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7-05-24黄燕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效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黄燕

【摘 要】小学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入手。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创设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以促进教学,創设情境更好地促进课堂效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置身于数学学习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只有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都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现实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富有吸引力的现实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从而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一天,猴妈妈和猴宝宝来到一片桃园,看到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猴妈妈摘了两个桃子,问猴宝宝:“把这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个桃子?”“一个。”猴宝宝不假思索地回答。猴妈妈拿起其中的一个桃子问:“把这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多少呢?”“这……”猴宝宝摸着自己的头,回答不上来。看到猴宝宝答不上来,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精心设计教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很多。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合理地采用探究教学、启发教学、发现教学、自学辅导教学、问题教学、单元目标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这时,教师不急于否定答错的学生,而是恰如其分地灵活引导,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资源来尽可能的直观的浮现知识点,如可以应用图表、线段图、文字、甚至漫画来浮现关系等。例如,在学习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时,老师先让我们利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课本、铅笔、课桌椅等熟悉的事物,利用身边的事物使学生对抽象单位有形象、直观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相应年龄阶段难以记住的东西。教师如能灵活处理,让学生在愉快的玩耍中记忆,将获得满意的效果。如学生学习“乘法中因数扩大或缩小时引起积的相应变化规律”时,我将学生分成三人一组,两个学生当“因数”,一个学生当“乘积”,比如一个因数说自己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说自己缩小100倍。那么“乘积”就要回答说自己要缩小10倍。三人玩两轮后自由交换角色。输赢的规则由学生提议老师决议。学生玩得可起劲了。后来学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引起商的变化规律时,学生自发要求再玩类似的游戏。学生在玩中练习巩固的效果达到了课堂的最佳效率。

三、巧妙设计练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练习题还应具有趣味性、开放性又不失针对性,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是从产生学习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又在成功中产生新的兴趣,以形成良性循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课堂练习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特点进行设计,达到教学目标,还要掌握锻炼技巧等。巧妙的课堂练习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整个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数学练习要讲究一定的层次性,需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一点点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例如,在学习了两位数、三位数乘法之后,学生在掌握了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比较有规律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让其找到其中的规律:10×5=,20×5=,30×4=?等等,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然后把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看看每一个题目的后面都是有几个零,看能否找到一定的规律。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进行计算,那么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这一结果进行讨论,看能找到什么样的规律。然后,根据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再进行类似题目的计算,看是否都能符合,教师在计算之后,对规律进行总结。教师在作业中多设计探究题型。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之前,我设计的作业是:把学具中的圆片进行剪拼,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出圆片的面积。同学们纷纷动手把圆剪成若干相等的小扇形,拼成已学过的四种图: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近似的三角形、近似的梯形、近似的长方形。同学们用学过的图形面积公式,很快算出了圆的面积。这与传统的教师先演示,学生再操作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的教法相比,思路开阔得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数学转化思想得到了熟练应用。教师在练习中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内容,学会变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之后,根据三角形的不同角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分为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这三种,让学生理解了三角形的具体情况。然后,给学生三角形的边长让他们求一下是什么样的三角形或者是给几个不同角的角度,让学生自己判断哪些角在一块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通过锻炼找到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能在以后的做题联系中,避免进入误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旸.《亚太教育》,2016(15):208-208

猜你喜欢

效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探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