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初探

2017-05-24张丹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

张丹

【摘 要】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幼儿智力发展的武器。语言的发展能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关系到幼儿学前的素质教育,更关系到幼儿在学前对语言的认知与感悟能力。教师应把握时期对幼儿加强培养,使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关键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我园是一个乡镇小学附设幼儿园,全园幼儿70%以上为农村留守幼儿,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育儿知识的溃泛及严重的隔代溺爱等导致相当一部分幼儿入园后语言表达能力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一部分孩子语言严重成人化,丢失了童真的儿童语言;一部分孩子语言出现偏激化,唯我独尊;还有一部分孩子语言很少,不会表达,不善交流等现象极为严重。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普遍采取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这种“注入式”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面对这种现状,我园有针对性调整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纠正幼儿成人化语言倾向

语言是幼儿交流的重要工具,而语言能力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能发展起来。我们认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给孩子们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们能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幼儿语言的发展营建良好的氛围。如在生活环境中孩子们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物,一只小兔、一朵祥云、一只蝴蝶、一片树叶……都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去观察、去体会、用心来讲述,鼓励孩子们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语言在自己观察体会的基础上大胆的说出来,一次次的反复训练,孩子们对所见事物的描述就会越来越准确,孩子们的语言也越来越丰富。童真的儿童语言又回到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我班有个杨某,每次他拿了材料以后,就选择在活动室的一角玩,而且都能较快地根据材料的意思完成操作,有时他也会自己轻声地说说玩的过程。为了让他能更大胆地说,我就经常有意地靠近他,鼓励他去讲一讲,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地表扬,多给他们一个笑容、一个抚摸、都将成为让幼儿说话的一把金钥匙。几次下来,他慢慢地会主动地跟我说。于是,我又让他试着说给旁边的同伴听,几周下来,我发现原来他并不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只是一直以来不敢说。

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对于一个出生不久的幼儿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我们要给幼儿一个说的机会。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与教师、同伴及家长进行着语言的交往。这种自然的交往情境,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言语交往机会,使孩子们能通过实践,练习和发展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为家长、教师对幼儿语言教育提供了良好机会。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就是教师(家长)充分地利用孩子的一日生活环境,全方位、多角度地为他们提供丰富而宽松的语言交际环境,鼓励幼儿主动地进行集体、小组或个别交流,以形成积极的语言交往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去表达心里想说的,上课时多给幼儿表现的机会,要让幼儿说,让幼儿做。讲故事是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想象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幼儿听,倾听多,互动少,方法呆板,索然无味,压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新性。幼儿兴趣大打折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大胆鼓励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调动孩子们自己探索的兴趣,充分利用一些孩子们熟知的童话故事等,教师讲到故事高潮时突然停住,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补充,完善整个故事,甚至编出新的故事,在七嘴八舌的讲故事过程中,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激励性语言及时对孩子们的表述给与指点和肯定,增加幼儿语言表达的信心,培养锻炼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克服孩子语言少不敢说的现象。激励性语言表达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幼儿来说由于受自身认知和思维的限制,对客观事物的语言表述常常会不够准确,不够完整。教师首先鼓励孩子们多说,让孩子们把看到的,想到的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教师要多肯定,多表扬,让孩子们想说,敢说,放开了说,自信的说。从不断的说中得到锻炼,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该精心选择倾听的内容,以引起孩子的倾听兴趣。如对小班的孩子,选择一些简短、有趣、易懂易记的儿歌、故事;对中班的孩子则选择一些稍长、形象生动、有一定表演性的内容;对大班的孩子,选择一些相对较长、情节曲折、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倾听习惯的培养。例如:每日的点名就是培养孩子倾听习惯的良好机会。在点名时教师要求孩子仔细听,比比谁的耳朵灵,能一次就听清自己的姓名。开始时是有规律地点名,然后把点名册上的学号颠乱了点名:今天从第一个跳跃到最后一个,明天从最后一个跳跃到第一个,后天则是颠乱了无规则的点名,孩子们对这种点名方式很感興趣,每次都会安静地倾听是否叫到自己的名字,几次下来,也便在点名时形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纠正幼儿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教师工作的工具就是“语言”,我们用语言教孩子们学本领,学做人,用语言和他们沟通。然而我们的孩子们由于受公婆,父母的溺爱,多数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优势,说话高声大叫,甚至大吵大闹,难以沟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上课时用轻柔的声音吸引孩子,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下课时用轻柔的语言和孩子们拉近距离,他们会围着你畅所欲言,说出一道道心声,讲出一件件有趣的事情。在孩子们出错时,轻柔的语言使他们减少了心理的紧张,有勇气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轻柔巧妙的语言艺术,让孩子们不断受到感染,得到陶冶,使孩子们偏激化的语言逐步得到纠正,孩子们语言表达的亲和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如在“分家家”的活动中让孩子们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作肯定与否定的分类时,孩子们都很愿意说出自己分的理由:“有尖尖嘴的和没有尖尖嘴的;会飞的和不会飞的;有尾巴的和没有尾巴的”等等。这些语言的源泉来自于主题中,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说的过程中,都能抓住动物的明显特征来说,有了内容,孩子们就会很乐意去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幼儿能正确发音、吐字清楚、有丰富的词汇并能正确的运用。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练地机会,创造多练地环境。如果幼儿的发音不准,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地纠正。这样,幼儿才能进步地快、说得好。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就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好适宜的语言环境,积极鼓励,幼儿语言表达才能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甄晶.《教育教学论坛》,2013(50):254-255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