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对策探讨

2017-05-24陈园园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堂效益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陈园园

【摘 要】高效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教师都永远追求的目标。为使物理教师努力上好每堂课,使初中生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以便更好地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笔者结合十多年教学实践体会,探讨了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对策与途径。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教学;初中物理;课堂效益

1.转变教理念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基本上就是保持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样态,很多学生对此怨言较多,感觉没什么意思。情景教学是一种具有仿真意义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积极地把场景所提供的信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使初中生能够更好的运用知识,因此学习效果较好。当然,情景的创设需要有利于的结合课堂需要讲授的知识,而且需要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比如,在嘘唏声学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利用教学小功放,放一些初中生们喜欢听的乐曲,让功放的喇叭对准蜡烛火焰,初中生马上就被学生观察到烛焰蜡烛的火焰随乐曲节奏翩翩起舞的情景深深吸引住了。此时初中生的求知欲也就被有效的激发了出来,而且每位初中生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同时,物理课堂导入要具有针对性、趣味性、新颖性、启迪性、可见性。这样才能抓住学生求知心理,而且可以让初中生带着兴趣进入课堂,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再例如学习力学部分知识的时候,物理教师让学生对面站好让大家做推力游戏,看看是不是当你在推对方的时候,自己也受到了同样一个反方向的力。这样可以让初中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知识。

2.课堂的导入要新颖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颖的导入是高效课堂的首要环节。用心设计新课导入,掌握好导入的方法,能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奠定扎实基础。初中物理教材几乎每节课的开始都安排了小实验, 目的是创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如何能用自制的小实验导入新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塑料袋里装满水,然后用圆规钉尖在上部和下部各刺破一个小洞,发现水会流出来,且流出来的速度不同,原因是液体压强大小不同,从而引入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通过自制小实验导入新课,能明确探究方向和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消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也可采用文学知识导入,例如在讲“运动和静止”一节内容时,可采用李白古诗“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引入,能一下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奠定基础。当然新课的导入不能局限于每一种方法,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的使用。

3.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初中生物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创设生活情景,灵活的将生活知识引入课堂教学。生活情景既可以用于引课,也可用于物理知识的深化和应用。比如,在学习“蒸發和沸腾”时,可以让初中生回顾热天从水中出来的感受,并将少量酒精涂抹在手面上进行现场感受,让初中生回顾平时看水烧开的情形等等。再如,在学习完“平面镜成像”后,可以给初中生出这样一道思考题:为什么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如果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做好情景创设,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不断激发和保持,同时,初中生也会逐渐学会留心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自觉地投入到以后的物理学习中去。

4.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运用多媒体来辅助物理教学具有很多优势,可以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同时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往往会限制初中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一个日本作家说过,现代科学技术造就了低智商社会,人们都懒于思考或者不用思考。物理教师运用多媒体把什么都摆在初中生面前,这样会使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另外,课堂信息容量过大,也会使课堂节奏过快,使初中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特别是习题教学,事先要让学生做一遍或看一遍,这样大多数学生才能跟上课堂节奏,不然就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过程,这样的课只能演变为教师与少数尖子生的表演课,课堂效率从何谈起。还有的教师课堂上一字不写,教学内容全凭幻灯片一代而过,使学生难以把握课堂要点。因此,我们追求高效课堂,不是追求课堂的表面繁荣;我们需要多媒体教学,但不是让多媒体来主宰课堂,而是要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学科内容有机地整合, 来追求初中生学习效率最大化。

5.多指导初中生进行课外物理实验

学生在课外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或自制的仪器独立地进行实验和观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很有效的补充形式。运用物理知识对经常发生而又不被人们主义的一些自然现象或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初中生对于物理和技术的兴趣,密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特别是有些实验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例如观察液体蒸发现象、雾霾的形成等),而不适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又有些实验如测定河道或渠道的水流速度和观察天空现象,只能在室外进行,对培养初中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耐力、毅力等优良品质是很有作用的。由于课外实验不同于试验室里的初中生分组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套的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亲临指导,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课外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初中生自觉性与实验操作能力。

结语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更多的一线物理教师的思考与关注。为此,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初中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为提高初中生的物理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士文.浅谈如何创设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J].科学大众,2011.9

[2]居树山.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创建[J].文理导航2012.10

[3]宗继玲.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课程教材学习研究,2012.7

猜你喜欢

课堂效益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立足班级特色,预设有效课程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
让初中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益“问”出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