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探究的实践思考

2017-05-24胡碧兰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实践运用合作探究阅读教学

胡碧兰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新课标改动最多的条文,渗透着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策略。要想提高小学阅读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上课时间里学习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教师就要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果、有效益,积极广泛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有助于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关键词】合作探究;阅读教学;实践运用

近年来,核心素养的研究正日益突出,而作为“社会人”最重要的合作探究素养和方式也再次让我们重视起来。如何利用现在的课堂,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素养、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可行的,必要的,适时的,有效的。

一、课前,分工合作,为课堂学习搭桥铺路

新课程标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还存在于课前和课后合作学习中。课前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人员分工,对课外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归纳,各负其责,了解课文的背景及相关知识(如作者、课外知识链接等),并把不认识的生字、新词标注出来,达到每个学生对所学课文有一个良好的预习和了解。另外,课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学生们提前对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以及分配到的学习任务进行一定安排,让大家在课堂教学时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提前告知学生所要上内容,让大家提前收集有关魏、蜀、吴三国相关故事,对文中的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们还可以搜集有关他们的图片、绰号、其他故事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运用。在一个小组合作学习中,A同学负责课文背景资料的查找;B负责解决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勾画;C同学同学负责课文进行分段概括;D同学负责影像资料的搜集;E同学负责……这样的分工,有利于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和投入学习。

二、课中,集中探究,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课堂中的合作探究是整个阅读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合作学习进行展示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敢说、愿意说,一定要让学生有一个自我发挥的时空。首先,要对课前合作学习内容进行分享(对学、群学)或质疑,我们把这个环节成为预习反馈。老师针对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梳理出学习问题,提出本节课学习任务及目标,成为课堂合作探究的问题导入,深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其次,教师不要过多的操控课堂,而是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对阅读中的重点部分进行提问,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们结合问题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老师可以带领学生画出重点句子及圈出关键字词,学生对重点字词、语句进行谈感受、说体会等,促使学生对问题的全新建构和解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给学生们合作探讨的时间。老师要走下讲台,多听听学生们是怎样理解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老师不要过多的参与,尽量让学生们自己通过讨论结合课文找到答案,这样学生才能记得牢固,在合作探究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当学生通过讨论仍然得不出结果时,老师对他们稍加点拨和提示,引导他们走出讨论的瓶颈和误区。只有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体,老师及时给予点拨和引導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才能够切实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如在小组讨论中,全小组怎样合作学习,怎样抓重点、难点,怎样提问,怎样讨论质疑,教师都要重点指导,适时点拨,由面到点,由扶到放,逐层深入。一般性的问题,应多采用“自主”性学习。“一般性的问题”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学习语文最基础的环节,如识字、写字,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理解词语及句子,初步读懂某段内容,用画画、唱歌、表演等形式展现课文情景等;二是指阅读中难度较小的问题。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自己独立思考为主,充分实现个体在语文活动中的自主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课前指导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并简要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课中建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大胆放手,把权利和空间交给学生。起初,我很担心这样的方式流于形式,学习效果差。但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意外的发现学生的自主性很强,同学之间有集体读的,互教互学等,反而产生了更好的学习效果。自主性学习的空间大,在单位时间内个体获取的信息量多,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重点问题,应多采用“合作”性学习。“重点问题”指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句段的理解,对课文主要意思的把握以及运用语文的规律等。合作性学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是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交流”、“协作”、“分享”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难点问题,应多采用“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难问题,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像课文中的有关自然科学,耐人寻味的课文结尾等,凡是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在四年级语文教学《新型玻璃》一文中,教师将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经过筛选归纳,成为两个主问题:课文中提到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这两个主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教师就以这两个问题为凭借,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这既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应在教学中予以关注和重视。

三、课后,专题探究,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在课堂合作探究学习之后,老师还要结合课堂中学习的阅读理解内容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反馈作业,这样才能够知道学生们是否真正达到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布置相似难度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阅读训练中举一反三。课后的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多沟通多交流,巩固旧知、拓展新知。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还发现,课堂一结束,小组同学就解散了,这样的合作探究难免“头重脚轻”,此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交流合作,对课外拓展的知识要分工合作,查找根源;对关联知识要加以分析、触类旁通。这样相互交流的过程正是学生整体成绩提高以及个人课外知识拓展延伸的过程。

总之,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学生方式进行观察和分析,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发扬合作探究的学习优势,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帮助学生通过合作思考解决问题来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海.《吉林教育:综合》,2016(18)

猜你喜欢

实践运用合作探究阅读教学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试论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