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筑梦?以文化人

2017-05-26时秋静陈桂娥

中国德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国学统一德育

时秋静?陈桂娥

济宁市和平街小学地处孔孟之乡,坐落在美丽的古运河畔,是一所有着八十年建校史的花园式学校。学校以传统文化教育为突破口,认真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围绕一体化育人目标,采取一体化德育策略,将学校三级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整合,积极构建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

学校对德育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深入探讨。经过反复论证,将课程分化为三个板块:文化课程、活动课程、拓展课程。三个板块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一、文化课程厚文化积淀

学校以传统文化教育为突破口,开设了国学课,按照“统一教学时间,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模式,统一考核评价”的“四统一”原则,落实教学任务。

统一教学时间:每周开设一节国学课,严格落实“每日三诵”机制。一诵为早上到校后10分鐘,为经典诵读和国学诵读的固定时间,不得占用和更改;二诵为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将当天到校诵读的内容进行巩固;三诵为每天家庭诵读10—20分钟,将当天诵读的内容进行复习,达到熟读成诵。

统一教学内容:学校编写了针对一至五年级不同的校本教材:《三字经》《弟子规》《必备古诗词》《笠翁对韵》和《增广贤文》。严格按照学校编写的国学教材内容,按年级逐步开展诵读教学活动,教学处随时了解和检查教学进度,及时查缺补漏。

统一教学模式:一至二年级的校本教材以自主诵读为主,教师指导朗读为辅,不分析,不讲解。教学模式为:朗读—指导朗读—熟读成诵。三至五年级的校本教材内容注重学生借助注释自读自悟,培养学生朗读的语感。教学模式为:泛读—朗读—借助注释了解大意—熟读成诵。国学重在朗读与明理,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理解内涵,在朗读中明白道理。

统一考核评价:每学期进行统一测试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本学期所读内容的熟悉程度,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量化考核直接挂钩。学期末评选班级、校级国学小名士。

诵读中,我们要求学生要有一个恭敬的态度,精神抖擞、吐字清楚、抑扬顿挫,做到头正、身直、足安。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学生们在经典里遨游,触摸着文言的精彩,他们逐渐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二、活动课程强文化体验

学校在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教师座谈的基础上,依据实际需要,开设了书法、国画、象棋、戏曲、腰鼓、足球、剪纸、陶艺等多个社团。社团活动时间固定在每周四下午两节课后的一小时,要求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考核。这些硬性要求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经过努力,社团活动取得显著效果。

棋类博弈,让传统展现精彩。学校开展棋类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习、感受棋类的奥秘,将棋文化教育与国学教育有机结合,将棋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博弈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国家、省、市级棋类比赛中,学校参赛的小选手都榜上有名。

校园足球在实践中前行,在不断探索中展开。一方面,学校按济宁市校园足球活动要求,进行业余足球训练,组队参加校园足球联赛。另一方面,在校内体育教学活动中,增加体育课中足球内容时数,体育活动以足球活动为主,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连续两年,学校在“区长杯”中小学生足球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2017年3月,学校男女足球队都被推选参加了济宁市第二届“市长杯”中小学生足球联赛。连续三年,学校在全区阳光体育展演中分别进行了腰鼓、扇子舞和花环操的大型表演,均受到好评。

社团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随着国学教育的发展,学校还将逐步丰富社团种类,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2015年6月,省教育厅《山东体卫艺教育》杂志以“特色化教学促个性发展”为题,专题报道了学校国学特色的开展情况,对国学经典教育给予了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三、拓展课程助文化辐射

(一)家长课堂带来别样精彩

为了拓宽国学教育资源,学校充分利用家长的特长,让来自不同职业、有不同经历的学生家长走进课堂,开设班级特色课程。家长课堂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不同寻常的社会知识之“门”,称之为“百家讲坛”。

学期初,学校择优选择出安全、卫生、科技、阅读、艺术、健康、非遗等7大类100多个课题,融合了折纸、书法、象棋、戏曲、中华诗词等多种传统文化特色。每月的最后一周周四定期开设家长课堂,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广阔的知识领域。家长课堂精彩纷呈:有的家长带来了精彩的化学实验,看着各种试剂倒入试管后变成各种颜色,学生们连连发出惊叹声;有的家长身为牙医,给大家普及护牙知识,同时还帮孩子们检查牙齿;剧团工作的家长在给学生普及剧种知识的同时,还给大家带来精彩的豫剧、京剧演唱……丰富多彩的家长课堂不时传出惊叹声、掌声,学生们享受着精彩绝伦的知识盛会。

家长课堂的开设不仅丰富、完善了课程内容,而且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二)家委会促进活动开展

按照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各班级都成立了家委会。家委会的成立加强了学校班级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提高了家长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为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感受家乡的历史、传承家乡的文化,2017年4月2日,四年级四班组织了“谁不说俺家乡好”城市展览馆游览活动。在家委会的帮助和支持下,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节假日,家委会成员会自发组织、带领孩子走出家门,游名胜古迹、品国学精粹。曲阜“三孔”、邹城孟府孟庙等都有家委会带领孩子游览的足迹。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动的开展,就是知行合一、“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的培养理念的最好体现。壮游名山大川、阅览名胜古迹、吟咏名篇佳章,对于学生开阔眼界、拓展胸襟、增进知识都非常有益。

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探究来鹤观、王母阁旧址的历史,听老人讲来鹤观、王母阁的传说,感悟家乡的传统文化。

总之,在构建富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规划和实施能力明显增强,正在体验从“教书匠”到课程构建者的美丽转身,师德修养和专业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学生的道德素养也得到了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良好态势愈来愈明显。

学校德育课程凸显了办学特色,提升了办学品质,社会满意度连年攀升,实现了快速跨越式发展。目前,学校已逐渐成为让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这为学校下一步持续走内涵发展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时秋静,山东省济宁市和平街小学校长;陈桂娥,山东省济宁市和平街小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国学统一德育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垂”改成“掉”,好不好?
淝水之战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