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

2017-05-30姜超

科技尚品 2017年4期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市政道路

姜超

摘 要:沥青混凝土具有经久耐用的优点,而且混凝土的应用在我国也越来越普及。但如何让沥青混凝土经久耐用,除了受到工程设计和材料质量外,还受到路面施工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原材料、配合比、拌合及运输、摊铺、碾压等环节阐述了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化道路交通运输的需要,道路建设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此带来的各种施工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因此,要从施工各阶段出发,对施工质量的控制进行各方面的总结分析,对施工工艺和方法进行严格控制,提高市政道路路面的质量。

1 施工前期的控制

1.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要点

材料的质量是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所以对材料工作要给以充分的重视和管理。材料在采购时要随机抽检,选用物理力学指标满足技术标准要求的材料。所需各种原材料在选购上要严格的把关,做到先检后用。

1.2 人员、设备及场地的控制

工作人员在施工准备阶段内要:熟悉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做好材料准备,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面的提供等。铺筑沥青层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旧沥青路面或下卧层已被污染时,必须清洗或经铣刨处理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

1.3 施工总体部署

结合图纸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施工段组织流水施工。水泥石灰稳定土采用场拌,机械化施工,机械无法到达的地方人工拌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采用现场设大型搅拌站集中搅拌,机械摊铺、压实,沥青砼采用场外拌制拉至施工现场,机械摊铺、压实。

2 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2.1 各阶段施工温度的控制

沥青混合料温度包括出料温度、到场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温度等。沥青混合料所有温度参数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出料温度,它的高低决定了到场温度、摊铺及碾压温度的高低。

一般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参数如下: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

2.2 拌合和运输控制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有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连续式工艺流程简单,设备简化。而间歇强制式搅拌设备,由于骨料二次筛分,各种组分按批次计量,强制搅拌混合,能可靠保证级配,粉料与沥青的计量也可达到相当高的精度;所以拌制的沥青混合料质量好,可满足各种施工要求。拌和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技术人员提供的配合比拌料,不得随意更改配合比例。

运输过程中控制要点如下: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但不得超载运输,或急刹车、急弯掉头使透层、封层造成损伤。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辅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待等候的运料车多于5辆后开始摊铺。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2.3 摊铺控制

洒铺法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所用的矿料,其最大粒径应与所处治的层次厚度相当。矿料的最大与最小粒径比例应不大于2,介于两个筛孔之间颗粒的含量应不少于70%~80%。

沥青贯入式路面施工包括:整修和清扫基层—浇洒透层或粘层沥青—铺撒主层矿料—第一次碾压—洒布第一次沥青—铺撒第一次嵌缝料—第二次碾压—洒布第二次沥青—铺撒第二次嵌缝料—第三次碾压—洒布第三次沥青—铺撒封面矿料—最后碾压—养护。沥青贯入式的主层矿料约为层厚的1/2~2/3,第一遍嵌缝料与主层矿料差3~4个粒级(最大粒径差2倍以上),第二遍嵌缝料再小2~3个粒级。铺撒第一层矿料:洒布主层沥青后,应立即用矿料撒布机或入工撒布第一层矿料。矿料要撒布均匀,达到全面覆盖一层、厚度一致、矿料不重叠、不露沥青,当局部有缺料或过多处,应适当找补或扫除。

应注意摊铺前应清除下层表面尘土及杂物,应在摊铺前一天用水冲洗干净,洒布粘层沥青。遇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淋雨后的混合料应废弃,不得卸入摊铺机。两侧人工摊铺的部分应高出摊铺机摊铺面1cm以上,防止压实度不足渗水。

2.4 碾压控制

沥青混合料每层的碾压成型厚度不应大于10cm,否则应分层摊铺和压实,其碾压过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3个阶段。初压是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宜采用60~80kN双轮压路机慢速度均匀碾压2遍,碾压温度应符合施工温度的要求,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应予以适当调整;复压是在初压后,采用重型轮式压路式或振动压路机碾压4~6遍,要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无显著轮迹,因此,复壓是达到规定密实度的主要阶段;终压紧接着复压进行,终压选择60~80kN的双轮压路机碾压不少于2遍,并应消除在碾压过程中产生的轮迹和确保路表面的良好平整度。

2.5 现场施工管理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应实行动态质量管理,现场施工管理应贯穿始终,有效的管理可及时发现影响路面施工过程中的不当因素,并给予及时解决。同时为道路日后的养护工作也提供了详实的技术资料和处治依据。管理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原始数据岁时间的变化及最近3d的平均值和极差管理办法,一般以施工顺序时间为横轴,相关检测指标为纵轴绘制。

3 结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施工方便、造价较低、污染小、强度高等优势,已成为我国市政道路的主要路面形式。在施工及维护过程中,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质量,减少路面的病害就才能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保障社会民生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承庆.试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20):265-266.

(作者单位: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猜你喜欢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市政道路
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措施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监理控制要点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研究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分析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浅谈土建工程中的质量控制
公路路面“白改黑”共振破碎碎石化基层的质量控制
某市政道路照明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平整度控制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