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水白鲳的飞蝇钓法

2017-05-30郑博元

垂钓 2017年7期
关键词:路亚台湾省淡水

郑博元自传:

郑博元,1964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省。曾任中国《台湾钓鱼》杂志社总编辑、中国《台湾钓游家》双周刊社长,《自由时报》《中时晚报》《联合报》《太平洋日报》《民生报》(以上为中国台湾省报社),中国香港《鱼乐》杂志,《路亚中国》杂志、《垂钓》杂志,日本《TSURI SUNDAY》溪流专刊等刊物的特约专栏作家。在电视媒体方面,郑博元曾任中央电视台第五频道《运动空间》、乐视钓鱼频道钓鱼顾问与节目嘉宾,太阳卫视、TVBS、东森电视(中国台湾省)钓鱼顾问与节目嘉宾。

郑博元曾任世界钓具第一大厂——美国贝克力公司中国台湾省测试员与宣传员、鱼拓钓具公司钓鱼顾问、日本DUEL钓具中国台湾省测试员;现任科尼渔具有限公司路亚顾问、中国钓鱼运动协会飞蝇推广协会技术总监、中国休闲垂钓协会仿生饵钓分会常务理事。

郑博元有着丰富的海外游钓经历,曾游钓过世界四大洲的22个国家及地区,以及我国国内的18个省份。其著作有《路亚族》及《全新路亚族》1~3部共计4本,为中国路亚钓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郑博元长期以来在国内推广路亚与飞蝇等环保钓法,自2007年开始,他分别在南京、合肥、武汉、南昌、赣州、广州、石家庄、苏州、上海、温州、东莞、深圳、兴义、铜仁、南充、淮南、乌鲁木齐、三亚、丽江、昆明、万宁、厦门、北京等城市以及全国各大渔具展中受邀或自力举办多达近百场路亚训练营活动,为祖国培育了很多路亚运动人员。

【受访媒体】

1.中央一台、南京电视台、江苏省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乐视钓鱼频道、江西省电视台、合肥电视台、珠海电视台、贵州黔西南电视台、广西电视台、舟山电视台、河北电视台、日照电视台;

2.华视电视台、三立电视台、东森电视台、TVBS、台北社区电视台(以上为中国台湾省电视台);

3.中广流行网、飞碟电台、台北电台(以上为中国台湾省电台);

4.《新华日报》《河北青年报》《苹果日报》《大成报专访》;

5.日本Daiwa 公司于1997年在中国台湾省拍摄钓鱼节目,其间担任该节目的协调人与节目嘉宾;

6.日本《TSURI SANDAY》杂志、日本《小学馆BE PAL》杂志与日本《历史海流》杂志以及《名古屋钓鱼报》的专访;

7.美国犹他州《Fly Fishing》杂志、日本 Daiwa特刊《Lure Boy》、日本《Rod & Reel》杂志特别报道。

【个人履历】

1.曾于2010年任中国文体协会路亚筹备会主委;

2.2009—2011年任江西鹰潭龙虎山钓鱼节活动规划与贵宾;

3.2011—2013年受邀以嘉宾身份出席安徽界首市钓鱼节;

4.2012年受邀参与成都首钢船帆石建案之路亚基地规划;

5.2012年受邀参与合肥向阳农场原生路亚鱼池规划;

6.2012年受邀参与兴义万峰湖路亚基地的先期踩点策划;

7.2012年受邀参与黄山丰乐湖路亚基地先期规划;

8.2013年受邀参与广州公主酒店九龙湖路亚基地规划;

9.2014年受邀前往福建省武夷山市,与副市长及各局处领导召开路亚飞蝇推广会议;

10.2014年受邀参与厦门度外山庄路亚钓场先期规划;

11.2014年受邀以嘉宾身份出席合肥市包河区户外产业发展说明会;

12.2014年受邀前往合肥市大房郢水库进行路亚钓法规划;

13.2016年受邀担任舟山钓鱼文化发展路亚顾问;

14.2016年受农业部及中国休闲垂钓协会邀请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

15.2016年获頒中国休闲垂钓协会路亚名人奖;

16.2016年应聘为山东日照顺风阳光海洋牧场放流大使;

17.2016年受邀参与江苏连云港润有公司钓鱼文化基地规划;

18.2016年受邀参与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县政府路亚活动规划;

19.2016年获颁中国休闲垂钓协会最佳钓界贡献奖。

【公益贡献】

1.1988年开始推广钓后放流运动;

2.1991年开始首创中国台湾省青少年钓鱼夏令营活动;

3.1992年担任中国台湾省钓具发展协会起草人暨规划者;

4.1993年担任中国台湾省钓鱼放流协会发起者;

5.1993年担任中国台湾省鱼拓艺术文化媒体首位推广者(与中国台湾省鱼拓大师严尚文合作举办纸上鱼拓展);

