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林业生态保护脱贫研究

2017-05-30冯飞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28期
关键词:脱贫生态保护林业

冯飞

摘要 通过对山西省生态保护扶贫工作的综合评价与研究,针对目前该工作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要从增加资金渠道、统筹管护资源、加强政策宣讲、健全监督体制4个方面完善林业生态保护脱贫工作。关键词 林业;生态保护;脱贫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28-0164-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Shanxi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oblems which exists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countermeasures to complete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were put forward from four aspects: increasing the capital channel, coordinating the management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the policy preaching and perfecting the supervision system.

Key words Forestry;Ecological protection;Out of poverty

中共十八大召開以來,中共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规划之中,山西缺林少绿的现状无疑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短板。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中心,煤炭资源源源不断地输出全国,支援了国家的建设,但并未让老百姓步入小康生活,在抗日战争中有过卓绝贡献的太行山革命老区和吕梁山革命老区,目前仍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重点地区。多年来粗犷的开采模式使得有着“华北水塔”“首都后花园”美誉的山西,背负了沉重的“资源负债”和“环境负债”,曾经的“千泉之省”难得再见。特别是太行山、吕梁山革命老区,生态脆弱与连片贫困高度重合,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调研时也指出:一定不能忘记为革命成功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们,不能忘记为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为建立新中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老同志们。探索走出一条山清水秀生态美好与脱贫攻坚群众致富双赢的道路成为历史赋予林业的新使命。笔者通过分析山西省林业生态保护脱贫工作现状,提出了脱贫工作建议。

1 山西省林业生态保护脱贫工作现状

1.1 落实政策,强化监督,保障贫困人口参与度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林业生态保护扶贫工作,山西省林业厅下发了《山西省林业厅关于精准聘用贫困森林管护员的指导意见》,要求贫困县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政府有关生态保护扶贫的政策,贫困县集体林管护队伍中贫困人口的比例达到60%以上;山西省国有林管理局下发《山西省天保公益林生态保护督查工作方案》,并对全省生态保护扶贫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第3次督查,汇总并总结全省贫困线生态保护脱贫工作后,向全省林业系统通报有关情况。通过建立全省GPS管护人员平台,进一步跟踪监督贫困县生态保护脱贫工作,确保证贫困县集体林管护队伍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占管护总人数的60%以上。

各贫困县按照《关于转发<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财政部办公厅 国务院扶贫办行政人事司关于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聘用的生态护林员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明确了生态护林员与现有护林员的关系,参与管护的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因退出管护而返贫。各县结合自身的情况,差异性地制定了生态护林员的工资标准,既增加了生态护林员项目的覆盖面,又保障了原有管护队伍的稳定过度,新增生态护林员壮大了管护队伍,人均管护面积由186.67 hm2降低到113.33 hm2左右,有效提高了森林资源的保护能力。全省共聘用生态护林员10 786名,2017年已经全部上岗,经调查,81.4%的生态护林员已经脱贫。

1.2 打破常规,整合项目,统筹生态保护脱贫资金

按照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构想,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在一个战场上打赢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两场攻坚战。省林业厅将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未成林地管护、等项目资金统筹规划,集中用于全省58个贫困县的林业生态保护脱贫工作,并将项目任务增量空间全部向10个深度贫困县倾斜。

为了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增加贫困人口的参与度,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的管护岗位,2017年林业厅将管护投资中用于贫困人口管护收入的部分由原来的50%上调到90%,确保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天保公益林地管护补助总投资9 584.6 万元,其中用于劳务支出的由原来的22.5元/hm2提高到40.5元/hm2,总投资达到8 626.15万元,净增3 833.8万元;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补助110.25元/hm2,总投资10 383.7万元,其中用于劳务支出的由原来的67.5元/hm2提高到99.45元/hm2,总投资达到8 429.9万元,净增3 009.2万元;未成林造林地补助150元/hm2,共投资2 842万元,其中用于劳务支出的由原来的75元/hm2提高到135元/hm2,总投资达到2 557.8万元,净增1 136.8万元。58个贫困县管护劳务投入共计26 613.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4 055.2万元,省级投资2 557.8万元。综上,全省可提供2.8万个管护岗位,吸纳1.89万名贫困人口参与管护;按照1人参与管护带动全家脱贫的原则,按户均增收1万元/a,可带动1.27万户、3.18万名贫困人口脱贫。

