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300MW机组冷源系统优化及应用研究

2017-05-24罗振新

发电技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冷源水流量凝汽器

罗振新

(陕西华电能源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某300MW机组冷源系统优化及应用研究

罗振新

(陕西华电能源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介绍了一种冷源系统优化改造技术,并将该技术在国内某300MW机组投入应用,对其经济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冷源系统改造技术可大幅降低凝汽器运行压力,相比于改造前,凝汽器运行压力降低1.2 kPa,机组年平均标煤耗降低3.6g/kW·h,年节煤效益达326.7万元,节能效益显著。

冷源系统;凝汽器压力;标煤耗;节能效益

0 引言

对于火力发电机组而言,凝汽器是其冷源系统的核心部件,冷源系统的运行参数将直接影响到机组的经济性运行。以亚临界300M W和600M W等级机组为例,凝汽器背压每升高1%,汽轮机的平均汽耗量将增加1%-2%[1]。相关研究表明,国内大部分的机组凝汽器运行背压值普遍达不到设计值,一般相差1kPa以上,夏季工况下则更加突出。而随着《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以及《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的提出,火力发电机组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进一步提高。因此,为提高机组经济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对冷源系统进行优化改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如何有效地降低凝汽器的运行背压,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3-10]。研究结果表明,凝汽器的换热效率及真空严密性、循环水温度及流量等因素对凝汽器运行背压具有重大影响。以某300M W机组为例,对机组冷源系统进行优化改造研究。改造完成后,凝汽器运行背压值显著降低,节能效益显著。

1 冷源系统改造

1.1 系统概况

某300M W机组的凝汽器为北重制造的N-17563型单壳体、单流程、单背压、表面式凝汽器,凝汽器设计参数见表1。循环水泵为1600H TEX-24型循环水泵,循环水泵参数见表2。

表1 凝汽器参数

表2 循环水泵参数(单台)

1.2 系统存在的问题

(1)实验研究表明,该机组的凝汽器在额定工况下运行时,冬季凝汽器运行背压达到6kPa,夏季达到13.9 kPa,均高于设计值。此外,循环水流量设计值为38268t/h,而在循环水泵双泵全开循环水流量为34020t/h,仅为设计值的89%。

(2)该机组从1999年开始投运至今,已运行超过17年,调查结果显示,凝汽器铜管平均使用寿命约为9-10年。为防止铜管泄漏影响机组安全运行,有必要对凝汽器进行改造。

(3)机组采用的自然通风逆流式冷却塔,由于塔芯部件陈旧老化、泥沙淤堵水槽、除水器破损结垢、塔内气流不均匀等原因导致效率低下,冷却塔出水温度高于设计值。

(4)机组已于2014年增容至330M W,但未对冷源系统的凝汽器、循环水泵以及冷却塔等关键部件进行同步改造,导致机组运行中存在着冷源系统冷却能量不足的问题。

1.3 改造方案

为保证冷源系统的运行特性,提高机组的经济性,此次改造最终选择采用以下改造方案。

(1)凝汽器改造方案

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对原凝汽器布管方式(将军帽型)及仿生双连树形布置方式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仿生双连树形布置的数值模拟结果如图1所示。

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将布管方式改为仿生双连树形布置后,可有效改善蒸汽侧的流场均匀性,消除涡流、低速区,解决空冷区不合理的问题,从而改善凝汽器的换热效果,达到提高凝汽器真空度的目的。

具体改造方案如下:在保持凝汽器壳体不变的条件下,更换整个凝汽器管束,原铜管全部更换为不锈钢管,且管束布置采用仿生双连树形布置方式;调整管束的支撑隔板间距,优化管束的支撑方式;调整进出口水室的结构,优化循环冷却水的流场分布,保证凝汽器运行达到设计背压。

图1 仿生双连树形布置的数值模拟结果

(2)循环水泵改造

为配合凝汽器改造方案,循环冷却水流量必须增加6%以上才能保证凝汽器的设计压力达到4.9kPa。而实验结果表明,循环水泵的流量仅为设计值的89%,循环冷却水流量不足,循环水泵本身效率较低是循环冷却水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循环水泵进行优化泵体叶轮模型、提高制造工艺等改造工作,并采用优化的水力模型,对循环水泵的叶片结构进行了设计优化。

具体改造方案如下:在循环水泵配套电机不改的情况下,重新设计循环水泵,最终选择采用立式斜流泵,提高循环水流量10%以上,使其满足凝汽器的运行需求。

(3)冷却塔改造

结合现场实际,并借助数值模拟软件,对冷却塔进行全三维建模传热传质数值分析计算,得到塔内湿空气与循环水的速度场、温度场、压力场等的分布情况。再根据“风-水匹配”原则,重新设计配水系统,喷头更换为旋转式喷头,并调整填料的布置方式。

