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0例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7-05-27王珊琳邵启民蒋茂莹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36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母乳喂养影响因素

王珊琳 邵启民 蒋茂莹

[摘要] 目的 對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幼儿园在读学龄前儿童(3~6岁)确诊为单纯性肥胖儿童120例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肥胖组,另选同期120例正常儿童按 1∶1 配对的方法作为对照组。对肥胖组的性别及肥胖程度进行比较,并比较肥胖组与对照组儿童喜欢吃零食、甜食、喜欢吃肉、进食速度快、食欲好、家族史、运动过少及母乳喂养、父母文化程度的差异。结果 120例单纯性肥胖儿中男72例,占60%,女48例,占40%,男童肥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程度:轻度肥胖92例,占76.7%、中度肥胖22例,占18.3%,重度肥胖6例,占5.0%。肥胖组儿童喜欢吃零食、甜食、喜欢吃肉、进食速度快、食欲好、家族史、运动过少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组儿童母乳喂养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组与对照组两组父母大专以上学历比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结论 不合理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与遗传因素是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因素;应改变不良饮食结构,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才有利于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 R723.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6-001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mple obesity of preschool children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imple obesity. Methods 120 children who were diagnosed as simple obesity in kindergarten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enrolled as obesity group and another 120 normal children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chosen as the control group by 1:1 matching method. The sex and obesity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obesit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in liking to eat snacks, sweets and meat, eating fast, good appetite, family history, exercising too little and breastfeeding, and the parent education level between the obesit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ompared. Results 72 cases of 120 simple obesity were males, accounting for 60%, and 48 cases were females, accounting for 40%. The incidence of obesity in boy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irls(P<0.05). The degree of obesity: 92 cases of mild obesity(76.7%), 22 cases of moderately obese, accounting for 18.3%, 6 cases of severe obesity, accounting for 5.0%. The rates of liking to eat snacks, sweets and meat, eating fast, good appetite, family history, exercising too little in obese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P<0.05). The rate of breastfeeding in the obesit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the parents of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Unreasonable diet,lifestyle and genetic factors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hildren's simple obesity. The bad diet should be changed. To develop a reasonable exercise plan and take part in a variety of sports activities will help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imple obesity in children.

[Key words] Preschool children;Simple obesity;Influencing factors;Breast feeding

儿童单纯性肥胖是以行为异常、运动缺乏、营养过剩为特征的全身脂肪增生过度的一种慢性疾病[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且研究发现,1/3的肥胖患儿成年后会发展为成年期肥胖,导致日后易患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危险因素明显增高。因此,对于儿童单纯性肥胖也应引起家长、医务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重视与关注。本研究通过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幼儿园在读确诊为儿童单纯性肥胖患儿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幼儿园在读学龄前儿童(3~6岁)确诊为单纯性肥胖儿童120例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肥胖组,男72例,占60%,女48例,占40%,排除病理性肥胖儿童,排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内分泌失常和代谢性疾病,排除服用糖皮质激素等继发因素导致的肥胖。其中3岁组22例,4岁组28例,5岁组31例,6岁组39例,另选同期120例正常儿童按1∶1配对的方法作为对照组,男62例,占51.7%,女58例,占48.3%,其中3岁组21例,4岁组29例,5岁组32例,6岁组38例,两组入选儿童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按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入选学龄前儿童的体格发育资料进行调查分析。采用符合标准的统一测量尺及体重计,使用前进行校正,同时按标准测量方法进行操作。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分别精确至0.1 cm和0.1 kg。肥胖诊断标准采用 WHO 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超过身高标准体重20%的儿童确定为肥胖儿童。设计《儿童营养健康调查表》,列出与儿童肥胖有关的因素。对肥胖组和对照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饮食情况(喜欢吃零食、甜食、喜欢吃肉、进食速度快、食欲好)、运动情况,遗传情况、母乳喂养、父母文化程度等。父母双方肥胖或一方肥胖者均为有遗传因素。父母文化程度以母亲的文化程度进行高低统计。运动适量:适当的运动量为每周3~5 次,每次运动30 min 左右,運动后身体有微微出汗。达不到者即视为运动过少[2]。两组共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发放调查问卷前,告知家长调查的意义及要求。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缺项、漏项及逻辑错误检查。

