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训练朗读课文 感悟人鸥深情

2017-05-24张明来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情境设置培养能力朗读教学

张明来

【摘 要】文章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注重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强调自主阅读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指导学生多种形式读文,读中有思,读中有悟,读中有感,养成善思乐读和边读边议的阅读习惯,养成读文有趣和理清文脉的阅读品质。文章从整体感知课文的阅读策略,关注读文感知环节,实施多种形式自主阅读;关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体悟老人对海鸥的浓浓深情;关注语文教师情境设置朗读指导训练,加深感受海鸥怀念老人的深深灵性。总之,自主阅读体悟课文描写老人和海鸥和谐相处及爱鸥护鸥的一片深情,也让人感受到海鸥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情怀和灵性,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再一次表达这种情感。

【关键词】朗读教学;感悟深情;情境设置;培养能力

这是一个真实而感动的故事,传遍了昆明市郊。一位极普通的退休工人,仅享有退休工资308元,却拿出一半钱来,每天走三个多小时的路程,从城郊的家到市中心的翠湖公园来喂红嘴鸥鸟,只要老人一来,成群海鸥就会围绕着他久久不散。一天这位老人离世了,无数海鸥飞了过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盘旋数周后,竟在照片前后纷纷整齐地肃立成两行,为老人守灵数十分钟。经媒体宣传,“海鸥老人”的故事在昆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今天,指导学生阅读这篇精读课文,大家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老人有爱鸟深情;海鸥有怀念灵性。

一、熟读感知课文,理解人鸥深情

课文通过对老人和海鸥生动细致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老人和海鸥和谐相处及爱鸥、护鸥的一片深情,同时也感受到,动物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爱憎,也有自己的情怀,更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感情。这篇课文生动地描写了老人与海鸥这个感人的故事,人与鸥之间的深情感动了作者,作者用那生动传神而又令人动情的描绘,也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读者。老师在引导学生交流体会的同时,要相机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让学生在朗读体会中更好地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那种和谐相报的情感。例如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那美丽的红嘴鸥在他手上,身边翩跹环绕。这样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在这里久久地定格展示,这就是坐落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的那位老人(铜像),雕塑名叫“海鸥老人”。原来,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这位老人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飞临此地,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同时与他们嬉戏,风雨无阻,真让人敬佩。只要你仔细品读课文就能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比如,描写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老人喂海鸥的动作是那样娴熟,海鸥与老人之间又是那样默契,那老人一声呼唤,海鸥“应声而来”,在老人边走边放的节奏中“起起落落”,老人给海鸥取了名字,且亲昵地叫着那些名字,还与他们交流说话,傍晚海鸥即将飞高,在老人的眼中全是“企盼”,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不难感受老人对海鸥那种情谊。

二、指导学生投入真情朗读课文,体悟海鸥感人的灵性

在指导学生训练朗读课文过程中,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感悟。首先,要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即从“老人爱海鸥,对海鸥有着一片深情”和“海鸥有灵性,对老人情义深厚”这两方面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还有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相互之间的感情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的,这就要引导学生读书方法,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结合上下问来揣摩领悟。比如,“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出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几个重点词语,具体描绘了老人喂海鸥的情景。又如,“在海鸥的鸣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透过这一个个朴实而有个性的名字,读者不仅看到老人对海鸥是那么熟悉,更看出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关爱。他呼唤着一只只海鸥,就像呼唤着自己的孩子,他那一声声呼唤那么像一首动听的歌,让你听了感动。又如“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不大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谁也不会想到发生这样的事情,海鸥们没有见到老人放食,没有等老人呼唤,就“忽然飞来”。且围着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海鸥觉察到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海鸥也像人一样有感情。在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之后,又“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两行”肃立不动。这样的场面,无论谁都会为之所感动、所动容。再看,“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從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海鸥的这种举动更是让人吃惊,它们立即乱作一团,与先前默默地肃立不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至飞动的翅膀形成白色的漩涡,使我们难以脱身。读到此处足以看出海鸥是多么舍不得离不开老人,在此看来,老人就是它们的亲人一样,海鸥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老人的留恋和怀念。

三、情境设置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脉络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想内容和故事情景。首先读后,能独立感受到作者写的是一位老人与海鸥之间充满深情厚谊的感人故事,训练学生复述概括这个故事。其实这是一个真实的人鸥情感故事,说的是有一位老人每到冬季来临时,他就会不怕路远来到昆明的翠湖之畔,来食喂到这里越冬的红嘴鸥,久而久之,这位老人就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这位老人去世了,海鸥竟在湖畔人们为老人敬立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就好似为那位老人守灵的儿女一样,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为昆明人传为佳话。其次要引导学生读后课文,理清故事描写的脉络,并能给描写的故事情景概括出大意,培养学生阅读感知概括能力。比如,老人与海鸥深情故事的描写,大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阅读感知。一方面是老人在湖畔一遍喂海鸥,一边呼唤着那些海鸥的名字亲切地与那些海鸥沟通交流,十几年了,一到冬季,老人就来这里与海鸥见面。老人生活十分俭朴,穿的布衣褪色,背的布包褪色,盛装鸟食的料袋褪色。他宁恳步走十几公里也要天天从城郊赶来翠湖畔边,来给这里的海鸥送食。另一方面来写这位老人喂食海鸥的故事情景,要求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悉心感悟,精心揣摩,并能抓住重点词语来概括理解。比如,感知老人喂鸟的动作,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娴熟”。还有老人与海鸥之间沟通得是那样的“默契”,老人一声呼唤,海鸥“应声而来”,在老人喂食的过程中“起起落落”。老人为海鸥还起了名字,并亲昵地呼叫。当夕阳西下,海鸥即将飞离,而老人的眼里全是“企盼”。就这样,老人坚持了十几年,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老人这些举动和亲昵行为,不难感受到老人与那些海鸥浓浓的一片深情,在引导学生朗读过程中,应投入情感来深入体会。

猜你喜欢

情境设置培养能力朗读教学
“双减”背景下主题语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巧设情境,构建高中语文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