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时贤妻

2017-05-30安宁

心理与健康 2017年5期
关键词:贤妻贤妻良母媒婆

安宁

千百年来,男人对女人的定义与期盼,皆为贤妻良母。哪怕婚前痴迷她的花容月貌、娇媚任性,到了婚后,也大抵希望她即刻“从良”,能胜任妻子与母亲这一忠厚之职。而女人自己呢,也如飞蛾扑火,一进了婚姻,便将昔日的风骚给忘去了大半,一颗心扎进泥土里,此后的任务,是一心一意地与那丈夫相亲相爱,白头到老。若是做丈夫的靠谱,是一良善安稳之男,那么,妻子会在这种安全感中,更加的郁郁葱葱,朝那贤妻良母的路上前行。若是男人软弱无能,撑不起这个家庭,或是英年早逝,或者对子女老小漠不关心,也大抵会有过半的女人,在一通抱怨之后,将这重担担起,并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贤妻良母的模范代表,供人传颂。只是那荣耀背后的辛酸与艰难,怕只有她一个人方能真正懂得。

良母易做,贤妻难得。如果没有子女负累,做丈夫的死去,女人大多会选择再嫁,除非她已人老珠黄,无人愿娶,或者她心灰意冷,对再嫁失去兴趣。没了男人,再无子女,这个家也就失去了留恋,即便夫妻两人曾经相爱有加,可是那份远去的爱情,怎能陪伴孤独的妻子度过漫漫长夜?不如另寻他人,慰藉孤独。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乌鲁木齐的一个女人,颇有姿色,但在丈夫死后,却数年守寡。那前来介绍再嫁的媒婆将她的门槛都要踏破了,她也不肯再嫁。倒不是多么忠贞于前夫,她也想嫁,只是家中还有一个年迈的公公,让她始终不能够坦然放下,嫁入别家。这样的孝心,让人心生同情,值得褒赞。只是,她的牺牲太大,也顾虑太多。在媒婆考虑到她的实际困难,而将一些愿意入赘成为上门女婿、代她赡养老人的合适人选推荐给她时,她依然拒绝了。而這次的理由,是因为无法准确把握男人的性情,不知道是不是一时冲动,前来入赘,万一结婚后发现并不能像许诺的那样静心照料老人,且与家翁性格不合,那岂不是徒增烦恼?

当下有背着瘫痪丈夫再嫁的案例,那大约是为了谋生的需要,女人一个人承担养家重任,毕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艰难。这位颇有姿色的边疆之女,用人生中最好的一段时光,守寡六七年,为的只是可以安心赡养家翁,让他安享晚年,不知她的丈夫若在天有灵,会不会觉得心疼,或者只是一味地骄傲?那个依靠守寡儿媳的家翁,倒是温饱安乐,比儿子在世时还要幸福,想来这做家翁的,并不覺得儿媳守寡有多么的艰辛,他乐在其中,悠闲度日。而这种安闲,外人看去,却觉得残酷悲伤。他若心有同情,大抵应该劝说儿媳再嫁,或者主动帮其招一忠厚女婿,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

还好,六七年后,老人去世,安葬完毕,女人哭着离开坟墓,而后换华衣彩服,嫁人而去。她的哭泣中,当有终于完成一件任务的轻松,大约,也有可以再嫁的释然。这显然是一个好强的女子,她拼尽六七年最好的时光,不过是为一个跟自己后半生的幸福,没有太大关系的老人。

而这样的付出,其中的苦涩,当是多过成为贤妻范本的喜悦。她在这个世间,为他人的付出,听来总是让人觉得悲伤。

猜你喜欢

贤妻贤妻良母媒婆
从苏轼眼中的“贤妻”形象看宋人心中的女性范式
媒婆李
媒婆李
降火
做他的“红颜知己”,而非“贤妻良母”
贤妻良母
本期话题:古代媒婆的故事
慈母、孝女、贤妻的时代价值与实现路径
不妨做个“狡妻”
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