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嬗变,海拔23000米之上……

2017-05-30郑嵘

党的生活·青海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创城西宁市文明城市

郑嵘

文明之城众望所归

东经101.7度北纬36.6度,这是北中国的一个地理坐标,这个坐标所在地,正是植根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2017年11月14日,西宁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天,中央文明委官方网站发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全国五个省会城市获此殊荣,西宁市名列其间!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重要的品牌。它是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是反映中国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

消息传来,西宁市广大干部群众沉浸在深深的喜悦之中!一个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在海拔2300米之上,实现了一场伟大的自我嬗变!

高天厚土河湟流韵

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这里有着雄浑壮美的自然景观,绚丽多姿的人文美景,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独树一帜。西宁也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的交汇点,这里更是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的历史舞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在这里包容并存。

西宁市下辖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湟源三县和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个区,总面积7660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233万人,现有汉、藏、回、蒙古、土、撒拉等4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约60万人,占总人口的26%。西宁市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的避暑胜地,被誉为“世界凉爽城市”和“中国夏都”,黄河上游最大支流湟水穿城而过。

经过近7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崭新阶段,作为青海省会,其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越来越重要,全省90%的科研机构、83%的大专院校、所有的“三甲”以上医院都集中在西宁,是全省重要的公共服务基地。以全省1%的土地,承载了全省40%的人口和54%的城镇人口,创造了全省48.5%的地区生产总值和66.9%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7年1—9月份,西宁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035.86亿元,增长9.5%,比全国、全省高2.6、2.5个百分点,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3.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对稳定全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继续加大,贡献率达到47.1%。

从高原和历史深处走来,西宁这座古城散发着洒脱馥郁的气质,而她矫健奔跑,最终摘下城市发展的皇冠——全国文明城市的底气,正是来自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扎实功底!

2010年,西宁市正式向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发起冲击!

2011年,获全国文明城市资格提名,标志着西宁向文明城市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015年,省会西宁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拿到参加2017年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通行证”。

当年,西宁市顺利通过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国检、列入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开发开放城市、摘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2017年9月14日,中央文明委正式公示西宁市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城市……

河湟古城西宁正在酝酿着一场伟大而深刻的历史性嬗变!

文明桂冠志在必得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05年产生了首批9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成为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实事工程,引导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理想范式。

创建伊始,西宁市纲举目张,积极实施“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健全完善了指挥便捷、权责明晰的创建工作机构。通过常委会、领导小组会、创建专题调度会等及时进行研究部署,自上而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创建格局。制定《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核办法》《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问责暂行办法》《西宁市文明单位动态管理办法》……

八个年头,2000多个日子,西宁市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继续作为西宁“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核心任务和“龙头”工程,总揽、带动和促进各项特色指标的创建工作。在取得“国家森林城市”等创建成功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等创建工作,形成“一城抓总、多城联创”的创建局面,以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建设与管理全面提升,带动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西宁于2016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启动“大城管”改革,成立西宁市委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委员会,破解“九龙治水”顽疾。原来一条马路环卫、园林、市政三家管,市委态度鲜明:“要下‘绣花功夫,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管理能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城市卫生管理方面,四区全部组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将环卫、园林、市政整合到中心,由城管委統筹,实现一条马路一家管。同时,街道办事处均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指挥中心,街道办书记担任一把手,属地上级部门向中心派驻专职执法人员,城市管理重心下沉,让基层“看得见也管得了”。辖区商业发达,公安、工商、食药监、安监等部门派执法人员常驻街道办。在创城过程中,西宁市不断破解城市管理机制的难题,通过创城不断提升城市管理能力,进而服务市民。

在提升市民整体文明素质方面,西宁市首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讲堂、百姓宣讲团等宣传教育阵地,融入村规民约、规章等制度规范,融入基层文化活动,把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渗透到市民的日常活动中。着力培育和选树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多渠道扎实开展宣传推广,近年来,全市共评选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达270多名,各县区、各行业也积极广泛开展最美国税人、最美警察、最美民政人、师德楷模、优秀志愿者等系列评选活动,积极选树培育先进典型,在全市逐步形成了七星共明与群星灿烂的格局。

大力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信用西宁”网站上线运行,组织开展了“诚信经营示范店”“文明诚信企业”“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等创建活动,并在商务、食品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红黑榜”公示制度。大兴文明礼仪之风,开展了“做文明有礼的西宁人”“百万市民争做文明出行践行者”等活动。

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开展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华经典诵读、“书香夏都”全民阅读等系列活动。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开展了“文明餐桌”“低碳家庭、时尚生活”等主题活动。大兴孝老爱亲之风,开展了“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征集展示和“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以及“五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同时在机关、学校、社区、窗口服务行业打造不同形式的活动平台,开展了“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网络文明”四大文明引领行动,引导干部职工、学生和市民积极参与。

