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PCB产业研究

2017-05-30杨宏强

工业经济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产业转移

摘要: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多侧重产地转移,易忽视产业背后的产权转移(投资商属地),产权转移才是产业转移中最根本的转移。基于产权转移变化这一要点,文章首先分析了2015年全球PCB百强企业的具体状况及近三年百强企业的变化状况,包括数量比例、产值比例、平均产值、最高产值、平均年产值增长率等;之后,依据入选百强企业的数量比例和产值比例这两个指标,分析了PCB投资商近九年的变迁历程;最后,预测了未来十年PCB投资商的演进及全球PCB产业转移路线图,并提出了中国PCB产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权转移;PCB产业;全球PCB百强企业;变迁与演进

中圖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The Current Chinese PCB Industry like the Sun Rising in the East

——The Change and Evolution of the Global PCB top 100 Companies

Based on the View of Industrial Transfer

Hongqiang YANG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Shanghai Branch, 200122, China)

Abstract:When study on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ransfer of producing area, less attention to the enterprise ownerships transfer (investors' home country or region). However, the enterprise ownerships transfer is the essential of industrial transfer. Based on the key point of enterprise ownerships transfer, analyze firstl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lobal top 100 PCB companies in 2015 and the change in details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including the ratio of the quantity and revenue that enter the top 100 companies to all companies by country or region, average revenue, the highest revenue, annual average growth rate. After that, according to the ratio of the quantity and revenue that enter top 100 companies to all companies by country or region as the two indexes, analyzes the PCB companies change in the past nine years. Finally, forecasts the global top 100 PCB companies in the next ten years and global PCB industry transfers roadmap;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ese PCB Industry.

Key words:Industrial Transfer;Enterprise Ownerships Transfer;PCB Industry;Global Top 100 PCB Companies;Change and Evolution

【收稿日期】2016-11-29

【作者簡介】杨宏强(1979-),男,陕西省宝鸡市人,浙江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三星电机产品应用部经理,高级经济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研究方向是企业战略、营销管理。

引言

PCB,一般称做印制电路板,是一种基础的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消费市场愈来愈大,中国内地的PCB产业正迅速崛起,而欧美(西方)国家、地区的PCB产业呈下滑趋势。

经济学上称这种现象为产业转移,即,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常见是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有:劳动力问题(高或缺乏)、内部交易成本(高)、市场因素(市场萎缩)、国家或地区政策(调整)、原生产地用地(减少)、地价(昂贵)、环境(污染)、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一般而言,产业转移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及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因此站在全球角度来看,这是整体有益的现象。

然而,在研究产业转移时多侧重产地转移,易忽视产业背后的投资商属地问题。投资商属地的转移(产权转移)才是产业转移中最根本的转移。如果仅从产地变化去研究产业转移,可能不会发现产业转移的本质。如某国因为本国政策环境,将某产业完全迁移到另一国家,这属于产业转移(产地转移),但本质上该国还掌握着该产业;只有该产业的产权发生转移,才是最根本的产业转移。因此,不仅要从空间上的产地转移去把握产业转移,更要从产权转移高度上去研究产业转移。

具体到PCB产业,目前的状况极其相近。现在,中国内地的PCB产值已经稳居全球第一,2015年中国内地的PCB产值占全球总产值的48.6%(中国台湾占13.3%,韩国占11.4%,日本占9.2%,其他国家、地区占17.5%)[1],但考虑到中国内地的PCB产值大部分来自于外商投资(估计占到总产值的65%),因此中国内地已实现了产地意义上的产业转移,但未实现产权意义上的PCB产业转移。故从投资商属地角度研究全球PCB产业的变化状况,才能发现全球PCB产业的本质上的转移状况。考虑到目前全球PCB百强企业的产值已经占到全球总产值的85%,故以全球百强PCB企业为代表进行研究。

一、全球PCB百强企业现状分析

根据Hayao Nakahara的原始数据[2]和作者的部分修正,2015年全球产值超过1亿美元的PCB企业数共102个(习惯称其为百强企业,具体名单见表1),相比2014年入选的98家企业数略有增加。百强PCB企业总产值达到504.18亿美元(占全球总产值588.8亿美元的85.6%,与2014年所占比例基本相同),比2014年的496.53亿美元略有增长(增长率为1.54%)。

2015年全球刚性板企业入选数为81家,总产值为364.76亿美元(占百强总产值的72.3%),比2013年增长了0.65%;挠性板企业入选数为21家,总产值为139.42亿美元(占百强总产值的27.7%),比2014年增长了4.85%。因此2015年挠性板的增长率要高于刚性板。对于全球排名前十的PCB企业,2015年和前几年相对比有较大的变化:数年前曾经牢牢占据全球刚性板龙头的Ibiden(揖斐电)已经掉落在十名之外,臻鼎正蓄势剑挑全球第一宝座,华通则有重归王者的气势。

(1)原始数据源自Hayao Nakahara的统计(2016年7月)[2],对部分数据进行了修正。主要修正如下:对中国本土各PCB企业产值进行部分修正和重新排序(该数据主要源自“第十五届(2015)中国印制电路行业排行榜”[3]),故原文有103家,修正后有102家入选;

(2)2016年2月,东山精密(中国本土企业)发布合并协议收购M-Flex(美资);近期Simmtech(韩资)宣布收购Eastern(日资),2015年仍按照原来国别统计;

(3)打*表示挠性板企业,各挠性板企业2012起产值数据包含组装产值(刚性板企业则不包含组装产值);