1.3 创新机制,科学管护,推行“1+X”管护模式

山西的森林资源大都分布在经济落后、交通不发达、通信不便利的偏远地区,管护手段落后、管理难度大,依靠传统管护方式难以实现林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森林的健康发展,吸纳没有护林经验的贫困护林员后更难以保障森林安全[1-2]。针对这一难题,向全省推行“1+X”的管护模式,打破责任区与管护人员一一对应的格局,留用1名熟悉管护工作的老管护员通过传、帮、带,与3~4名新聘用的贫困管护员组成管护片区或林业管护合作社,对管护片区实行共同管护,短期内有效提高新增贫困护林员的管护能力,实现贫困人员通过转化为生态保护人员达到脱贫[3],在管护同时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承揽管护区内小规模的造林、林下经济开发、未成林地管护、特色经济林建设与改造等其他林业扶贫项目,培养新的林业经济,以规模化的产业带动贫困人口长期、稳定的脱贫。

2 山西省林业生态保护脱贫工作难点

2.1 资金来源相对单一

山西省的林业生态保护扶贫资金主要依靠于国家投资,占总投资的90.4%。就山西省情而言,省财政和各地区地方财政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难以保障稳定的生态保护扶贫资金体系。部分项目区集中分布在贫困山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很难拿出资金来配套国家项目资金。

2.2 贫困人口参与度不平衡

由于林业生态保护脫贫的基础是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因此森林的分布对脱贫有着重要影响。很多地方贫困人口集中,但没有生态公益林,难以享受到生态保护脱贫的政策;有些地方公益林分布集中,但符合要求的贫困人口难以满足管护队伍建设的需求,这就导致在不同地区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差异巨大。

2.3 地方认识不够全面

经调研和督查发现,个别贫困县对林业生态保护扶贫政策理解得还不够深入,对2020年全面脱贫后生态保护扶贫政策如何制定还存有疑虑,尚未认识到生态保护扶贫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以工代赈”的措施,不愿意聘用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害怕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

2.4 监督检查有待完善

全省58个贫困县主要集中分布在忻州、吕梁地区等交通不发达地区,且涉及贫困人口数众多,仅凭林业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与监管,造成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3 山西省林业生态保护脱贫工作建议

3.1 增加资金渠道

结合实际情况,积极争取国家项目的扶植力度,增加国家投资量。2017年要将生态护林员项目扩大到沙化地和湿地保护上,进一步扩大生态保护扶贫涉及面。林业主管部门要会同发改、财政等完善生态保护扶贫融资平台,以生态保护的政府行为撬动社会资金,增加投资渠道,保证生态保护扶贫资金的稳定[4-6]。

3.2 统筹资源管护

针对贫困人口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要在全省层面建立统一的协调管理制度。对于森林资源和贫困人口分布不一致的要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调整、统一管护,可以探索让邻近森林资源丰富地区的其他县贫困人口异地管护,真正做到将国家扶贫政策和生态保护扶贫资金用于贫困人口的脱贫增收上[7-9]。

3.3 加强政策宣讲

进一步贯彻扶贫政策和生态保护扶贫政策,可以通过派出督导组、考核组等方式,积极宣传、讲解政策的初衷,也可以将贫困人口参与森林生态保护取得的鲜活实践向大家推广,破除“贫困人口难以管护好森林”的思想,保证各贫困县集体林管护人员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比达到60%以上[10]。

3.4 健全监督体制

在全省建立生态保护扶贫信息平台和管理中心,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定期进行生态保护扶贫工作督查,并将结果向全省通报。建议省政府将生态保护脱贫工作纳入对地方政风的考核中,对生态保护扶贫工作不力的要启动追责问责机制[11]。

参考文献

[1]赵金成,曾以禹,贺祥瑞,等.加强生态保护和林业建设推动精准扶贫:甘肃、贵州两省林业精准扶贫模式和机制创新调研报告[J].林业经济,2016(7):32-34.

[2] 吴萍萍.山西林业生态保护精准扶贫专项模式初探[J].中国林业产业,2016(7):39-40.

[3] 张红栓.青海生态保护地区扶贫开发思路和对策[J].青海草业,2012,21(2):49-51.

[4] 陈绪敖.秦巴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精准扶贫互动发展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6(6):184-190.

[5] 沈茂英,龙涛.生态扶贫的松潘实践与政策启示[J].四川林勘设计,2016(4):1-8.

[6] 吴明忠.浅议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J].云南林业,2016(1):66-67.

[7] 李海兴.增强生态保护促进林业精准扶贫脱贫的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7,37(4):187.

[8] 郭家祯.环境保护和生态扶贫问题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4):34-35.

[9] 李有红.生态补偿机制助推精准扶贫路径探索[J].青海金融,2017(2):55-58.

[10] 韩振普.山东省革命老区贫攻坚的对策建议[J].甘肃理论学刊,2017(1):36-38.

[11] 王占義,侯倩.内蒙古地区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J].北方经济,2017(3):12-14.

猜你喜欢

脱贫生态保护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land produces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唐县精准发力助推精准扶贫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