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中

2017-05-24黄锦华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文教学

黄锦华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此时也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反向探索;侧向思维;多向思维;活力

一、培养学生反向思考,引发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创新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学生们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維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宝典》等拐杖,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拾人牙慧,步人后尘,没有自己的思想,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培养学生反向思考探索,引发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可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或多或少的缺少爱,不管是父母的,还是教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可是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部分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最令人吃惊也值得赞美的是,有位学生利用了逆向思维他这样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班上每一位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标新立异,凸显出逆向思维的新颖及独特。

逆向思维也是我们熟知的反弹琵琶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巴氏道出了逆笔的奥妙:看似不合情理,实则相反相成,顺理成章,是一种巧妙运思方法。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时不脱离实际。

二、培养学生反向探索,引发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共鸣思议,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著名美术家齐百石老人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写作亦然。立意构思上妙用侧向思维法,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美国著名科学家贝尔曾经说:“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作文中运用侧向思维,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达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有一次学生作文,是学生的文题《可爱的家乡》,很多学生思维产生“套路反应”,还都在写家乡的山美、水美、人美,写家乡的土特产,写家乡的……。当然根据学生自己的思维写这方面的作文也未尝不可,千篇一律,让人看了会觉得腻味,毫无新颖感。可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弃掉从众心理,避开大道走小径,写家乡人民毁掉神庙建文化楼,反映家乡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体现了时代风貌,创意新奇,别开生面。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三、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发挥思维的活力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语言创新的前提是语言要准确,要遵守语言的逻辑规律,准确无误地表达思想内容。要创新必须使语言鲜明、生动。“鲜明”就是要使文章的语言感情色彩褒贬分明,不能含糊其辞,要充分发挥它的表达效果。“生动”就是指语言的艺术性,这表现在语言运用中要具有最大限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生动的语言能够真实而恰当地再现说话人的语气、声调、感情、神态;能够注意句式的选用和变化;能够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和表现方法,使语言自然和谐,富有创造性。

老师指导训练《由牛所想到的》一文时,引导学生通过多向思维并引出观点:

1.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到郭沫若自比为“牛尾巴”到茅盾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毛”,想到为人处世应谦虚。

2.从牛作业时昂首向前的形象,想到人们生活中应象牛一样充满活力、负重不辞。

3.从牛到“韧”劲、“强”劲,想到学习中遇到困难,应有一股牛劲,知难而进。

4.从牛的各种作用和牛的多方面的本领想到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像牛那样耕田、运输、提供牛奶……全心全意为人民做贡献。

5.从牛的反刍的生理特点,想到学习也应有琢磨精神,要有温故而知新的良好习惯。

6.从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想到“我为人人”的高尚品格。

7.像牛一样吃苦耐劳、不计报酬……有了这么多奇、新、美的观点,学生脑海里就会快速浮现出所写作文的画面来,付之于文,自然而然的一篇好的作文就会呈现出来。

总之,由于思维方式划分标准不同,其结果也不尽相同,实际操作中,许多方法本身是交叉融合的,因此我们要紧抓“创新”这个核心。创新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创新需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个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产生优秀的佳作新人。思维训练也是作文的灵魂和生命。思维创新包括思维主体创新和思维客体创新两个方面,主体创新是本质的“新”,客体新是“材料的新”、“表象的新”,当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因此,作文教学的思维创新,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创新也是有条件的。不能因为创新而使问题复杂化或改变原意,异化成另一个新问题。这样,创新就改变了初衷。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断地创新,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文教学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