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摒弃虚伪的“抒情”

2017-05-25徐振杰曾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马奈科学精神抒情

徐振杰+曾莎

摘 要:贡布里希作为英国著名的美学家和艺术史家,他看待艺术的角度和大多数经验主义艺术家不一样,他看到了复杂的现代艺术表面之下隐藏的人类理性不变的核心。科学精神是最广泛的艺术精神,看待艺术问题需要不断地突破一层一层的壳。本文通过对贡布里希和西方绘画中关于科学精神的分析并结合马奈绘画中的现代科学精神的体现,从理论上升到绘画,从而对中国当代绘画中“伪现代抒情”作品进行反思。

关键词:科学精神;贡布里希;马奈;抒情主义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006-02

贡布里希(E· Gombrich>在谈到希腊和文艺复兴在西方美术史上的特殊地位时说:我相信,希腊文化中富有批判精神的理性主义,赋予了人类一种有助于把握自身命运的工具,这是一种其他文化所没有的工具。我们称之为科学。

希腊和文艺复兴绘画发展的种种与其它的发展大不一样,准确地说,是由于科学的掺合。(《The Image and the Eye》)①科学手段的介入,绘画中解剖、透视、几何元素的运用,西方绘画更具有理性主义色彩了。但是,绘画作为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最典型的门类,科学精神会掩盖其美学目的吗?尤其是现代艺术,绘画与科学当然不能等同,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将它看作是纯主观色彩的视觉艺术。贡布里希的艺术理论虽然也具有经验的基础,但更具理性的深度,尤其是他看到了复杂的现代艺术表面之下隐藏的人类理性不变的核心。笔者认为,在这一点上对中国当下很多“伪现代”的艺术作品能带来一些反思。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著名艺术史家李格尔,他的雄心壮志是排除一切主观理想的价值观,让艺术史家像科学家一样令人肃然起敬。②在《风格问题》一书中,李格尔声称,从古埃及王国直至伊斯兰世界(因而也是直至现在),装饰艺术历史上存在着从未间断的连续性。他强调了艺术的自律性,这样的发现在艺术史上的确有着非常大的意义,抛开了艺术的主观思想,但是贡布里希并没有完全赞同他的观点,他认为艺术史不应该去寻找像李格尔艺术意志中科学方法标志之类的定律。同时,贡布里希也批判黑格尔的精神主义论,这样看来,似乎贡布里希保持着一个中立的立场。

但是,一般中立的态度不会取得如此大的争议和成就的,毕竟贡布里希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还是有目共睹的。在这里,笔者对他在艺术史中的其他观点不做过多地分析,主要是想借他艺术中的理性主义来探讨艺术中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就是最广泛的艺术精神,艺术精神的关键是不加限制,不要限制自己,同时更重要的是不要限制别人。

宗白华说过,艺术之创造是艺术家情绪的全人格中发现超越的真理真境,然后在艺术的神奇的形式中表现这种真实,不是追逐幻影,娱人耳目。③这种艺术创造就是艺术中的科学理性精神,在具有标志性的意识形态中,不将大众潮流和官方意识强加于自己,走出禁锢,从而呈现出一种现代平民时代下别样的人性尊严。

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法国,印象派绘画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影响遍及欧洲甚至世界各地。作为印象派最典型的代表画家马奈,具备当时印象派画家所不具备的独有的艺术气息。他是被公认的“印象派之父”,却始终在印象派画展和沙龙门外,正如大卫.卡里指出的那样:“马奈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因为当艺术史正成为一门学院的学科时,他却本能的创作出含糊的图像。其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地位,与当今不能确定如何阐释他的作品密切相关。”④甚至有些评论家要求重新定义马奈的绘画地位,将他定义为现实主义画家。对于马奈绘画流派的争论,表明他的艺术脉搏中,流动着时代的血液。《处决墨西哥皇帝》(如图1所示)体现了马奈绘画中的现代科学主义精神,这幅作品是在法国历经革命的磨难与政权更迭下拿破仑进行一系列振兴经济与国力的背景下产生的,在美术的领域里,统治者严格控制展览,他们需要艺术去粉饰太平。马奈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依然驱使自己的作品去追求艺术真实地进步。他在给朋友拉图尔的信中寫道:“我相信,如果我们愿意亲密地站在一起,尤其是不失去勇气,那么,就有办法同仅仅由于团结而强大的平庸的一群人对抗。”⑤

