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乐读“在孩子们心中萌芽

2017-05-24杨春慧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阅读

杨春慧

【摘 要】俗语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们也常用到读书上,在小学生必读、群文阅读、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应运而生,减负与学生的课外学习班横行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又能有多少可以安静下来的时间读书呢?因此,让学生们体验阅读的快乐,见缝插针式的带领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快乐畅游是多么重要。

【关键词】阅读;乐读;合作读;在游戏中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认真搞好课内阅读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让小学生更多地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们,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使之终生受益。如果有人问:读书和动画学生们喜欢哪个?不用回答,我们大家都知道。尽管人们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但读书的确是一件苦差事,如何让学生把这苦差事变成一种乐趣,进而养成一种习惯,我想这就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首先,阅读是一种好习惯

只有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充分激活,学生愿意带着愉悦的心情主动参与,阅读才不会变成痛苦的事情而被学生应付了事,才有可能成一种持久的坚持。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我们要在心中树立一个信念:将“阅读”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乐读”,让学生浸润在书香之中,在读书中成长。

1.做诗词国度的主人

伴随着每一个阳光初上的清晨,伴随着每一个学生匆匆的步履,学生们一个个拖着沉重的书包迈向校园。走进班级后,我们班的小班长都要在黑板上写一首诗词,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由易到难的古诗词校本教程开发之后,学生读诗、领会古诗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学生们把诗词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积累本上,对照释义进行初步的理解,然后在朗朗的诵读中内化为一种由内而外的积淀,无需过多的讲解,五年坚持下来,把诗词运用于文章中,诗词牢记于心中,渗透到自己的言谈举止中便是学生们最大的收获。

2.畅游中国歌曲的宝库

在学校号召校园里不仅仅要有读书声还要有歌声的今天,在我走向班级的时刻,我已经在大屏幕上播放了那首说唱组合的《中国话》,在欢快的节奏中,学生们跟着哼唱,“好多外国人都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也可以舞动身姿。你会看到我们班调皮捣蛋帅气的李浩天正在动情欢唱,那个劲头很有点明星范,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到做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也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字所独有的魅力。

3.充满激情的下午时光

下午吃饱了睡蔫了的学生们又多了一份倦怠,下午的课前我都会同样准备一首流行音乐,视频里一首《感恩的心》,我和小班长站在前面和同学们一起做着手语,“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得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这样的歌词里,学生的内心充满了感恩,也充满了感动,向上的情感被唤醒,倦怠情绪也被不知不觉地赶走了。

4.充满底蕴的经典诵读

每天下午大课间后的十分钟都是经典阅读时间。比如在诵读《老子》等经典时,先让学生阅读对应的翻译,看懂了内容再让学生集中精力诵读。在这样的吟诵中学生对人对事的看法会得到迅速提升。全国著名吟诵教学名家陈琴曾说过:“唯有吟诵能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所以,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同样思想也需要重复,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中改变学生的看法,影响学生的行为。

二、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到写上

1.让名人的格言警句照亮心灵。我常常觉得格言警句,就像一盏盏心灯,如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他们选择正确的道路。每次开学我都让学生们《设计自己的座右铭》,座右铭上写清三部分的内容:自己最崇拜的人;自己要追赶的同学的名字;针对自己的弱点写一句自创格言,有了目标,学生学习的动力就应运而生了。

2.坚持写日记—发起道德长跑。让学生们学会写读后感,学会随时记录身边发生的事,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在日记中激励自己。要大度,学会宽容;要助人,学会感恩;要勤奋,学会克服困难。磨砺出“不管艰难万险,也要坚持到底”的毅力,这发自内心的呼声,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3.在课外,我布置学生用抄读法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优美篇章摘抄到读书笔记上,并根据所读书的内容画上精美的图画,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流连于一篇篇美文,一幅幅美图之中,接受美的熏陶和心灵的洗礼,歌颂心灵美的人,歌颂美好的生活。

4.用制作读书卡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张张精美的读书卡,夹在学生喜欢读的书里,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保护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尊重每个学生的阅读体验,放松心情,思维就被激活了,自然“乐读”在学生的心中也就悄悄萌芽了。

5.每学期班级都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师生和家长共读一本书《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家长和学生共读一本书,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阅读更加深入人心。

三、阅读在合作中获得双赢

大家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是如今打造高效课堂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时,除了在学校的阅读课堂中精心设计“阅读指导”和“群文阅读”以外,针对有些同学不喜欢阅读和不会阅读等问题,我认为也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读书”,让学生在课外合作共读,起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第一、合理分配小组。课外阅读小组与课堂学习小组应有所不同,在人员分工上,要按照“家庭距离近”为主要原则,这样在课后有限的时间里,才能发挥小组合作的最大作用;第二个原则是“学生自愿”,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共读,才更有兴趣。第三个原则“人数限制”,为了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以两人为宜,互相监督,互相评价,在阅读中彼此学会合作,扬长避短。

第二,及时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因为合作是在学生家里,为了让合作也掌握在可控制范围之内,教师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标准进行评价:

1.每次读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在书中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詞句,并批注阅读感受。也可以积累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2.组内每个成员合作完成自己的“乐读卡”,每本书读完后的“阅读分享课”上,每个组内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教师给每名学生的“乐读卡”评分,每读完一本书,每个同学上交一篇读后感,读后感发布在班级微信群里,由家长投票,选出“最佳文章”,教师再做点评,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和“进步小组”给予奖励这样,在活动中,既可以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也可以让后进生获得成就感,让每位学生在课外小组阅读活动中建立更加深厚的友谊,从而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游戏”是最好的老师

游戏是所有的学生所津津乐道的,我们也可以发挥游戏的力量,诱发学生的“乐读”兴趣,现在连大人都爱不释手的游戏是“开心消消乐”,每过一关都有一个小小的奖励,一关比一关难,我们班的评比台就设置为“开心闯关乐”,每完成一次阅读任务,进步一次就赠送一颗爱心,这爱心是继续过关的保证,也可以赠送他人,爱心积累得越多,获得的奖励也就越大。让游戏成为阅读教学生中的智慧,激发学生阅读的原动力,在乐此不疲的闯关中学会成长,学会坚持,这样的读书效果肯定比一本正经地发号施令都有效。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让自己保持一颗童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阅读是件“有趣的事”。如果能让学生对阅读表现出像对电脑游戏的那种痴迷,阅读才能真正转变为“乐读”,才能陪伴充实他们的一生,对他们的人生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猜你喜欢

阅读
浅析小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高中化学的基本教学方法:阅读、实验与探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探究性阅读教学探索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