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点做法

2017-05-24刘晓晶苏喜华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科渗透重视综合实践

刘晓晶+苏喜华

【摘 要】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学习状态与学习效率。因此,對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齐抓共管,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理解、温暖、宽容、平等的环境,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重视;齐抓共管;学科渗透;综合实践

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因孤独、焦躁、自卑、迷惘等心理问题造成的自杀、自残、校园暴力、辍学等现象屡屡发生,作为老师,我时常为自己的辛苦不被学生理解而疑惑忧虑,为什么学生的心理变得越来越难以琢磨,为什么家长老师期望越大,得到的回报反而越少?我认为这一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引发的。如何让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长,让小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齐抓共管,尤其要重视班主任工作

首先, 学校应制定专门领导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特别是德育工作计划中要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安排列入计划之中,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整体工作的督导评估中,要将学校如何实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其次,班主任尤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老师就是孩子的“第二父母”,和学生接触频繁,对学生心理状况了解最多,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都有这样的感觉,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我认为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缓减学生最大的的压力——学习压力,引导学生变压力为动力,使他们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正确面对竞争,要帮助学生激发起潜意识并引导其倾向于学习,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潜意识调动起来,从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针对学习压力,我利用班会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想,根据自己目前的实力和自己认为具有的潜力,确立一个适当的奋斗目标,要求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太高近于妄想,容易产生失败感和挫折感。要把学习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远近高低不同的阶段目标,由近及远,由低入高,环环相扣。只有每个阶段目标设得近了,才有百发百中的把握,在逐渐实现每个阶段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将会产生成功感,更加自信,对自己所定的远大目标进一步认可。针对学生孤独等问题,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在班级提倡友爱的班风,多关心学生生活中的烦恼。为了使学生能够友好的相处,同学之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经常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世的教育,提倡容忍、宽容。对问题突出的学生进行个别谈心交流,增强他们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智感和自信心,提高学生控制和调适自我情绪的能力。

再次,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应注意对老师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培训,使教师增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技巧。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能自觉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并倡导教师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开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中使教师不断反思和优化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从而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更好的实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充分发挥学科渗透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学科教学渗透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校园生活对学生心理发展起到很大影响,尤其是课堂学习,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方法、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间的学习交往等,都成了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外部环境。除了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外,还要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来抓。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固定学生展示时间。要求学生讲述自己优秀在什么方面,怎样成为这方面优秀的,最亮的做法是什么。例如,我班琴琴同学,平时学习很认真,就是怕考试,为了调节好这种心理,晚上在家做作业请家长坐在旁边当老师,小测验时,主动要求坐第一排,课堂上主动承担领读任务,还在网上查阅一些考试心理调节的方法,结合自身特点加以应用。现在的琴琴,已逐步适应各种考试,成绩也在班里名列前茅。

由此可见,只有教师掌握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能,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指导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之中,心理健康教育才真正得到了体现。

三、注重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分析说,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二是目前的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升学率,导致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太长,缺少体育锻炼时间,不健康的体质必然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为此,学校应从一切为了学生出发,在学科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指引着同学们走出校门,走向自然,走进社会,感悟生活……它是一种学校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也是一种更为广泛的学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坚毅勇敢、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同学们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的好品德。社会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应对未来生活中的风雨挫折、艰辛坎坷、好让他们强壮起来,能够真正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

总之,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最佳途径。只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对学生有效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湖北教育,2004年第23期

[2]田云兰.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4期

【作者简介】

刘晓晶,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苏喜华,中师,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学科渗透重视综合实践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公路工程的养护管理分析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