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班额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方式转变的探究

2017-05-24任俐萍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数学课堂教学

任俐萍

【摘 要】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学仍然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纲知识的容器,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合作性。没有突出课堂的有效合作学习,因此,改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教学方式;转变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发当前农村中小学任然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綱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突出的主要缺陷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被动性

由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以灌输为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因而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就形成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局面。在这里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观创造可言,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合作性。

2.学习方式的接受性

由于被动性学习方式的影响,学生逐步丧失了创造、探索的能力,养成了接受现有的知识经验的学习习惯,一切等着书本,等着教师,等着别人创造新的认知经验,而不愿也不能自己去探索去创造,无法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

3.学习方式的单调性

在应试教学的引导下,学生学习方式必然呈现出单调性的特征。学习上重知识积累而不重方法,重记忆而不重应用,重接受而不重实践。写不完的习题试卷,死记硬背数学公式,题海战术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主要的方法。合作、探究等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个个陌生的名词。这样致使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必要的归纳分析、逻辑推理能力,而成了一个个容量颇大的存储器。

4.学习方式的封闭性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交往中,师生交往成了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而学生之间的交往则往往被忽视,这样就致使学生在学习上成了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学生学习时只从教师那里汲取,而很少与同学合作去解决问题,封闭于自我知识体系。长期下去,学生呈现出封闭性的特征。必将使学生丧失合作意识和能力。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着严重弊端,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合作性。没有突出课堂的有效合作学习。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二、大班额环境下转变教学方式有效策略思考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结合本人对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从逐步改变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使学生真正成学习的主体,真正成学习的主人。

1.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 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找真理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教学中应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和指导,支持学生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学习的服务,营造一个可接纳的具有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2.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新课程要求数学课堂教学更多地体现出师生共同有效地参与,这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的由教师控制课堂的“一统天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加入到活跃的课堂教学中。

“放手”,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给学生创造能够展示自我的机会,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也不要强迫学生接受教师自己或书本上的答案。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鼓励他们,只要思路正确,计算准确,答案不一定唯一。

“收手”,就是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在一些疑难问题上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而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们常说;“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探索是最好的学习。”这是教学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一种理念。大部分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学生对数学存在这种倦怠心,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数学课仍然是“师问生答,师讲生听,师考生答”这种师授生受的教学,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淡薄。研究表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是最具有震撼效果,最能使学生产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内驱力。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3.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过程,就是老师在教学中应把重心放在对知识的思想方法的探索;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等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长远发展关注及少,使学生中的厌学现象得不到遏止。然而在新课程下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群体,而且关注个体;不仅关注他们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关注他们未来的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惩罚会削弱人的某种行为,而奖励则会强化某种行为。教学中学生因为受到了惩罚,可能会从此失去学习兴趣。而受到了赞扬的学生,则会在激励中强化他的创造意识,发掘他的内心世界,活跃他的各种思维。当教师不理解或不重视学生的创造性的行为时,学生就会与教师处于一种“隔阂”状态。相反,一个教师要创造性地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就必须努力生活在学生之中,“蹲下来”和他们一起去感受生活,甚至不耻下问,做学生的学生,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教师要不断地反思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评价主要从学生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工作优劣。而在新课程下,教学实践的评价是多元化的。把评价的重心从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转移到关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参与程度和知识获得上来,多方面评价课堂教学的实效,不断培养和形成反思型的教师队伍。

总之,教学并不是一项普通的工作,而是一门艺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教师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真正达到新教材培养创新能力的育人宗旨。这首先就要求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进行质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保证,需要我们教师共同的艰苦努力。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数学课堂教学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