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山乡养羊节本增效的饲草饲料生产与利用技术

2017-05-30何永宏

畜牧兽医科学 2017年4期

何永宏

摘要:本文对万山乡养羊行业情况以及节本增效的饲草生产利用技术进行分析,旨在为养羊行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养羊行业;饲草生产利用;成本节约

中图分类号:S8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4-0076-01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以放牧和散养为主的羊养殖模式,导致养羊行业中的良种化程度较低,养殖成本较高,而且羊肉和羊毛的品质不佳。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对各种新技术的试验与推广,控制成本,提高养殖水平。饲草饲料生产与利用技术是一种新的养殖技术,对于养羊业的成本控制有积极作用,在万山乡养羊行业中逐渐推广,为当地养殖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

1 万山乡养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养殖现状

从2009年开始万山乡先后实施畜牧业灾后重建项目、国际小母牛项目,全乡新(改)建圈舍8600㎡,先后引进基础种羊1560只,在全乡范围内分布,但由于大多数农户都采用粗放的饲养方式,当地的养羊行业没有形成规模。现有存栏1400只,培训项目农户1400余人次。

1.2 存在的问题

1.2.1科技推廣进展缓慢。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生态养殖模式普及率很低,丰富的农副产品及饲料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山羊品种改良仍然滞后于生产发展,种羊个体偏小,整体质量不高,多数母羊单只体重达不到30kg,良种示范推广工作效率不高。

1.2.2畜牧技术力量难以满足现有建设规模的服务需要。万山乡辖7个村40个社,养殖户居住较分散,长期以来养殖行业的发展都呈零散现象,加上各个地区之间的交通不便,目前畜牧兽医工作者只有5人,且没有养羊方面的专业人才,新招聘的村级防疫员又缺乏经验,新培训的农户还难以达到饲养管理的要求。

1.2.3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万山乡畜牧业目前还属于小农经济,家庭副业式的经营模式还占很大比重。养羊业仍以四季放牧、靠天养畜、分散经营的粗放式饲养管理模式为主。养殖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饲养管理粗放,难以形成产业化。

1.2.4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一是项目只补助圈舍建设的部分经费,青贮池、药浴池、小水池、割草机等配套设施则需要自己投入资金才能完成。二是缺少必要的技术设施与装备。在养殖过程中由于装备不齐全,导致养殖管理不当,羊群病死率较高。

2 万山乡养羊行业的发展建议

2.1 切实转变生产方式,实现产业化发展

生产方式是市场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养殖者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并尽快转变他们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树立商品、市场观念,大力培植一批科学化养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山羊养殖典型户,努力帮助部分养殖户转化为养羊专业户,以其先进的生产方式、显著的经济效益吸引和带动广大养殖户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的步伐。

另外,为了使得当地的养羊行业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还必须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养羊业产业化进程。在养羊集中区要尽快成立养羊协会或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作为联接龙头和基地的桥梁,加強对龙头企业的引进,并且组织养羊户开展自我服务、自我协调,实现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

2.2 加强养殖技术培训

为了促进万山乡养羊行业实现产业化发展,改变传统的零散作业模式,必须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加速掌握有关山羊饲养管理的技术,并提升养殖者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尽快实现农村养殖的规范化与科技化。例如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的控制,羊舍环境直接影响羊群的生长发育情况,健康、洁净的环境条件是养殖的基础,在养殖行业不断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养殖环境的控制与管理,从而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再比如在羊饲养过程中容易感染一些疾病,因此在羊饲养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对各种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时做好接种工作。农户要形成系统性的、完善的技术知识体系,才能对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提高养殖效率。

2.3 实施草场建设保护工程

草场是食草动物发展的基础,养羊行业中必须要建设配套的草场资源,实施草场建设保护工程是发展食草牲畜的一项重要举措。万山乡的草场资源丰富,为了提高对草场资源的利用率,关键是要对养殖重点区域进行合理的保护并积极改良,以天然草场为主要实施对象,再辅以人工草场的建设,可以大幅度改善草场质量、增加牧草产量和提高载畜量,进而使当地草场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为羊群提供更加健康、充足的食物资源。

结语

综上所述,养羊行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高,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养殖业的全面规划与布置,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农户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促进羊养殖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桂玉.养羊节本增效的饲草饲料利用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2(13).

[2]张政存.对养羊业发展的一些建议[J].中国畜禽种业,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