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水青山富尖岩

2017-05-30高维海

北京支部生活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民俗旅游栗子低收入

高维海

“党的十九大开幕会当天,村里的党员群众怀着喜悦与期盼的心情,集体观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会直播,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说到了我们心坎里了,全村党员群众依靠绿水青山发展民俗旅游的劲头儿更足了。”

11月27日上午,记者和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书平通了电话。61岁的她在电话那头信心满满地说:“有了十九大精神指导,俺们村低收入户全部能‘ 摘帽!”

尖岩村坐落在密云水库主坝西侧1公里处。全村467户中,曾经超过一半是低收入户。加之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村子被列为溪翁庄镇的软弱涣散村。2012年起,王书平带领村“两委”班子和85名党员,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表率作用,大力发展民俗旅游,靠着栗子宴闯出一条致富新路。目前,村党支部已经采取措施帮村民摘掉低收入“帽子”。同时,为200多危房户盖起了崭新的民房,进行了村路硬化和主干道美化。昔日的软弱涣散村,一举转变为和谐美丽的新农村。

做一个好当家人

8月4日,市委书记蔡奇来到尖岩村,听了王书平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引领发展促增收的汇报后夸赞说,农村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尖岩村是修建密云水库时的整建制搬迁移民村,是溪翁庄镇唯一的低收入村。为了彻底扭转尖岩村软弱涣散的局面,2012年5月,镇党委将政治能力过硬,又熟悉村情的退休干部王书平调到尖岩村担任第一书记。初到村里,村民并不买王书平的账。第一次全村党员大会上,有位村民指着王书平问:“你一个女同志,岁数也不小了,拆迁占地的事你能解决?你具备担任书记的能力吗?你要是事解决不了、没那能力,趁早走人,不然全村老百姓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你!”王书平态度坚决地说:“镇党委派我来就是要干事的。事干不好我不走!”

“当时,村里的矛盾焦点集中在什么事情上?”记者问。

“2012年我来的时候,村里有两个事急需解决。一个是密关路占地问题,一个是100多亩的鱼池承包费分配问题,老百姓认为解决不公,造成了长达一年半的上访。当时,我压力真的很大。”王书平坦言。在争取镇里支持后,这两个老大难问题逐步解决了。这样,村里的局面算基本上稳定下来了。

村里的局面稳定住之后,王书平向村民们承诺:“做一个好当家人, 不负组织重托,不负百姓期望。”她通过走村入户和召开村民代表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王书平回忆说,当时老百姓提出三件事情,她忙前跑后,全想办法解决了。一是老年人没有活动中心,村里就盖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二是村里20多家在路边摆摊,大伙反映说车来车往非常危险,在镇里的支持下,村里利用空闲地盖起了摊位;三是老百姓提出没有锻炼身体的活动场地,村里就建了一个篮球场和跳广场舞的场地,有300多平方米,还安装了70多件健身器材。

在实施过程中,党支部做到了公开透明。“之前尖岩村老百姓上访,我感觉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开工作没做好,不公开不透明,重大事项老百姓不知道,导致村民怨气很大。”王书平快人快语:“我们从2013年开始落实上级要求的‘四议两公开,让村民们知道这几个月村里都干什么了,花了多少钱。老百姓来村委会办事,顺便在公告栏一看就什么都明白了。”

王书平娘家和婆家都在尖岩村。刚来的时候,村民都是指名道姓叫“王书平”,但现在,她在街上一走,叫“姑姑”“姑奶奶”的人接连不断。

村民的需求,就是党组织努力的方向

尖岩村是移民村,有200多户的房子是1958年刚搬来时盖的石头房子,经历了近60年的风吹雨打已经摇摇欲坠,四处漏风,还有坍塌的危险。一些村民都有翻盖新房的想法,但苦于手里的富余钱不多。

村民的需求,就是党组织努力的方向。

2015年,王书平多次跑到镇区有关部门,争取到了山区泥石流搬迁的政策,上级补一点,村民自筹点,利用两年时间,对旧村危房进行改造。没想到,工程开工不久,上级有关部门担心投资太大,怕有风险,准备叫停这项工作。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感觉跟天塌下来一样。”王书平一下子上起了火,脖子都肿得老粗,向上级党组织立下军令状:“一不让村集体欠账;二不让百姓拉饥荒。”

镇区领导知道王书平是个倔强人,只要她认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最后答应了工程继续开工。王书平开始带领党员挨家挨户进行政策宣讲,发动党員带头拆除违建、进行邻里纠纷调解和治安巡逻。在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动下,截至2017年10月底,全村210户村民搬进了新居。

为了帮助村民走出低收入困境,打开新的致富渠道,村党支部大会小会开了无数,研讨发展方向,最终大家达成共识:既然是生态涵养区,就得端生态饭碗。民俗游这条路,可行!

但搞民俗旅游必须要有特色,可建村的年头短,但凡有点历史的东西全都淹没在密云水库之下,周边也没有标志性的景区,该怎么吸引游客到这么偏远的小山村来呢?王书平想到了漫山遍野的栗子树。

“怀柔、延庆等地的民俗户里,大多都有栗子烧肉等农家菜。咱村的栗子又大又甜,跟别的地儿比有优势。咱要开发栗子宴。”王书平带着党支部成员“三顾茅庐”,找到了村里有名的巧厨娘郭文凤和钱凤云,又请来了专业的面点师傅,研发出小动物、荷花等形状的板栗蒸糕,还有栗子酥饼、栗子步步糕、金玉满堂、栗子小窝头等30多种独创菜。如今,村里已经有30多户村民吃上了民俗旅游饭,还有60余户正在办照,马上也要搭上民俗接待的快车了。

记者来到了村里的民俗户老王家。“自从村里推出了栗子宴,电话都接不过来,节假日基本上宾客满堂。”老王一边忙活着炒菜,一边高兴地掰着手指算账:“一年下来,俺家能收入五、六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不仅如此,村党支部还建立了帮扶台账,有致富能力的党员和低收入户开展结对帮扶;利用区里帮扶政策,安排低收入户优先担任管水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村民感慨地告诉记者:“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感谢镇党委给我们选派了一个好书记,我们的全面小康有盼头了!”

猜你喜欢

民俗旅游栗子低收入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肾之果”——栗子
娶低收入老婆
分栗子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过关
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小小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