大力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创建,截止目前,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户”5万余户、推选全国文明家庭3户、全国最美家庭6户,以文明家庭引领文明新风。在教育行业开展先进典型推选,评选了57名优秀教师典范,共评选出两名全国美德少年、143名市级美德少年、22名夏都美少年等先进典型,有效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师生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行动。

同心协力共创共享

在八年的创城之路上,西宁市委市政府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市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得到市民的认同,提升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支持率、参与度。作为城市的一分子,中央驻青有关单位、省直各单位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责无旁贷的义务,认真组织开展创城活动。

大力发挥志愿者群体的积极性,也成为西宁市创城的一大亮点。依托全市13个公园、196所公交站亭、77个环保公厕,以及城管便民服务亭、机场汽车火车站服务大厅等场所,西宁市设立了300多个志愿服务驿站,组织成立了24支“尕布龙绿色志愿服务队”和70多支农民工青年志愿服务队。团市委积极动员青年志愿者开展了“我为创城添光彩”“青春志愿行共创文明城”等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在广大市民中开展文明交通、文明出行、文明旅游、公共场所文明劝导等各类志愿服务,大力弘扬社会公共道德意识。广泛开展敬老助残、结对帮扶、清洁家园、爱绿护绿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特殊困难群体排忧解难。大力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关爱残疾青少年志愿服务行动。今年以来,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参与青年志愿者达3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长10万余小时。

从社区到农村,从机关单位到企业,从军营到学校,从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到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从普通市民到道德模范,从老干部老党员到普通公务员,创城得到了全市人民的高度认同!大家理解创城、支持创城、投身创城、维护创城,越来越多的市民乐于为这座城市的文明发展发光发热、贡献力量。一个个默默付出的身影不经意间升华着每一位西宁人的心灵,使创城成为一种难以割舍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干净的环境、文明的行为、动人的事迹、美德的力量都让这座城市的内涵不断丰富,幸福的种子在西宁人心里生根发芽。

绿色样板再奏华章

正当全市干部群众全力以赴、上下齊心,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之际,2016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青海,来到西宁。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各地各部门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指明了行动方向。8月30日,西宁市委迅即召开十三届十三次全体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体会议的部署要求,对下一步工作特别是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作出部署,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工作和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贯穿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全过程。

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提出和实施为西宁市进一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注入了新的理念,一幅“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的西宁绿色发展美丽蓝图正展现在每一位市民眼前。新改建了一批垃圾中转站,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到100%。升级改造20座城市公厕,新建20座旅游公厕,开放了一批“星级公厕”,街头入厕难问题逐步解决。着力改善市民居住环境,不断加大城市老旧楼院、危旧房屋及城中村的改造力度,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和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解决了群众住房问题。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逐步推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面排查市政设施病害,主干道装灯率100%,亮灯率达到99%。建成一批大绿量、高品质的城市景观带和公共绿地,建成绿道150公里,营造花街21条。深入推进智慧交通、公交优先等措施,在运公交线网覆盖率达50%,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2%,绿色公交车辆比例达100%,市民出行环境和质量明显改善。构建以公园、广场、游园为支点的城市生态景观网络,新增园林绿地面积30公顷。对一些单位庭院和居住区实施了绿化,营造了宜人的城市绿景,建成区绿地率达40.5%,在西北地区第一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也是西北地区唯一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双荣誉的省会城市。

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从源头加强进城水源治理,加大市区段各河道水面、两岸绿地等的环境卫生保洁,确保清水入城,从根本上改变湟水河水质。扎实开展工业污染整治、以扬尘为主的空气污染治理,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煤改气”整治任务,空气优良率为85.02%,空气质量在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中居于前列。仅今年上半年,西宁就收获了134个优良天。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在全省率先实行河道“河长制”管理制度,建成7个县级水质检测中心、11座污水处理厂、2座再生水厂。全面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在全市227个村庄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试点项目,完成污水管网铺设约19公里,建设分户式三位一体设施1280座,配发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7457辆,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创建功成圆满之时,市委书记王晓欣慰地说:“3年来,我们努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兑现了‘城市,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的承诺!”

幸福之城再续荣光

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青海省零的突破,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王建军指出,经过全市乃至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西宁市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是西宁全体市民的荣誉,也是对我们青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新变化、新气象的充分肯定!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决策部署和习总书记指示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让人民群众见到更加明显的成效,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带着浓郁地域特色和绚烂历史文化的雍容气度,西宁,这座青藏高原上的最大城市又将注入时代强劲的动力,焕发出耀眼夺目的风采!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蓝图正在绘就,一个崭新的幸福西宁呼之欲出!

(作者单位:西宁市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创城西宁市文明城市
开发建设导则于城市开发建设实践——以桃浦智创城为例
文明城市
西宁市人民政府大事记 2022年6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6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大事记 2022年7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7月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创城”进行时
我家与“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