6.1994年全球华人首创路亚钓赛发起与主办者(赛场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三峡);

7.1994年中国台湾省首届钓具展发起者(中国台湾省台北航站展场);

8.1994年参与中国台湾省屏东县东港码头水下清洁运动(由东港钓者林柏农主导);

9.1995年中国台湾省鱼拓公司东北角净滩活动与矶钓安全着装示范规划者,并于危险钓场捐设救生圈三处(活动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县东北角钓场举行,由中国台湾省鱼拓公司、日本小宫山商社主办)。

【平生推广事业】

1.自1984年开始执笔以来不断推广环境保育工作。

2.从1984年起开始在中国台湾省推广路亚运动,并于1990年进入系统化推广阶段。1994年,郑博元开始于祖国其他省份推广路亚运动;2007年,郑博元与Shimano公司及多家媒体联合推动全国首届路亚训练营活动。在路亚钓法的推广方面,郑博元由推广、培训到规划,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

3.1994年起,郑博元在中国台湾省继续推动飞蝇钓法,其撰写的飞蝇钓法相关文章常见于各大媒体,并参与中国台湾省太阳卫视飞蝇节目的摄制。2006年开始,郑博元将飞蝇钓法引入祖国其他省份,其录制的视频节目已在中央五台等相关媒体进行极力推动。2009—2011年,郑博元自力架设拟行天下网站(论坛),大力推广飞蝇钓法,并先后在《路亚中国》等主流媒体撰稿推广至今。

4.1990年,郑博元开始游钓中国台湾省各个地区与诸离岛,如澎湖、金门、马祖、绿岛等。1992年,郑博元开始游钓各国,足迹横跨四大洲,并以诸多文章著述,此举引领了华人走向世界游钓之风气,亦为华人世界游钓的首创先驱。从2007年开始,郑博元陆续游钓祖国18省,目前其游钓活动正在持续进行中。

淡水白鲳是一种原产于亚马孙河的鱼类,由于其外观长相与它的近缘亲种——淡水食人鲳颇为相似,所以它们经常被误称为食人鲳。其实淡水白鲳与淡水食人鲳的食性是有差别的。按照惯例,我们先来看看这种由遥远的南美洲引入我国水域的鱼类有着哪些特殊的习性。

一、生态习性

淡水白鲳的学名为短盖巨脂鲤,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为热带及亚热带鱼类。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的特性,它们在幼鱼阶段还可作为观赏鱼。淡水白鲳于1982年被引入中国台湾省,之后经人工繁殖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里推广养殖。1985年,淡水白鲳从台湾省经香港引入广东省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至全国,成为年产量较高的名特鱼种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广东一带的水库常有直接将淡水白鲳放入水库中饲养的情况,这样的做法对于生态的影响很大,极易造成生态危害,因此我并不提倡这种养殖方式。

淡水白鲳在生物学方面的特征为:鳍条无硬棘,鳔室有两个,后室长于前室。它们的上、下颌齿均有两行,齿面呈缺刻状,尖端突出。淡水白鲳的体形有点像海水鲳鱼,侧扁呈盘状,背部较厚,口端位,无须;头部小,头长与头高相当;眼中等大,位于口角稍上方;尾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背部有脂鳍,背鳍起点与腹鳍略相对,体生小型圆鳞,自胸鳍基部至肛门有略呈锯状的腹棱鳞;体色为银灰色,胸、腹、臀鳍呈红色,尾鳍边缘带黑色。幼鱼时期,淡水白鲳的体表有黑色星斑,到了成鱼时期这种星斑会消失,但是成鱼的体色会受环境的影响而有些变化。如果将淡水白鲳饲养在室内的水族箱中,那么它们的体色在缺乏阳光的碱性水体中会变得较深,甚至呈深灰色或黑色,而放养在池塘中的淡水白鲳则是白身、银鳞、黑尾、红鳍,四色相配,再加上幼鱼体表的星斑,看起来极为美观。由于这种鱼的体型和体色都很有特点,因此是很好的观赏鱼。

淡水白鲳为杂食性鱼类,消化系统极为发达,它们具有肉食性鱼类所具备的膨大的胃和幽门囊,既能摄食小鱼、小虾和底栖动物等动物性饵食,又能摄食水草、蔬菜、藻类等植物性饲料,而且它们的食欲旺盛,成长极快。鱼苗阶段的淡水白鲳主要摄食硅藻、甲藻等单细胞藻以及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浮游动物。淡水白鲳的成鱼个体较大,生长迅速,最大个体可达20千克,饲养一周年的个体重量便可达到1千克以上。在广东省,当年孵化的淡水白鲳鱼苗饲养到年底便可长到800克以上,到了第二年便可长到2千克左右。在浙江省,当年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经人工繁殖的淡水鲳鱼苗育成夏花后,饲养4个月以上的單尾重量便可达到240克左右,即达到了食用鱼的规格。淡水白鲳的群体生长较均匀,个体差异较小,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族群内部一般不互相残杀,但是它们在饥饿的情况下还是有互相咬伤的情况,有些鱼会因尾鳍被吃掉而死亡。所以,饲养这种鱼类一方面要保证饲料充足,另一方面最好采用与其他鱼类混养的方式。

