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分析

2017-05-30王露

科技风 2017年25期
关键词:基本规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

王露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需要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才能实现建立创新型国家目标。本文主要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的基本规律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和研究,致力于培养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基本规律

创新能力是指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形成新观念、新模式、新技术以及新产品。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优化和整合自己拥有的资源,经过运营、组织、技术、服务等作为创业判断、思考的行为,在各个领域内开辟事业新局面的人都被称作创业者,而创业的重要形式就是创办企业,拥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具备创业资格的前提条件。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构建

(一)创新创业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主题

学校可以学习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自学也可以学习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而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期间逐渐养成的,需要依赖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和教师的现场指导。所以,需要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教育,才能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和实践教学的主题。

(二)创新教育是全民的素质教育

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下,各行各业都需要引进大批的创新创业人才,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产品。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大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本质和目的。因为,知識是决定财务增长的重要力量和要素,而知识只有通过创新型人才的再创造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此可见,只有经历过系统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大学生才能将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和积累,进而转化为创新创业能力。

(三)创新创业能力是多种时间能力的综合体验

创新创业能力实质上是一种综合管理能力,包括战略管理、财务管理、时间管理等方面,同时也是社交能力的一种集中体现。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也有不同的潜能,比如,有人具备社交潜能、有人具备科研潜能等,而如何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这些能力,就需要学校制定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实践教学活动才能形成。这些能力经由创新创业能力转化为工作效益,成为为社会创造财务的核心力量。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进展

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从政府、企事业单位到学校、大学生等各个层面均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同时也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进步。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氛围的逐渐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211高校中,有超过80%的大学制定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另有超过60%的大学为鼓励学生创业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政府、企事业单位、高校等各个层面均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资金、技术项目、场地等资源支持和保障,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和条件。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完善

现阶段,虽然高效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国外学生从小接受创业教育相比,我国的起步较晚,仍处于不断摸索的时期。社会、政府、学习建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完善。以某省中医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中医高等专科学校为社会培养中医骨伤、中医推拿等应用型技能型医学人才,但目前中医类专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医学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难以融合;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相对薄弱,主要是学生的创业动力不足,创业资金较少。③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指导创业的教师缺乏经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④家长对子女的创业缺乏理解和支持,企业提供的创业机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有限。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的基本规律

将语言传授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高校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强化和验证语言传授的知识,并按照有关标准规定检测实践教学后的训练结果。创新创业教育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实践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动作技能和技巧,需要加强实际的操作训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将知识转化为能量,进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知识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第二,主体性,学生是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第三,验证性,实践教学能够检验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尤其是开展难度较大的创业实践活动时,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检验,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过去和现在的优缺点,从而使学生明确自己创业奋斗的方向。第四,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实践教学种类多种多样,比如,ERP沙盘推演、创业模拟等,实践教学场所主要是创业实训室、校外创业实训基地、校内创业模拟室、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等,教学方式可以采用研究式、演绎式、观察式、体验式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课内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1)构建研究性教学体系。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教师科学的引导学生利用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开展学习任务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提高对创设问题情景的重视程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主探究和学习教师提出的问题。具体的做法是由教师明确问题,学生以撰写论文、撰写报告、小组讨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研究,并由教师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撰写研究结果。研究性教学体系的特征是集实践性、自主创新性、系统性、师生互动性于一体,这种教学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多种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

(2)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需要各个高校改善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制定最先进、最系统的技巧和方法,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创新创业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在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时,有意识地向学生浸透创新创业理念,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构建课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1)构建兴趣调动式实验体系。

兴趣调动式实验就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将传授知识性的验证性试验转变为质疑设计实验,由被动试验转变为主动实验,使学生快乐的进行实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具体做法是:由教师发布实验任务,通过查阅资料和有关文献,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促使学生以较高的积极性主动向指导教师提问,自主的完成实验任务,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疑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并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问题意识,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完善科研立项式实践体系。

建立创新创业团体,由指导教师和学生组建,申报立项管理,明确创业项目,学校评估项目的价值和难度下拨适当的研究经费,并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比如,湖南大学的SIT计划就是采用这种模式,此计划实行3年,大约有4000名学生接受创新创业训练。这种由学生和老师团结协作实施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能够将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动手和研究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和提高。

(三)构建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1)建立创业基地。

学校可以建立集生产、学习与研究于一体的企业,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企业,在企业中进行工作、实验以及研究。比如,湖南省的中南大学,投巨资建立了创新创业基地,包含各类行业,同时建立了一批三结合的社会实践基地,现今,由该校学生创建的大唐翻译公司、一川数码公司以及维那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均在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2)设立实习基地。

高校应与社会上的新兴企业展开合作,增加学生的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的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同时适当的邀请企业的主管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校应积极开展如组织职业研讨等各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的生活与社会接轨,增长社会知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解決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创新创业教育正处于探索阶段,某些环节仍存在问题,学校应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和人才,并进一步的健全和改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

参考文献:

[1]金登宇.高等农业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6,(03):27-29.

[2]方晓波,李松,施伊丽.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211-213.

猜你喜欢

基本规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聚焦典型现象掌握基本规律
聚焦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队列动作技能教学的基本规律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