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太极拳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作用

2017-05-30宁孝臣

大东方 2017年3期
关键词:身法气韵古典舞

一、太极拳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体现

中国古典舞蹈源于生活但舞蹈的起源早已超出了人们的记忆,20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在戏曲中摸索着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与发展,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的定名也是在1950年由欧阳予倩先生首次提出提出,20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剧目,到1994年中国古典舞中无论是舞蹈运动外形还是舞蹈实质都蕴含着太极精神。中国古典舞借鉴了太极拳的虚与实、强与弱、刚与柔、动与静的特点,从而使中国古典舞更加有韵味、充分展现“气韵”之美。

(一)融入太极拳的作品

在20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古典舞出现了《身韵》融入了很多太极拳的元素使中国古典舞有了进一步的创新,使中国古典舞从实质有了改变;这些改变在很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太极墨舞》、《行云流水》、《太极舞蹈 烟雨江南》、《易》还有《太极印象》等都能够很明显体现太极拳与中国古典舞的融合,随着中国古典舞的创新和改变,使20世纪八十年代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带给了观众,同时也使的中国古典舞得到了很好的发扬与发展。

正因太極拳的融入,中国古典舞的作品不在像以前一样有局限性而是有了很大的突破能自由的发展与想象的空间,它吸取了太极拳的“气韵”“身法”这也正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所在。

(二)未融入太极拳的作品

在20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刚刚把这一舞种的名字命名,中国古典还是很单一的,编创者开始从中国视为瑰宝的戏剧中探索,吸取戏曲中的动作、手法、表演形式、最初的中国古典舞蹈剧目还都能看出戏曲表演的痕迹,比如作品1957年《宝莲灯》、戴爱莲所编导的《荷花舞》、1953年的《飞天》、1956年的《碧莲池畔》等这些舞蹈作品大多都是某个戏剧片段改编而成,同戏剧表演同出一辙,只不过把戏剧中的唱、念去掉只保留戏剧中的手势动作和表演方式,相当于哑剧表演,肢体动作也没有那么开放。

二、太极拳在古典舞中的作用

中国古典舞自融入了太极拳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舞蹈实质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更具有特色,中国古典舞讲究的形、神、劲、律,但自从太极拳的融入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形”融入了太极的刚性和质感的表现、使“形”不在呆板无神;“神”融入了太极拳修身强心的修炼法使中古古典舞不只是目的性的完成舞蹈动作;“劲”融入了太极拳中的对劲的“刚柔并济”的特点使中国古典舞赋予了韵味和精神气质。所以说太极拳在中国古典舞发展中有很大的作用。

(一)太极拳“气韵”在古典舞的作用

1、“气韵”的介绍

“气韵”是舞蹈元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北朝钟楼的《诗品序》中曾记载“气之动物,物有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永”。这句诗我们能够感受诗人所表达的含义舞蹈是最能表达人们的情意的表现形式,“气”在舞蹈中表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气势;“韵”在舞蹈中则表现出舞蹈的柔美、韵味;一支舞蹈在跳的时候富有了这种内在的情感表达,才能使得舞蹈作品有生命,有看点。太极拳中的“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的元素;是万物之基,非人之感官所能觉察,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报阳,冲气以为和。”“韵”是所有艺术的“魂”和“神”没有“韵”的艺术相当于“行尸走肉”一样枯燥无味。

2、“气韵”在《太极印象》中的作用

“气韵”在《太极印象》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气韵”的融入作品就是失去了灵魂、没有了生命力,在舞蹈中的每个动作的衔接都是“气韵”的收和放,在《太极印象》中舞者的神态、韵味都与太极拳相似,都是意出丹田,行云流水。

(二)太极拳“身法”在古典舞的作用

1、“身法”的介绍

所谓“身法”就是舞蹈外在的动律、以及肢体的流动美,“气韵”在舞蹈中是一种内在传情的表现方式而“身法就是一种外在的肢体语言传达着情感,身法要求既立身中正安舒,又伸缩收放,旋转自如。身法靠全身主要关节运转,肌肉协调收缩,以意带动,"形神合一"来实现。它要求身体各部做到头要"虚颌顶劲",颈要自然竖直,肩要松沉,肘要沉坠下垂,胸要舒松自然,背要舒展伸拔,腰要自然松直,脊要保持正直,臀要收敛;胯要松,膝要伸屈自然柔和,中国古典舞的身法包括腰、腿、步、手、臀、腕、眼、身等八类。

2、“身法”在《太极印象》中的作用

在作品《太极印象》里有很多动作体态都是融入了太极图,先从脚上步伐来说脚上要稳、要实,在舞蹈开始部分舞者的步伐就如同太极拳猫步有着阴阳虚实的变化,灵活的变动,舞蹈中的吸腿、跑场与太极拳中的提脚、运脚、落脚十分相似、借鉴了太极拳的实中实、虚中虚;舞蹈上肢部分中很多的动作也是借鉴了太极拳中的招式,例如舞蹈中的顺风旗就是融入了太极拳中的白鹤亮翅,在舞蹈中出现两次下肢马步上肢顺风旗;还有舞蹈开始第一个动作双手抱圆也是根据太极拳中不可缺少的立圆,在舞蹈的第二部分下肢马步上肢扇膀右手捏手动作外形类似于太极拳中的单鞭,《太极印象》中还有很多动作都是借鉴于太极拳二十四太极招式,不管是从腰、腿、步、手、还是身在舞蹈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太极拳的表现痕迹、但正是有了太极拳“身法”的融入是作品不单是舞蹈的舞姿更增加了舞蹈的气势、使舞蹈的肢体动作更加的新颖。

参考文献:

[1]习英:从中国音乐体系看中国古典舞特征[J],福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2]万道明、胡伟:中国古典舞与太极图式分析[J],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4)。

[3]陈鑫:陈氏太极图说[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李霞:中国古典舞与太极拳之比较[J],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1)。

[5]周敦颐:太极图说[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87

[6]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宁孝臣,1988年出生,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聊城大学音乐学院舞蹈教师,助教职称,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现就读于聊城大学音乐学院2014级艺术学专业研究生。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身法气韵古典舞
我和老伴的快乐“毽 ”身法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大众武术健身之身法问题辨析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
风: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