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轮式拖拉机制动系统故障分析和优化改进

2017-05-30李梅芹魏磊樊银斌

科技尚品 2017年4期
关键词:制动器

李梅芹 魏磊 樊银斌

摘 要:针对拖拉机底盘发热、单边制动不灵敏和制动距离长等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试验,找出发热源和影响制动效果的因素,通过在后桥壳体及制动器壳体之间增加润滑油道、制动操纵系统改进和制动器改进,解决发热的问题。

关键词:制动器;制动操纵机构;制动摩擦片;制动压盘

1 前言

某型号轮式拖拉机在试销过程中,因整机地隙高、使用质量小更适合水田作业而受到了好评;但是在旱田区域作业时,部分用户反映该产品发生底盘高温现象,影响了该机型的商品化速度。经服务人员初步分析,认为发热源可能在制动系统;技术人员针对该机型的底盘、整机进行了连续重负荷試验,同时还发现单边制动不灵敏、整机制动距离较长、制动操纵沉重的问题。

为进一步研究并解决该问题,设计人员对该产品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优化改进,解决底盘发热和制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升品质并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2 市场故障分析

2.1 整机试验

在试验场地,多台整机在行驶30min左右,底盘温度开始明显上升,整机行驶1h左右,底盘温度稳定在95℃左右,测量座椅附近温度41℃左右。实验表明,该机型发热情况很普遍。

针对此问题进行逐步排除:

2.1.1 首先对液压系统进行对比试验

选一台整机进行试验,在试验进行40min之后,底盘温度高于液压系统温度,而且该机型液压系统和底盘系统采用分油结构,两个系统的润滑油不流通,因此排除了液压系统引起底盘高温。

2.1.2 对底盘各部位进行对比试验

因为变速箱总成和后桥总成处于驾驶室下方,不宜测量,因此只对整机后端的动力输出总成、末端传动总成和制动器总成进行了温升对比试验。

试验开始10min之后,测量发现制动器总成开始升温,而动力输出总成和末端传动总成没有发现温升情况;在30min时,整个底盘温度开始上升,并且制动器部位温度高于底盘其他部位温度。试验时间在40min时,整个底盘油温稳定在95℃左右。通过实验初步认为是由于制动器发热造成底盘温度过高。

2.1.3 针对制动器进行专项试验

对试验场已完成调试的该机型进行抽检试验,试验内容包括:对制动操纵系统进行调整,放松或拉紧之后,进行制动性能试验,包括单边制动和制动距离试验;同时,调整制动拉杆,使制动摩擦片和制动压盘之间间隙调到最大和最小,分别进行行驶试验,并测量底盘温度。

实验发现:

①该机型单边制动不灵敏;整机制动距离20m左右,制动减速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但相对其他机型,制动距离较长,且地面无明显的制动印痕;

②制动拉杆调整后,整机的制动操纵有变化,拉杆调紧时,整机制动距离较小;拉杆调整到最松的时候,整机制动距离较大。但无论间隙大小,行驶1h后,测量底盘油温均达到95℃左右。

③制动操纵机构使用过程中,发现驾驶室支撑部位有明显的上下起伏变形,这会造成制动系统的操纵效率降低,一部分操纵力消耗在支撑部位的变形中。

2.2 底盘磨合试验

(1)磨合试验进行10min左右,监测发现底盘变速箱总成与后桥总成对接部位、分动箱与后桥对接部位、制动器部位等3个区域,温度开始高于底盘其他部位,随后制动器部位温度逐渐高于底盘其他部位。

(2)底盘磨合40min左右,制动器部分温度明显发烫,底盘温度开始逐步升高;试验80min左右,底盘温度稳定在90℃左右。

(3)同时磨合的还有其他两个机型底盘,同步监测发现,这两种底盘制动器部位也有局部温度高于底盘其他部位的现象,但是最终并未造成底盘高温。

2.3 制动器壳体的变形情况进行验证

因为该机型制动器壳体是大平板结构,担心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不利于制动。重新组装一台该后桥总成,安装制动器总成后,使用撬杠对制动器壳体施加压力,用高度千分尺测量制动器壳体的变形量,未发现有变形情况,证明制动力不足不是制动器壳体变形造成。

试验结果表明:

①该进行温度过高是由于底盘制动器发热造成;

②制动器操纵机构传动效率过低,操纵不灵敏,使用舒适性不佳;

③制动器制动性能偏差,制动距离较长;

2.4 制动器拆解分析

将试验后底盘拆解,并进行尺寸检测,以及磨损痕迹检查,分析结果如下:

(1)摩擦片外边与制动器壳体部位有较明显摩擦痕迹,观察发现制动器壳体的摩擦片安装面存在加工不清根的现象,分析认为加工残留部分与制动摩擦片外边摩擦造成发热。

(2)该后桥壳体与某机型后桥壳体的制动器安装部位对比,发现某机型有润滑油过油孔,而该机型没有过油孔,分析认为,增加过油孔有利于润滑油循环,带出制动器摩擦产生的杂质,减少发热,并且有利于散热。

