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弟子规》在一年级常规教育中的应用

2017-05-24李秋月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弟子规规矩习惯

李秋月

【摘 要】规矩会给一个人带来有形和无形的深远影响,让我们在孩子规矩建立的关键期,利用《弟子规》给孩子以指导和引领,使他们养成好的规矩和习惯,希望走出校园的孩子都是有教养的公民、文明的公民,从而使他们的人生更出彩,整个社会也会因人们有规矩、文明而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关键词】弟子规;规矩

很多孩子从幼儿园进入一年级都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作为一年级老师我深有体会:孩子不遵守纪律,不能安静的听别人讲话,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管是不是影响别人。其实认真想一想,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源不在孩子,而在于我们缺失了对孩子规矩习惯的培养。

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在幼儿园学了多少知识非常重视,以至于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期望,把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幼儿园就把一年级的好多知识都学了,可是却没有多少家长关心孩子养成了哪些好的规矩和习惯,更看不到这些好的规矩和习惯所蕴藏的力量。殊不知孩子拥有了好的规矩和习惯才能更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许有人认为,小孩子不论干什么都中规中矩的,这样不就束缚了孩子的天性了吗?其实不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试想一下,如果马路上没有红绿灯,那交通就会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各种事故频繁发生,人们根本就无法出行。由此说明,规矩是多么的重要,只有有了规矩,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有序的相处。

国学《弟子规》在衣食住行、待人接物、言谈举止、读书交友等方面都立有相对应的规矩,我们可以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把这些规矩从小建立起来。

《弟子规》中有进餐的规矩:“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是告诉孩子们,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吃,坐板凳时要让长辈先坐,走路时要让长辈先走,接着才能是小辈;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

《弟子规》中有走路的规矩:“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这是告诉孩子们,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作揖时要弯腰,让身体成一弯形,尽可能表示出你的恭敬。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

《弟子规》中有说话的规矩:“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是告诉孩子们,我们讲话吐字要清楚而有力,缓缓道来,要讲的很舒畅、放松。说话不可以太急,每个字都要吐的清清楚楚、不模糊,听的人也就听得很清楚、很舒服,这也避免了让人会错意而造成没必要的误会;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弟子规》中有学习的规矩:“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 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这是告诉孩子们,读书时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

现实中,家长们一见孩子们放学,就赶紧催促着孩子写作业,其实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催促孩子做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勿污秽”,进了门鞋子放哪,衣服放哪,书包放哪,都要有固定的位置,不能乱摆乱放。听有的家长说孩子一回家书包都是随便乱扔。

《弟子规》还告诉我们给孩子营造学习环境的规矩:“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孩子的小书桌是不是干干净净,书本摆放的是不是整整齐齐,孩子的情绪是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书本放得乱七八糟,孩子的心会很乱,就不能专心学习,在学习之前要让孩子该上厕所的上厕所,该吃吃该喝喝,该用的学习用品准备好,不能刚坐下来,一会要削铅笔,一会要找橡皮,一会要吃,一会要喝,更不能在孩子学习时家长给孩子送吃送喝,要做到不打扰,不间断,这样孩子学习才能做到专心。

如果以上这些规矩,孩子从小就开始遵守,并逐渐地养成习惯,孩子将会变得越来越优秀,家长也会感觉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省心。

當然,《弟子规》中也有一些迂腐陈旧的东西,和现实社会格格不入,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精华的部分进行传承并发扬光大。

有的家长认为对于《弟子规》只读读背背就行了,但我认为对于《弟子规》不光要会读会背,还要理解,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学一个规矩践行一个规矩。在日常小事中实实在在的做、一点一滴养成才会成为发自内心的认识,内化于心,也就是作为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教养去践行。

规矩的建立是有期限的,过了这个黄金期,要花大力气进行修正,效果也不一定好。要想让孩子养成规矩,学校和家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不但承担着传授知识,还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好的家规对一个孩子的成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规矩会给一个人带来有形和无形的深远影响,让我们在孩子规矩建立的关键期,利用《弟子规》给孩子以指导和引领,使他们养成好的规矩和习惯,希望走出校园的孩子都是有教养的公民、文明的公民,从而使他们的人生更出彩,整个社会也会因人们有规矩、文明而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参考文献】

[1]陈威龙,冯文全.儒家德育思想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研究——《弟子规》的德育启示[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年02期

[2]陈文.传统家庭伦理思想与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兼论《弟子规》与青少年家庭道德教育[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张慧玲.《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张迎春.《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J].教学与管理,2001年03期

猜你喜欢

弟子规规矩习惯
“按规矩办”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