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情感的培养

2017-05-24吴哲学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数学教学

吴哲学

【摘 要】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建立,是有效教学活动深入实施的重要前提。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波动期和反复期,学习情感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刺激和培养。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前沿话题。本文试将教育教学理论结合个人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主要从教师品格熏染、数学课堂“魅力”教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切实评价几方面来探讨一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情感的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情感;培养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教育和对世界的认识不能统一起来,是造成对知识漠不关心态度并导致不想学习的最顽固也是最危险的根源之一。”“教育工作中最细致最困难的课题之一是培养学生从情感上非常灵敏而亲切地去感受别人的思想和感情。”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情感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正面调节、导向和能动作用,做到以情带知,知情统一。落实在学生数学学习上,所谓“积极”的情感则是指孩子对数学科目的一种好感,对数学教材的一种兴趣,对习得数学知识的一种内在需要,对数学活动探索的一种热情,对不断获取数学学习成功的一种动力,即:在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充满自信、愉悦而充实的情感体验的总和。学生在这种情感体验的引领下能为完成学习任务付出更多的努力,能为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出更坚定的毅力,从而继发主动而快乐地学习数学,步入一种良性循环的数学学习历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呢?结合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学习论,感悟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尝试:

一、用美好的品格感染学生,以情育情

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发挥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

●“我们是平等的!”——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卢梭曾庄 严地提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平等对话,心灵交汇的生命历程。因此教师要在一贯的言行中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大家是一样的”、“我们大家是平等的““我们要互相尊重”。“唤醒”学生沉睡的民主意识。

●“我努力,我进步”——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如果教师强调努力是成功或失败的起因,而不是强调能力或其他因素,他们工作得往往会更出色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强调“努力”而淡化“能力”,让学生明白做好如静息、写字姿势、发言态度、书写等每一件小事就是在努力,明白取得好成绩不是说你特别聪明而是因为你努力了;这样就让那些做得不太好的学生不至于灰心而懈怠。在这样的暗示中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学习,在一种平和的心态中保持学习的自信。

●“别人有错要原谅,自己有错要改正”——让学生学会宽容。心理学家指出,“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能够使学生感到很自在的、被人所理解并受到尊重的教师,有可能使学生渴望学习。”教师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给学生一份理解,一个台阶,习惯于用眼神、手势、悄悄话、小动作(摸头、拍肩等)提醒学生注意,这种无声与细微的教育让孩子们少去指责别人,而尽可能地悄悄反省自己,在课堂上形成一股积极健康的社交氛围。

二、用数学的魅力吸引学生,以教激情

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一个人越是能够满足认知和理解的需要,越是有更强的动机去学习更多的东西。”这即是说向学生展示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更感兴趣,“通过优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更少些”,能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才会得以本质上的保持和不断推进。

首先,要创造多元风格的数学课堂教学——源于不同心理类型,个体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知觉和加工学习信息,学生的学习风格呈多样化。因此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对每个教学内容都要找到多个“切入点”,“打开多扇窗子”,尝试不同的切入点来适应不同的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上得到启示、领悟与体验,以利于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其次,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奏响数学教学“四步曲”:

1.创设教学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与学生心理的实际需求的起点相吻合,关注了孩子的真实感受和兴趣,使数学学习活动顺理成章的进行,成为数学学习的催化剂

2.提供操作探究活动——数学教学中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表象,搭建数学抽象思维的脚手架,促使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改变学生对理智活动(即数学学习)的态度。”

3.设计游戏活动——设计出孩子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游戏,尽可能让“静”止的教科书“动”起来,能非常有效的激活学生疲倦的大脑细胞,产生轻松愉悦的情绪体验。是数学课堂学习的兴奋剂。

4.开展实践活动——一方面,数学学习不仅仅只是传承数学知识,更是传承的一种人类文化。让学生在课内外了解更多的数学史、数学文化、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童话等等,从个体生命的高度将数学融入人类文明,融入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初步感悟数学意义学习,使命学习,把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推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另一方面,适当地让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的现实价值,不但“理解”而且应用。这无疑是促成学生积极经历数学学习过程的滋补品。

布卢姆所说——“学生在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会为他们进一步探索这门学科开辟道路”;当我们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有所进步”,学生才会有继续积极学习的“期望”。

三、用切实的评价激励学生,以评促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哺育了对更成功的向往,这种向往又哺育了成功。没有体验过学业成功的学生,往往會失去这方面的动机,把动机转向他们感兴趣的其他事情上去。”所以教学需要过程性的评价。这种评价一要以赏识性为主,以促进学生纵向发展为本。二要了解学生对奖励的个体化评估,适时加以疏导,让学生对评价方式感兴趣。因为“学生必然会对奖励与评价作出自己的估价,学生对教师的赞扬、对分数或者对教师写的评语都有不同的心理接受程度”,三要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评价的常态化与及时性。因为多元智能强调简单、自然、定期的评估,评估应成为自然的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应与学习同步进行,而不是在一年的学习时间的剩余部分中“外加”的内容。

总之,只有把教师品格熏染与真实的教学评价融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用爱心点燃孩子心中求知的激情,用激情唤醒孩子学习的灵性,用灵性拥抱孩子成长的生命,才能使得孩子们乐于经历激情与灵性飞扬的数学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梅汝莉主编.《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开明出版社,2003.9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数学教学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