淡水白鲳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2℃~35℃,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4℃~32℃。如果水温持续两天低于12℃,那么它们就有冻死的危险。该鱼种的耐低氧能力较强,在水体溶氧量为0.5毫克/升的环境下,它们仍能生存。淡水白鲳比较适宜在较肥的鱼塘中养殖,它们还能在盐度低于1%的咸淡水中进行养殖。淡水白鲳喜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而且性情温驯,有成群活动的习性,所以比较容易捕捞。淡水白鲳的鳞片细小致密,不易受伤,因此适宜于长途运输。

二、钓具装备

1.钓竿:以AFTMA 7~8号飞蝇竿为宜,长度在2.4~3米,调性以硬调(Fast Action)为最佳,飞蝇轮也依飞蝇竿的号数搭配,选择7~8号的轮子。

2.钓线:飞蝇本线(Fly Line)采用7~8号WF线(重量前置线)为佳;预备线(Backing Line)要用到15磅;渐缩前导线(Tapper Leader)采用3X的号数,长度在7~7.7寸;飞蝇子线可以使用1~1.2号的碳素线,或者不用也可以。

3.毛钩:选择10~12号的饰带式毛钩,切记毛钩的钩骨要用到2X~3X的强度。因为淡水白鲳具有超强的咬合力,所以正常的1X钩骨很容易被它们咬坏变形。

4.抄网是必备的,此外还应有一把控鱼器。淡水白鲳的牙齿虽然不像它的近亲食人鲳的剃刀牙那般锋利,但是它们那圆锥状的牙齿也会因为其厚实的下颚而拥有相当大的破坏力,所以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三、操作手法

1.泳层的掌握。淡水白鲳一般都是在水深2~5米左右的水层活动,所以我们应该将毛钩的深度控制在这个水层。同时,淡水白鲳也是群泳性特别明显的鱼类,所以你在作钓过程中不会只遇上一尾淡水白鲳,它们一来就是一整群!当然,淡水白鲳也有吃水面饵的习性,在亚马孙河的雨季,它们从主要河道游进被上涨的河水所淹没的森林中,然后成群守在会掉落坚果的大树下,专捡从树上落入水中的坚硬核果来吃。其他鱼种没有如此强劲的咬合力,不能直接咬破厚厚的坚果外壳,而淡水白鲳却能吃得不亦乐乎,这也是它们的牙齿为什么能演化成圆锥状的原因。

由于树上坚果落水时会发出溅水的声音,这会将淡水白鲳从水中引出,因此我们用路亚钓法钓它们时,波扒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当然,毛钩之中也有波扒的类别,有兴趣的钓友不妨试试看!

2.淡水白鲳的索饵动作很干脆,它们往往一下子就能将钓者手中的竿子拉弯,而且它们也会洗鳃。没错,它们在中钩之后是会飞出水面的,如果竿子号数用小了,或是用了软调(Slow Action)的竿子,那你一定会拉鱼拉到筋疲力尽。

四、注意事项

1.毛钩应尽量选用亮色系。

2.随时保持警惕,以免被淡水白鲳那狂牛般的突如其来的拉扯给吓到。

3.一定要先找到鱼,这一点也是最难的。一般在长江以南各省都有养殖淡水白鲳的大型鱼塘或水库,但是养殖者会在10月前起网捕鱼,这是因为在广东以北养殖的淡水白鲳基本无法过冬。因此,我们在寻找钓场的时候还是以广东省内为佳。广东省内的淡水白鲳养殖业较为发达,而且常年都有人养殖淡水白鲳,那些养殖鱼的个体可达10斤上下,拉起来定会令你腰酸背痛。因为淡水白鲳的拉力超强而且十分持久,就算三五斤的个体也不容易一下子摆平,因此很适合在未来发展成为路亚或飞钓对象鱼种。淡水白鲳最适合的还是在固定水域养殖,想要挑战它们的人,可以直接去人工管理钓场,因为一旦它们进入自然水域之中,对于生态的影响将是非常难以估计的。

猜你喜欢

路亚台湾省淡水
2022年8—9月台湾省生活用纸和卫生用品产销情况
台湾省巳经没有石材产业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鲸豚趣多多之它们爱淡水
跳到海里喝淡水
2019路亚中国行·尖锋路亚对抗赛圆满落幕
英国在台办事处修改“台湾省”选项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过程设计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
快乐念念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