具体改造方案如下:清理冷却塔内的淤泥,修复除水器并更换损坏部分;重新布置填料,将填料更换成高效增效型填料。

2 工程应用及效果分析

2.1 优化改造内容

(1)针对某300M W机组,对凝汽器布管方式进行仿生树形布置方式改造,改造后的设计参数见表3。

表3 仿生树形布置凝汽器参数

(2)对循环水泵重新进行设计优化,采用立式斜流泵,优化后其设计参数见表4。在运行时,由于循环水流量的增大,凝汽器压力将进一步降低。

表4 循环水泵参数(单台)

(3)对冷却塔内淋水装置内的淤泥进行清理,并修复除水器4750m2,更换淋水填料5120m3,并对配水管、接头、配水堵板、垫块等设施进行处理或更换;改造后冷却塔效率不低于设计值,水塔出水温度同比降低2℃左右。

2.2 运行结果及经济性分析

该300M W机组在进行冷源系统优化改造后,于2016年10月5日开始投入运行,至今运行稳定可靠。2016年11月对冷源系统进行了性能试验,性能试验在330M W负荷下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该冷源系统性能试验的主要参数见表5。

表5 冷源系统性能试验参数

由于循环冷却水参数与设计值存在偏差,在将循环冷却水流量及进口温度分别修正至40564t/h、20℃后,凝汽器平均压力为4.8kPa,优于设计值0.1kPa,优于改造前运行值1.2kPa。

按1kPa影响标煤耗3g/kW·h计算,则改造后共降低标煤耗3.6g/kW·h。按照机组年运行5500h、标煤单价500元/t计算,则节能效益为326.7万元/a。

3 结语

从国内某300M W机组的实际出发,分析了机组冷源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冷源系统改造技术,并将该技术在该300M W机组投入运行,对投运后的经济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改造完成后,可大幅降低凝汽器运行压力。相比于设计工况,凝汽器运行压力降低0.1kPa;相比于改造前,凝汽器运行压力降低1.2kPa;

(2)该技术投入运行后,机组年平均标煤耗降低3.6g/kW·h,按机组年运行5500h、标煤单价500元/t计算,节能效益为326.7万元/a。节能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1]葛晓霞,缪国钧,钟澎,等.双压凝汽器循环水系统的优化运行[J].动力工程,2009,29(4):389-393.

[2]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1-2.

[3]张炜光,叶学民,吴瑞涛.600M W机组凝汽器性能分析与循环水系统优化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12,28(6):59-63.

[4]曾德良,王玮,杨婷婷,等.基于换热理论的凝汽器压力应达值的确定[J].动力工程学报,2010,30(9):678-684.

[5]徐星,黄启龙,戴维葆,等.考虑汽轮机工况变化的凝汽器最佳真空的确定及应用[J].动力工程学报,2015,31(1):70-75.

[6]朱锐,种道彤,刘继平,等.冷却水流量对凝汽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热力发电,2006,(4):10-15.

[7]张莉,程器,钟明泽,等.冷却水温变化对凝汽器传热性能影响的定量分析[J].汽轮机技术,2014,56(4):281-284.

[8]种道彤,刘继平,严俊杰,等.漏空气对凝汽器传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4):152-157.

[9]王学栋,成渫畏,郑威.凝汽器高背压改造后性能的试验研究与分析[J].汽轮机技术,2013,55(2):135-138.

[10]张艳萍,张光.凝汽器真空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定量计算[J].现代电力,2009,26(2):51-54.

Application Study of Optimization for the Cold Source System in a 300MW Unit

LUO Zhen-xin
(Shanxi Huadian Energy Engineering Institute,Xi'an 710000,China)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a technology ofreconstruction forthe cold source system.A nd applied in a 300 M W unit,the econom ic benifit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how ed that:this technology can substantially depress the pressure of steam condenser,com paring with the pressure before reconstruction,the pressure depressed 1.2 kPa;afteritsapplication,the standard coalconsum ption ofthe unitdepressed 3.6g/kW·h,the energy-saving benefits is about3.267 m illion yuan each year.

the cold source system;the pressure of steam condenser;the standard coal consum ption;the energy-saving benefits

TM 621

B

2095-3429(2017)02-0030-04

2017-03-07

修回日期:2017-03-13

罗振新(1966-),男,新疆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火力发电厂运行与节能环保技术。

D O I:10.3969/J.ISSN.2095-3429.2017.02.007

猜你喜欢

冷源水流量凝汽器
凝汽器汽侧真空泵冷却系统提效改造
基于阳江核电厂冷源拦截网兜材料替换可行性研究
凝汽器配套液环真空泵的应用及相关设计计算
枯水期前婆桥村生态沟渠水体的污染指标削减状况研究
M701F4燃气轮机TCA系统冷却水流量异常分析
双冷源梯级空调系统空气处理过程的研究
基于重力方向影响的低压涡轮叶片水流量测量数值计算
数据中心超高效冷源系统能效评价与设计探讨
双冷源空调在某学校项目上的应用探讨分析
轴向排汽凝汽器膨胀节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