马奈的《处决墨西哥皇帝》与戈雅的《1808年5月3日的屠杀》在题材与构图上都有相似之处,但是他比戈雅更加注重细节与画面的真实性。这幅作品他画了五次,三张油画、一幅石版画和一张草图。在题材上,他牢牢联系过去,但又使人感觉像全新的题材一样。在构图上,他将一道墙直接立于画面中心人物的背后,从而消除了纵深之感,就好像他在其他绘画作品中放置一面镜子一样。在人物的刻画上,他拒绝身体的任何表现力,拒绝学院派那种浮夸和无用的宏达构图,看似乎吝啬情感,实则主题却永远存在,甚至留给观者更大的震撼力与心灵上的撞击。在表现力丧失后,主题被超越,有些人认为留下的是裸画,也就是说,只剩下绘画中的一些中介元素:点、色彩、运动。但是,由于马奈,绘画不再是抒情:这种冷漠原则意味着绘画中不表现任何东西的决定,而与绘画对等的话语却成为可能。这就是绘画的至高权力。⑥因为马奈,不是为了画他的同代人的人而画他的同代人,而是因为在绘画的历史或神话包装习以为常的眼光下,现在的表象具有某种唐突、震撼的东西,它要求一个“被还原为‘是其所是”的世界⑦。

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手法,马奈突破陈旧的模式,不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反映时代的真实,从中世纪的宗教神话题材中解脱出来,抛开虚伪的“抒情”,客观地描绘真实的世界,更好地使观众理解社会进步的方向。

之所以认为马奈的作品具有现代艺术中的科学精神,在于他的作品中没有高高在上的那些道德说教,却隐含了更多实实在在的人性关怀。画面安排、人物环境以及作品名称,看似漫不经心、含糊不定,却糅合了时代转型期他自己所看到的混乱与矛盾,并且不妄加评论社会巨变的荒唐,以一种低调却不失内涵的属于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当代文化和精神的印证。

从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现实主义到马奈,从风格派突破“抒情的骗局”,到英国波普艺术,然后到后现代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消解,直面生活的真实,现代艺术的发展,可能有些曲折,但人们一直探索的是面向更多的人,更具普遍意义的“可理解性”的追求,这是现代精神的大方向。从明清到近现代以来,中国的绘画无法突破社会阶层和所谓品位上的隔阂,“伪现代”艺术作品大量地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对现代艺术的思考。

现代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反对延续和传统,强调以独特的创作个性去突破对艺术形式的任何牵制。

柏格森曾说:“艺术总是以人的东西为对象的。画家在画布上画出来的是他在某日某刻某一地点看到的景色,带着别人以后再也看不到的色彩。诗人歌唱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的一种精神状态,而且这个精神状态以后再也不会重现。戏剧家搬到我们跟前来的某一个人地心灵活动,是情感和事件的一个有生命的组合,总之,是出现一次就永不重演的某种东西。”⑧

对于“伪现代”,笔者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打着现代主义的旗帜,用一些花枝招展的方式去批判人性的丑恶,在大的思想潮流中進行虚伪的抒情主义。在“85新潮”为开端的“现代主义”思潮中,鱼龙混杂,不仅有大胆的艺术探索,也有一些表面模仿的倾向。一些人并没有理性地思考在机械文明挤压下的那种空虚孤独感,而是去寻求一种非理性的发泄,追求所谓的“人性复归”。艺术上的各种流派都是一种顺应历史发展状态下的必然产物,它离不开特定的文化土壤。

当代艺术可利用的资源太多了:传统文化、现行社会、媒介理论、消费理论、后现代理论、全球化理论等等。而在这些的背后,是世道人心,是在复杂的现代艺术表面掩藏的人类理性的核心。哗众取宠的“伪现代”艺术,只是浮躁社会与心理的宣泄而已,艺术是什么,没有人能说的清。

贡布里希艺术史论中的理性主义与马奈绘画中的科学精神也许能给当代一味抒情的“伪现代”艺术带来些许反思。

注释:

①张驰.西方美术中理性结构形成表微——评贡布里希的图式模型[J].新美术,1987(01).

②初枢昊,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的文化逻辑[J].天津美术院学院学报,2012(04).

③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10.

④周渝.《处决马克西米利安》与马奈艺术的自我定位[J].艺术百家,2008(S1).

⑤何孙谟.时代的节拍——马奈的艺术[J].新美术,1984(01).

⑥乔治.巴塔耶.马奈[M].日内瓦Skiva出版社,1955:102.

⑦[法]米歇尔.福柯.马奈的绘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69.

⑧柏格森,笑——论滑稽的意义[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98-99.

猜你喜欢

马奈科学精神抒情
马奈:我才不是印象派
会抒情的灰绿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约会
我只能给你及格
我只能给你及格
马奈与草地上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