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诗词,乐养生

2017-05-30曾令兵

心理与健康 2017年5期
关键词:三戒延年益寿首诗

曾令兵

前一阵,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大火,让很多喜欢诗词的人直呼“过瘾”。的确,中国诗词不仅韵律优美,内涵丰富,其背后蕴涵的养生道理也值得研究。

明朝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中有诗曰:“惜气有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唯丰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热变化都休问,任我逍遥度百春。”这首诗在养生保健方面含义很深,是告诫后人延年益寿的秘诀。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生“三宝”,是祛病延年的内在因素,精为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精气足则神旺。这首诗的观点与中医养生的精髓不谋而合。

苏东坡对延年益寿也有独特的见解,他提出“三戒”:一戒急躁,二戒阴郁,三戒贪欲。他还提出:“出舆入辇,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娥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这短短的32个字,包含着很多养生至理,揭示出生活于富贵温柔乡的人难以长寿的原因。他的观点与现代保健學是一致的。

诗人白居易一生写有3000多首诗,反映生老病死和养生方法的有:“负喧闭目座,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若旁,外融与骸畅,中适一愈无,旷至容所存,心与虚俱无。”这是他练气功情景的诗。再看“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兴尽下山去,知我是何人。”这是他游山玩水的诗,表现了诗人心怀宽阔,情绪乐观。“生事纵贫犹可过,风情虽老未全销”,这便是诗人的乐观养生之道。

人到老年,易愁肠百转,忧思万千,总把自己比作“秋风落叶”、“日落残阳”、“风前残烛”等,其实大可不必。南宋诗人范成大豁达乐观,有詩曰:“我老乃多戒,颇似僧绊缚。闲心灰不烯,壮气鼓难作。岂惟背声尘,亦自屏杯酌。日课数行书,生经一囊药。若使白公见,应机太萧索。当否竟如何,我友试商略。”可见他晚年远离歌舞,自禁杜康,每日读书作诗,心情舒畅。他说:“朱门肉色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在他看来,粗茶淡饭最益身心健康。

辛弃疾在金戈铁马之余也不忘闲情养生。他写有《清平乐·村居》一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娟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便是诗人晚年乡村生活的写照。

而南宋陆游有诗云:“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人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药,吾诗读罢自醒然。”该诗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有独特的艺术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人的思想情感,产生一种平和的心理效应,给人一种音乐感,念吟起来心胸愉悦,有益于心身健康。

“中国古诗词里类似的养生名句数不胜数。若你也退休赋闲在家,何不多多在古诗词中汲取智慧精华呢?”

猜你喜欢

三戒延年益寿首诗
君子三戒
《上课没人抢》
“君子三戒”皆养生
我想写首诗给你
我们能否为太阳“延年益寿”?
每天走20分钟延年益寿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读书“三戒”
紧紧握手会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