(4)主要貨币计算汇率如下表2。

为了有可比性,各企业2014年的产值数据依2015年的汇率重新进行了计算,但2010-2013年的数据仍保持该年的汇率。

表3是2015年全球百强PCB企业按投资商属地的分析表,结合表4、5,可以看出近三年韩国和香港地区入选全球百强企业的企业数和产值持续下降。中国本土入选的企业数和产值持续上升,入选数量2014年超越日本居全球第二,2015年则超越台湾居全球第一。中国台湾地区、日本、美国、欧洲、亚洲其他地区变化不显著。

二、全球PCB百强企业变迁分析

如果把研究时间拉长到过去九年,选取按入选企业数量和产值占百强企业比例作为两个主要指标,可以得到表6和图1,表7和图2,从中可以看出:

(1)中国台湾:入选企业数比例持续下降,产值比例持续上升(产业规模扩大);;

(2)日本:入选企业数比例持续下降,产值比例持续下降(受终端影响产业收缩);

(3)韩国:入选企业数比例小幅上升,产值比例小幅上升(受终端影响产业扩大);

(4)中国本土:入选企业数比例大幅上升,产值比例大幅上升(产业转移最大受益者);

(5)美国:入选企业数比例持续下降,产值比例小幅下降(产业退出);

(6)中国香港:入选企业数比例持续下降,产值比例持续下降(产业退出);

(7)欧洲:入选企业数比例小幅下降,产值比例小幅下降(产业退出);

(8)亚洲其他:入选企业数比例几乎未变,产值比例几乎未变(未能承接起产业转移角色)。

三、全球PCB百强企业演进预测

对十年后的全球各国家/地区入选全球百强PCB企业数比例和产值比例做如表8和9所示的预测,具体如下:

(1)中国台湾:入选企业数比例小幅下降,产值比例略有下降(预计2020年达到顶峰);

(2)日本:入选企业数比例持续下降,产值比例持续下降;

(3)韩国:入选企业数比例小幅下降,产值比例小幅下降;

(4)中國本土:入选企业数比例大幅上升,产值比例大幅上升(预计2025年开始登顶);

(5)美国:入选企业数比例持续下降,产值比例持续下降;

(6)中国香港:入选企业数比例持续下降,产值比例持续下降;

(7)欧洲:入选企业数比例持续下降,产值比例持续下降;

(8)亚洲其他:入选企业数比例上升,产值比例上升(当地企业开始成长)。

四、中国PCB产业的发展策略

根据“第十五届(2015)中国印制电路行业排行榜”中的内资PCB企业,其中产值超亿人民币的内资企业共87家,总产值85.65亿美元(547.03亿人民币),对比全球百强企业中的前87位,其总产值为486.8亿美元,中国内资占其产值的17.6%,看来中国内资PCB企业要走的路还很长。但相比较2001年仅有1家中国本土企业入选全球百强企业,2015年则有30家入选,上升速度飞快。

2009年中国本土有5家PCB入选全球百强,2010年则飙升至11家,但产值比例仅占3.2%。基于那时的实际状况,作者于2011年提出我国本土PCB企业的发展策略依次是:“做强管理”,“做优技术”和“做大规模”(发表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6]。当前,中国本土有30家入选百强企业,产值比例占到12.73%,那本土PCB产业的发展策略应该是什么?作者认为依次应该是“精益管理”,“创新技术”和“产业整合”,具体如下:

精益管理:打造全面精益制造管理模式(借鉴汽车产业的制造模式),从原来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精益化管理模式:最大化提高产出,缩短制造周期,降低成本,提升全员素质。

创新技术:采用“技术二次创新”结合“原始创新”的融合模式。引进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吸收、消化进行二次创新以赢得“后发优势”。同时,依托客户资源(特别是中国日益强大的手机、半导体产业),尝试在某些层面进行原始技术创新。

产业整合:从单纯依靠“自生式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自生式发展”结合“产业整合”的融合模式(借鉴美国PCB产业过去20年的发展路径)。在产业整合过程中,核心是做好“产融互动”,形成产业与资本的良性循环(借鉴全球啤酒业的产业整合史)。

东方中国的PCB产业正如一轮朝阳冉冉升起;而其他国家、地区将过(或已过)如日中天的时代。谁也阻挡不了历史的滚滚洪流,即便遭遇雾霾、暴风雨,中国的PCB产业今后必将在全球电子产业链中占据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键)环节。

参考文献:

[1]Hayao Nakahara. 2015年全球PCB产业概况分析[R]. 台湾:台湾电路板协会,2016年5月:4-5.

[2]Hayao Nakahara. World Top PCB Makers in 2015[R]. USA: N.T. Information Ltd., Jul, 2016: 3-4.

[3]工業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 第十五届(2015)中国印制电路行业企业排行榜. http://www.cpca.org.cn/show_bqphb.aspx?News_Id=2435&CateId=20. 2016-05-17.

[4]杨宏强.全球PCB产业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2015)[J].印制电路信息,2016, 1:15.

[5]杨宏强.全球PCB产业和顶尖PCB企业现状分析(2014)[J].印制电路信息,2014, 11:9-10.

[6]杨宏强. 现阶段我国本土电路板企业的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2.10:121-122.

杨宏强(1979-),男,陕西省宝鸡市人,浙江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三星电机产品应用部经理,高级经济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研究方向:企业战略、营销管理。

猜你喜欢

产业转移
产业集聚视角下中部六省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我国产业转移研究进展述评
河北承接京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研究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北京专业市场向河北转移的适应性提升策略
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