1.3 诊断标准

同体重、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健康体检均排除各类疾病[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Excel 软件录入和整理数据,建立数据库。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肥胖程度比较

此次共调查的120例单纯性肥胖儿中男72例,占60%,女48例,占40%,男童肥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差异有显著性(χ2=6.32,P<0.05)。肥胖程度:轻度肥胖92例,占76.7%、中度肥胖22例,占18.3%,重度肥胖6例,占5.0%,不同年龄组肥胖程度比较,见表1。

2.2 12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表2数据分析可知,肥胖组儿童喜欢吃零食、甜食、喜欢吃肉、进食速度快、食欲好、家族史、运动过少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儿童母乳喂养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对照组两组父母大专以上学历比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见表2。

3讨论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无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引起的肥胖,是属于非病理性肥胖[4]。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发生了改变,儿童单纯性肥胖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单纯性肥胖若不及早预防,常会延伸为成人肥胖症,导致成年易发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因此,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单纯性肥胖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势在必行,从而也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本次入选的12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中,男72例,占60%,女48例,占40%,男童肥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差异有显著性,与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5-9]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考虑可能与肥胖儿童父母认为男童应长得高大健壮,因而要多吃食物,而女童要身材苗条,饮食应适当控制,从而导致对男童的过度喂养有关[10]。另外,本调查还显示,12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以轻度肥胖为主,占76.7%,中度肥胖次之,重度肥胖最少。与张宇红等[11]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说明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重点应放在学龄前期。且学龄前儿童的肥胖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在 6 岁达到高峰。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先天因素(出生体重)和遗传因素及后天因素(生活环境、行为习惯)密切相关[12]。其中遗传因素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还控制着身体的能量消耗,决定着从脂肪中运用多少热量。因此,父母双方肥胖或一方肥胖或以往肥胖者是子女发生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子女发生肥胖的可能性很大[13]。本研究对肥胖组与对照组儿童的肥胖家族史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肥胖组儿童肥胖家族史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60.00% vs 8.30%,P<0.05)。与东辉英等[14]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中,环境因素也具有重要作用,环境因素中生活方式和个人行为习惯是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主要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运动量小、爱看电视、爱吃饱食、爱吃肉食、爱吃甜食、爱吃油炸食均是导致幼儿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5]。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饮食结构也在改变,膳食结构明显地出现不合理,目前在餐桌上看到的大多是高脂、高蛋白饮食,而很少看到蔬菜、水果等能提供人们所需营养的食物[16]。本研究表2调查结果显示,肥胖组儿童喜欢吃零食、甜食、喜欢吃肉、进食速度快、食欲好、家族史、运动过少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肥胖组儿童喜食零食、甜食、肉食等,且食欲好,进食速度快,从而使热量转变为脂肪储积至机体最终导致肥胖症。儿童的天性大多爱吃甜食、汉堡包,爱吃奶油、炸薯条等食物以及爱喝可乐等高热量的饮料,长期喜爱吃喝这些饮食的儿童,体内糖和脂肪的含量很高[17]。

研究表明,肥胖儿童食欲普遍较好且进食速度快,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此外有研究表明,吃饭速度过快、食欲好、每日食量过多都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肥胖儿童往往有饮食增多史。食量较大引起能量过剩,同时伴有基础代谢率相对较低,造成能量消耗少,脂肪积累多,长此以往,则导致儿童肥胖。另外,有研究发现,部分肥胖患儿饱腹感阈值较正常儿童高,极易产生饥饿感,过量进食才能产生饱腹感[18]。本研究对肥胖组与对照组儿童的进食速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肥胖组儿童进食速度快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17% vs 25.83%,P<0.05)。与薛绍兵等[19]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分析其原因考虑可能是由于肥胖组儿童进食时咀嚼次数少,短时间咀嚼会使迷走神经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从而引起食欲亢进。

