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段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

2017-05-24李梅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思维能力现状

李梅

【摘 要】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性对策,供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思维能力;现状;对策

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思维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在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中,应当以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为目的,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对于提升学生看图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使得学生缺乏严密的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对低下。基于此,笔者提出小学低段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直以来,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上,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语文的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看图写话、看图说话能力的基础,是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前,小学低段语文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一般都是放在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上,这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模式,是当前绝大部分语文教师惯用的教学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是教师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现状,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2.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对于语文的教学而言,要想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目的的引导,方能实现教学的目标和效果。而在当前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都没有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思维呈现被动、依赖性强的现象,而这种被动思维的模式,是学生能力提升的最大拦路虎。

二、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对策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贯彻落实,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改变过去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而应当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那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该通过怎样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呢?

1.重视提问的技巧性,不断开拓学生的思路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一般而言,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提问中,教师的提问存在着过于片面化的教学现状。在给学生讲完故事以后,教师一般这样提问:“这个故事名叫什么?有哪些人物?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习惯性的问题,是一种模式化和固定化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模式,往往难以引发学生思考,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首先,教师应当该变传统单一的提问模式,通过多样化的问题提问,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针对“故事中有哪些人物”这样的问法,教师就可以从多角度来进行提问,不同的问法能够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维,但结果是一致的;此外,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该变传统答案既定的提问模式,通过一些开放式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大胆地设想,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

其次,变封闭式提问为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需要改变传统封闭式 的提问模式,重视启发式提问的运用。例如,在学生看图说话的过程中,面对一幅图,教师不应当只是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这样,学生就只会结合图上的内容,将自己看到的一些表象的东西说出来。如果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换一种方式如:看到图上的事物,你联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就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就是学生所看到的;另一方面就是学生根据所见而联想到的。这就是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不再仅仅局限于所看到的事物,而会结合所看到的进行联想,最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看图能力的提升。

2.创新故事复述形式,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一般而言,故事的复述,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时,学生一般都是通过机械的记忆进行复述,并不是将相关的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创新学生复述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复述,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不断帮助学习积累词汇,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学生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性对策,供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1]蔡明芬.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5)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语文思维能力现状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