2.5 制动行程理论分析

对照生产图纸进行计算,制动器制动间隙为0.4~0.9mm,制动系统杠杆比为55,钢球直径φ18mm。

制动器作用过程中,操纵系统推动制动压盘旋转运动,使钢球与压盘锥窝配合部位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压盘压紧制动摩擦片,产生制动力矩。按照这个运动过程,计算出操纵系统的理论行程。

图中S尺寸是钢球在制动过程中运动的最大弧长,计算处弧长S后,通过作图法计算分析处制动器拨块的运转角度β,并进一步计算出踏板行程。

按制动间隙0.4mm计算,理论计算踏板行程为97.59mm;若按照最大制动间隙0.9mm计算,同时将操纵系统各零部件之间的间隙代入,则操纵行程将大于200mm。

同时,理论计算得出整机的最小制动距离为:L=12.916 m。

而实际测量踏板行程在150mm左右,实测行车制动距离在20m左右,均比理论计算值大很多。

通过以上分析,认为制动器存在3方面问题,这3方面共同导致制动器异常发热,造成底盘高温:

①制动器与后桥总成无润滑油孔,不利于润滑油循环;

②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矩偏小,导致单边制动和行车制动距离偏大。

③制动器操纵系统操纵效率过低,造成操纵力大和操纵不到位的故障。

3 改進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对制动器存在的3方面问题进行改进设计:

(1)后桥壳体及制动器壳体之间增加润滑油道,使制动器壳体与后桥壳体之间的润滑油能有效循环,利用散热和带出制动器摩擦杂货,改善制动环境。加大制动器壳体与摩擦片外径之间的间隙,控制加工清根。

实验证明,这两个措施使底盘高温情况得到部分改善,底盘温度有所降低,试验温度保持在85°左右。

(2)针对踏板行程不够问题,对制动操纵系统杠杆比进行调整,将操纵杠杆比由55调整为28,此时按制动间隙0.4mm计算,理论计算踏板行程为52.15mm,实测踏板行程为85~90mm,满足使用需求。但是此时制动踏板力比较大,操纵沉重。实测踏板力为500N左右,在国家标准GB/T 19407《农业拖拉机操纵装置最大操纵力》要求的600N范围内,但是使用舒适性不佳。

(3)制动器改进设计。根据计算分析结构,对制动器进行针对性改进:

①原设计制动器制动力矩偏小,不能在整机制动时彻底抱死驱动轴,导致制动距离偏大。为了保证改进后制动器与整机的适配性,决定采用增加摩擦片对数的方法来增大制动力矩,将该机型的单摩擦片制动器改为双摩擦片,使摩擦面对数由2变为4。

②调整制动器壳体深度尺寸,以保证改进后制动器双摩擦片、以及摩擦片隔板的装配。

③加大制动器壳体内腔直径,防止摩擦片在运转过程中,与制动器壳体之间产生异常发热。

④因摩擦片增加之后,制动器制动间隙增大,因此将压盘锥窝角度由144°调整为136°,这样可以通过减小制动弧长S来减少制动行程。同时采用杠杆比为25的制动操纵系统,此时理论踏板行程为78mm,实际装车测量为90mm,操纵机构满足使用要求。

通过以上措施,将制动器重新设计,使制动系统制动距离、单边制动等性能要求,同时实测制动踏板力降低到300N左右,操纵力减小一半,操纵舒适性得到很大提高。

4 结论

通过措施1和措施2,加强驾驶室支撑、在制动器与后桥总成之间增加润滑油道、并且调整制动系统杠杆比后,该机型制动性能有所改善,底盘高温情况和制动性能得到改善。新设计双摩擦片制动器能有效解决该机型存在的单边制动、制动距离大等问题,经过连续实况模拟试验底盘油温可控制在70℃左右,整机高温情况得到解决,并且操纵舒适性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沈涛,孟凡昂,胡贵龙,等.一种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制动系统:,CN105644531A[P].2016.

[2]王龙田,孙维浩.轮式拖拉机制动系统的调整[J].山东农机化,2000,(1):12.

(作者单位: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中小轮拖装配厂)

猜你喜欢

制动器
起升机构采用多制动器技术
单元制动器停放制动不缓解改进
鼓式制动器安全隐患排查与消除
基于DFTA的电梯制动器可靠性分析
由一起自动扶梯制动器失效而引发的思考
安全制动器制动距离分析计算
液压组合式离合制动器内泄故障分析及处理
一种全封闭湿式驻车制动器设计
盘式制动器制动尖叫CAE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简谐激励下制动器尖叫噪声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