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的条件外,其他条件特别是财务状况现时已充分达到发行要求。

不仅是广东建科院,还有广东华隧建设。采访组了解到,近年来,华隧建设先后成功进行了五次增资扩股,继2012年6月引进了两家擅长资本运作的战略投资者之后,2014年10月实施了管理层和核心员工增资持股,2015年6月引入了由广东省国资委主导组建的广东国有企业重组发展基金(有限合伙),从而实现了产权多元化,成为一家国企控股、战投参股、员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目前,公司正在上市中介机构的指导下,紧锣密鼓地开展上市前辅导工作,并已在广东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

广东建工集团也已着手推动集团整体上市工作,资产证券化工作由二级企业层面上升到集团公司整体层面。作为首批推动广东省属企业整体上市的重点项目,集团正按照上市政策条件,采取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和两个下属企业上市“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推动上市工作。

科技:双轮到多轮驱动

采访组走进广东地铁21号线施工现场。该项目由广东华隧建设承建,为了解决21号线复杂的地质问题,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泥水/土压双模式盾构机,达到泥水和土压两种模式的自由切换。

华隧建设董事长赵晖说:“双模式盾构机把泥水平衡盾构机和土压平衡盾构机两种模式的盾构设备集中在一台机器上,提高了施工效益,降低了运营成本。”他表示,公司自主研发制造并使用的双模式盾构机属国内首创,且最早掌握了两种盾构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华隧建设作为后起之秀,已成功实现从单一城市(际)轨道施工企业向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转型,是广东建工科技创新的标杆企业。公司依托已有盾构设备自主研发优势和生产能力,正在着手筹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同时积极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向T型轨枕、隧道管片等建材制造领域及隧道管养运营等业务延伸。

在转型关口,科技创新关乎成败,广东建科院与华隧建设被看作是广东建工创新驱动的两个“轮子”,未来将形成以安装公司、基础公司为两翼,在科研、检测、设计、监理、新兴建材产业化等五个方面,打造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平台。

广东建科院是建工集团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丘小广说,“这家由原来建工集团一个实验室一步步成长壮大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建筑科研机构,今天已成为集团公司的心脏,支撑着集团的转型升级,它已占据建筑施工行业产业链前端的规划与设计、后端的检测与监理两个高端地带。”

科研创新能力强是广东建科院最大的优势,专注于建设工程领域科研及相关技术服务的广东建科院,在相关科研、咨询、勘察、规划、设计、检测、鉴定、监理、专业施工和产品开发等方面都有良好建树。建科院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趋势,力求领域、区域、业态、股权四个突破,目前检测鉴定业务覆盖全国,占该院总收入的六成,总量在广东省名列第一,全国行业前三。

链接:新动能

新动能是指通过结构性改革等新举措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来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新动能,表示,发展“新经济”需要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传统动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减弱是规律现象,此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来适应产业革命的趋势。而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提升改造结合起来,可以形成混合的动能。

新动能的培育,必须坚持创新、改革、开放,根本上要靠创新驱动。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要进一步推进“互联网+”行动,广泛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不同领域融合发展,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猜你喜欢

建工动能盾构
北京建工修复:解锁智慧修复新可能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河北省总:“八个依托”建工会 “贴心服务”激活力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
盾构近距离下穿房屋接收技术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盾构机切削刀具》行业标准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