母乳喂养对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是保护因素。研究发现母乳中含有瘦素,通过传递信号给中枢神经系统来抑制摄食,减少能量的摄入、降低超重或肥胖的发生。另外,母乳喂养过程中婴儿可以自己控制喝奶的次数和每次摄入的量,而人工喂养、混合喂养中婴儿喝奶的次数和摄入的量由家长控制,易造成过度喂养,导致日后肥胖的发生[20]。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肥胖组儿童母乳喂养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33% vs 63.33%,P<0.05)。

学龄前儿童每日的运动量较低,这也会增加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肥胖儿童普遍都存在着久坐行为,不喜欢运动,且喜欢看电视、玩游戏。电视(电脑、ipad)对儿童肥胖具有双重影响,减少了儿童的运动量,更有一些数据显示,平均每天看电视 3 h 的儿童肥胖的危险性是每天看 0~1 h电视的 1.4 倍。学龄前儿童户外活动少,尤其是城市儿童居住在高层住宅,户外活动场地小,大多数时间花在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上,甚至或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还受电视中食品广告的影响,导致能量消耗少,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于体内,导致肥胖[21]。许多研究证实,父母的文化程度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响因素之一,但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肥胖组与对照组两组父母大专以上学历比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过少有关[22]。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本文认为,不合理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与遗传因素是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应改变不良饮食结构,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才有利于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防治学龄前儿童肥胖症应强调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食习惯,不要偏食高糖、高脂、高热食物,严格控制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针对家庭、社会、肥胖儿童强化健康教育,促进观念转变,利用社会各种渠道宣传,对超重儿童应重点预防,才能避免发展为肥胖[23]。

[参考文献]

[1] 曾果,张衡. 成都市学龄前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484-3485.

[2] 徐冉. 河北邢台地区学龄前幼儿单纯性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1):114-115.

[3] 杨锡强,易著文. 儿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87.

[4] 朱香兰. 长兴县学龄前儿童肥胖流行现状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4,29(15):2412-2413.

[5] 张惠玲,杨天亮. 石嘴山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3):343.

[6] 陈晓霞,余红,蒋丽萍. 绍兴地区 3~6 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3):318-320.

[7] 芮溧,曾果. 学龄前儿童肥胖危险因素 Logistic 模型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6):727-729.

[8] 方鲁阳,王光霞,沈洁. 枣庄市城区 3~6 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调查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5):571-574.

[9] 赵广英,魏煌忠.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 2006~2010 年学龄前肥胖儿童单纯性肥胖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11):1030-1032.

[10] 潘金兰. 建湖县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与实践,2012,16(25):3324-3326.

[11] 张宇红,林平. 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影响因素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5):55-57.

[12] 朱美红. 上海虹口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复旦大学,2011.

[13] 李珣,江向君,卓暮春,等. 广州市天河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J]. 职业与健康,2014, 30(6):805-807.

[14] 东辉英,徐冉. 邢台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15,15(6):765-766.

[15] 康如彤,钟燕,罗红艳,等. 长沙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6):666-667.

[16] 张军,刘建涛,杨国俊,等. 郑州农村3~6岁学龄前儿童肥胖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86-87.

[17] 陈晶,曾国章,黄海莹. 厦门市9517例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及原因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1):57-59.

[18] 陈晓霞,余红,蒋丽萍. 绍兴地区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3):318-320.

[19] 薛绍兵,赛娜瓦尔,张叶飘,等. 学龄前儿童肥胖影响因素1:1匹配病倒对照研究[J]. 江苏预防医学,2015, 26(1):105-106.

[20] 任路忠,刘贵敏,李慧丽,等. 深圳市龙岗区6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0, 31(11):1304-1305.

[21] 童艳红,李继,文红,等. 沈阳市0~8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调查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0):1240.

[22] 刘美玲,杨晓梅,张昭,等. 潍坊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6,31 (22):4747.

[23] 刘璐. 蚌埠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東大学,2014.

(收稿日期:2016-06-20)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母乳喂养影响因素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