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战略定力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7-05-30邱炜煌

北京支部生活 2017年8期
关键词:定力总书记战略

邱炜煌

习近平总书记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讲话,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其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战略定力贯穿全篇,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把握。

所谓战略定力,是在稳定优势和实力下把握大势、沉着应变的思维和行动能力,具有统领性、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等特征,要求既坚定信念、处变不惊,又因势利导、变中求进。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突出战略定力并不偶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多次强调。2013年1月,他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同年12月,他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增强政治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4年2月,他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宣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2015年7月,他在吉林调研时提出,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2015年8月,他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时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在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中,他两次强调: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定力思想,主要体现在:继续坚持根本主题,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宣示旗帜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总结历史成就,“两个加强”“七个坚定不移”体现战略定力本质要求;清醒认识阶段性特征,既把握“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又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科学判断历史方位,“三个意味”标志我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执着追求人民幸福,“八个更”标注美好生活新高度;始终坚守指导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放眼谋划“四个伟大”,深刻把握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的基本线索和总体方略;致力加强党的建设,“两个毫不动摇”昭示管党治党坚强决心。由此启示我们,战略定力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其基本内涵是把握大势、着眼长远、坚定信念、明确方向、从容淡定、砥砺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定力思想内涵丰富,外延广泛,体现在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尤其应在以下方面增强战略定力。

增强政治定力  不畏浮云遮望眼

政治定力是战略定力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增强政治定力,一要理直气壮讲政治。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防止把讲政治等同于在“政治运动”和“假大空”。二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尤其要强化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把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作为最大的政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抓好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三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宣示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阐释了政治定力的核心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又不断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用于解决我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四是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只有推进伟大工程,才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要补好“精神之钙”,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要用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武装头脑、坚定信念,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行,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编好纪律之网,落实“六项纪律”,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要养足浩然之气,建设党内政治文化,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活,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增强发展定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

发展定力是战略定力的中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要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这一精辟论断运用辩证思维阐述了发展定力的基本要义。增强发展定力,一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方面遵循“发展总依据”,始终牢记“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纠正“GDP崇拜”,摆脱“高速情结”,克服“换挡焦虑”,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增长新动力,实现稳中求进,变中求新;一方面用好“重要机遇期”,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大限度减少民族复兴的阻力,以最小代价实现战略目标。二要努力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面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增强改革定力  任尔东西南北风

改革定力是战略定力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强调提出“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这启示我们增强改革定力,一要明确方向。我们改革的目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二要坚定立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的改革方法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答好“为何改革”“改革为了谁”这一“时代之问”,坚持改革促进发展,发展为了人民,把维护和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利益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各环节,从而将改革进行到底。三要坚持原则。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做到应该改的坚决改,不应改的坚决守住,该快的一定要快、不能快的循序渐进,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和“西化分化陷阱”。

增强治理定力  乱云飞渡仍从容

治理定力是战略定力的基本要义。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在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时用了极富新意的“三个意味”,尤其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是对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评价,彰显了坚决反对多党制、三权分立、两院制等西方“普世价值”的治理定力和制度自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一要深刻把握“鞋子理论”。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民主集中制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这方面必须“有主张、有定力”。二要坚决拒绝“飞来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始终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飞来峰”,否则会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三要克服西方“民主迷思”。民主重在实质、贵在适合,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稳定发展为前提,以党的领导为保证,以提升质量为重点,以协商民主为方向,以循序渐进为路徑,防止民主西化和资本主义化。四要高度重视方法论。善于运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来治国理政,把握重点,破解难题,妥处矛盾,化解风险,在实践创新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作者为江西省上饶市委党校教授、江西省党校系统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丁兆丹)

猜你喜欢

定力总书记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涵养宠辱不惊的定力
基建的“定力”与“发力”
战略
习总书记“下团组”
行政行为公定力研究之学术梳理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战略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