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学 重在方法

2017-05-24黄毅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创新情境探究

黄毅

【摘 要】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从创设情境,培养兴趣;自主探究,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完善知识;发展创新,深化认知四个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性教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以期通过民主、平等、和谐的情感化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情境;探究;创新

目前,新课改在全国很多地方已搞得轰轰烈烈,由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在对学生提出高要求的同时,自己也应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理解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探索、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巧。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探究性教学方法,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1.理解探究性教学的内涵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数学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学生合作探究为特点。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教学过程不应是教师从书本上力图准确无误地搬运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连续地、生动活泼地与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符合的过程,由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亲身体验“活生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炼出隐藏在具体知识内容背后的思想方法。

2.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过程的四种方法

数学探究性教学过程,从教学认识过程的任务来看,其根本目的不在于仅仅获得和验证真知,更主要的是为了在一定的知识经验之上去构建学生主体的新的认识活动结构和实践行为能力,学生主体在认知过程中的构建活动本身即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因此,探究性教学过程更多地是强调探究过程对于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2.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我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到爱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作为引入:有一张厚度是0.1毫米的纸,如果将它连续对折20次,会有多厚?请估算一下。如果将它连续对折30次,会有多厚?只要学好了今天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学生一下子就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2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的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形成有个性的认知,并能够举一反三。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这时,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就能完成探究活动。

比如,问题:如图1和图2,请问两图中各有几条线段?

(经过讨论学生回答后)

教师:从以上情况来看,你们发现线段的条数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甲:我认为,图1中线段的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连线共同组成,所以只要确定端点的位置,就可以知道具体线段的条数;图2将线段的两个端点字母交换得到的线段与原来的线段是同一条线段,故数线段必须防止出现重复。

学生乙:图1有较短线段2条,较长线段1条,所以共有2+1=3条线段;图2中有较短线段3条,较长线段2条,最长线段1条,所以共有3+2+1=6条线段,其中两式中的最大数2和3都恰比线段总端点个数小1, 并且线段数是一个逐一加到1的连续自然数的和。

综合以上,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并进行了说明和总结

这一节课的自由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灵感,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在探究中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2.3归纳总结,完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探究性教学才能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完善认知。

2.4发展创新,深化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认真、细致、系统、深刻的反思,通过反思,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这个阶段,教师要在理解掌握本节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引导学生思考“还能够是什么”,不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上,而是努力促使他们去探索“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运用综合、类比、联想、构造、转化等方式引导鼓励学生围绕整个问题情境作深入而宽广的扫描,尽量扩大学生的感知范围,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例如:学了“轴对称图形”时,可设计这样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请用三条线段、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两个等圆,设计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图案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证明了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有待我们去开发。

创设情境,培养兴趣;自主探究,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完善知识;发展创新,深化认知这四种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 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过程,它们之间密不可分,联系非常紧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总之,探究性教学,就是实现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教室的空间还给学生;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探索的权力还给学生;把创新的可能还给学生;把张扬个性的自然性还给学生。我在数学课堂上经常运用这四种方法进行探究性教学,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蔡清平.淺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M].初中数学教与学,2003-5

[2]刘案清“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初探[M].初中数学教与学,2003-9

[3]唐伟锋.让探究性学习走入课堂[M].初中数学教与学, 2003-11

[4]黄娟.创设和谐环境、激活课程资源[M].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猜你喜欢

创新情境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