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街坊”:石景山的新名片

2017-05-30孙昶

北京支部生活 2017年10期
关键词:老街坊石景山石景山区

孙昶

在京城,继“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之后,如今,又有了石景山“老街坊”。石景山“老街坊”来自基层,源于群众。“老街坊”们自发组成互助会、治安队、帮扶队、调解队等,团结、带领邻居们做文明市民,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现在,“老街坊”的内涵正在被石景山升华为一种独特的模式,一大批活跃在基层社区的党员干部、志愿者、热心人,以“老街坊”的身份,办好了急事,办成了难事,解决了揪心事,在居民之间架起了“心桥”。

“‘老街坊代表的不再仅是邻里关系的一个称谓,而是成为邻里守望互助、携手共奔小康、充满社会正能量的文化符号,更成为石景山区社会治理中的一张闪亮名片,一个战略品牌。”石景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晋秋红这样定义“老街坊”。

居家养老品牌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搭把手、帮个忙,在这种自发式的志愿服务中,包含着“老街坊”之间守望相助的浓浓深情。2013年,石景山区八角北路特钢社区的老街坊们发现,住在一个社区的老工友、老邻居离世,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或精力有限,办理后事没有着落,于是,社区党员、志愿者自发开展了“临终关爱”行动,并为离世老人提供一条龙服务。紧接着,又自发成立了爱心担架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就医、出门提供帮助。

2015年,石景山区八角街道率先在居家养老工作中,打造“老街坊”养老品牌。2016年,石景山区被确定为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在探索居家养老改革的过程中,石景山区出台了《居家养老服务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提出在全区9个街道建立街道“老街坊”养老服务中心及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近千名“老街坊”志愿者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参与服务,并将家政、医疗卫生、精神文化等多种养老服务辐射到社区。

“老街坊”社区养老服务的理念,包括:通过提供“生活不离本社区,情感不离本街坊,养老不离身边人”的便利服务,满足老人“看得到亲人,见得到老友,记得住乡愁”的情感归属和服务需求,构建养老机构、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实施满足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服务需求的“三边”工程。在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占到户籍人口27.74%的石景山区,这种“老街坊”居家养老模式覆盖每个街道,使得“老街坊”作为一个称谓、一种形式、一群骨干、一项方法,成为全区政治思想和民生家园两大生态建设的“金字招牌”。

社区拆违 “助推器”

如果说在养老等志愿服务中,“老街坊”还只能算一支“后备军”,那么,在今年石景山区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老街坊”则真正成为强有力的“助推器”。

为完成今年“基本无违法建设”这一目标任务,6月,石景山区启动“基本无违法建设社区”百日会战。随着拆违整治行动向社区延伸,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完成任務困难重重,个别居民对拆自家违建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与政府部门有了对立情绪,矛盾冲突日益增多。关键时刻,街道、社区动员社区的老党员、老楼门长、老街坊们挺身而出,不仅带头拆除自家违建,还在社区自发开展劝拆、助拆,社区组建起一批“老街坊”劝导队。古城街道18个社区成立了近800人的“老街坊文明劝导队”,采取“5+2”“白加黑”的弹性模式走进居民家中,用聊家常的柔性方式对不配合拆违工作的社区居民做劝导,用和谐友善的方式引导居民积极配合社区拆违工作。

家住海特花园14号楼的高大爷,在自家阳台搭了围栏,养了几十只鸽子,一养就十几年。社区开展拆违百日行动,多次到高大爷家入户,但都遇到了高大爷的“冷门板”。社区的张先生是高大爷的邻居,又是社区的老党员,见社区工作开展遇到困难,张先生不顾腰伤,找到社区的李主任一同到高大爷家,再次做工作。起初,高大爷还是不愿意听社区工作人员的意见,但是他却很乐意和张先生说自己的想法。张先生扶着腰,耐心地和高大爷聊着家常,说着说着,吸引了社区的周阿姨也加入到其中,周阿姨、张先生说到社区工作的不容易,也说到社区工作的出发点,聊着聊着,李主任也就加入到了其中,一直态度强硬的高大爷开始听起了主任的意见。“行了,我明白了,你们下午来找人量尺寸吧。”高大爷最终同意了社区的意见,拆除了鸽子棚。

截至9月中旬,全区近700个“老街坊”第一时间拆除清理了自家私搭乱建,同时,以“老长辈、老同事、老朋友、老工友、老邻居”的身份,带动近2000户居民配合拆除自家的私搭乱建,快速形成了以点连片的带动效应。目前,全区共拆除清理社区违建8173处、面积 139375平方米,拆除地锁5453个,建绿植31803平方米,改造车位1008个,清理废旧自行车5508辆。

社区建设“智囊团”

“老街坊”不仅是社区环境的“守护者”,也是未来社区的“设计师”“智囊团”。8月22日上午,在“畅想之八角北里社区服务群众微创意征集大赛”活动上,八角街道20多名“老街坊”踊跃发言:“我觉得弄个晾被杆很实用,晾被杆也是特殊的景观,”“我觉得应该给小区的那个亭子起个名字,要不就用小区的名字?”像这种集聚才智的“老街坊”议事会,在石景山区有151个。

八角街道通过“老街坊”议事会,集思广益,针对拆违后的土地利用出谋划策,实现社区共商共治;老山街道探索成立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施行“五步访民情、六方促协商”工作机制,通过畅通议题收集渠道,规范议事规程,确保社区促提升方案合理合规;苹果园街道的“老街坊”,协助街道和社区摸清违建数量及权属,建立详细的违建台账。违建拆除后,又在征集大多数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由议事会讨论决定社区拆违后空地的具体用途。

晋秋红介绍,今后,石景山的区、街重大决策及协商议事会议将邀请“老街坊”代表列席、旁听或参与;街道人大、统战工作也要与“老街坊”紧密结合。社区便民工程、环境提升工程、民生家园建设、党建统领服务群众等项目,要组织“老街坊”参与征集、协商和监督。

在石景山,“老街坊”这个开放的组织目前已经有近10万人,石景山区也正在统一“老街坊”标识,在各社区悬挂统一的“老街坊”社区议事会、“老街坊”楼委会、“老街坊”养老驿站牌匾。

猜你喜欢

老街坊石景山石景山区
石景山区总工会组织召开劳模事迹宣讲活动
来自姥姥的爱
珠海隧道透水事故已致13人遇难
老街坊
石景山区委八角街道工委:老街坊手绘98米画卷献礼党的生日
北京市石景山区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石景山有个“老街坊”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石景山老街坊来了
首钢石景山厂区三号高炉工业遗产的细节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