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角度下的灾难性事件新闻报道

2017-05-22李宛沂美

赢未来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新闻报道

李宛沂美

摘要:新闻报道内容的十分广泛,包括国家政策、国际国内重大会议、社会热点现象等等。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灾难性事件报道多是对国内外各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灾难进行,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会涉及到受害人群,触及他们的心理,如何适度报道灾难性新闻、维护受害人群的尊严、在新闻报道中加强人文关怀是新闻媒体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灾难性新闻的和人文关怀的含义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现在个别媒体在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上的缺失,针对在新闻报道中渗透人文关怀的因素,提高新聞报道的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灾难性事件;新闻报道;人文关怀

引 言:灾难性新闻以其波及面广、社会损失大、人员伤亡惨重而受到关注,成为了新闻媒体报道的主要对象。目前,部分媒体在灾难性新闻报道时不够人性化,包括采访记者的道德缺失和一些不人道的行为给受害者及其家属带来了一些伤害,新闻报道时主持人的用语、表情都不合时宜。因此,在灾难事件报道中强化“人文关怀”的理念不容忽视,这体现了社会媒体的职业道德和良心,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人文关怀”要渗透到新闻报道的每一个环节。

一、灾难性新闻的定义及人文关怀的含义

1、灾难性新闻的定义

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性灾难,灾难性新闻指的就是这些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无论自然灾害还是社会性灾难,都是突然发生、负面影响范围大、社会震撼性强烈而备受瞩目,有着强大的冲击力和巨大的新闻价值。

2、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理念

人文关怀主要是指对人的价值、尊严地位、自由的关注和尊重,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人的的精神、价值和尊严,“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主张人的主体性,强调尊严人他人的情怀,重视对人类的关怀。

新闻媒体是一种重要的传播载体,新闻媒体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而产生的,新闻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有利于人的新闻是新闻传播的重点。新闻传播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体现新闻媒体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责任感,对受害人群的人文关怀。因此,新闻报道时必须体现人文精神,尤其是带来巨大损失和伤痛的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要努力体现人文关怀,这是媒体文明成熟的标志。

二、当前灾难性事件新闻报道缺失人文关怀的体现

1、新闻媒体的俯视姿态

当各地突发灾难性事件时,各媒体纷纷派出记者对事件进行采访,个别记者总是以一种高姿态和俯视的心态面对受害群众,态度冷漠、言辞不当,不重视被采访人的感受。这种俯视的姿态不利于与受害人群的沟通,部分在采访和报道写作中没有人情味,个别记者与受灾群众情感交流较少,没有建立起情感连接的纽带,因此,就无法把握灾难性事件报道的主题。

2、部分从业人员缺乏人文关怀理念

部分新闻媒体人缺乏“人文关怀”理念,部分记者在灾难性事件采访中,只将“人文关怀”作为固定模式,缺乏换位思考,没有站在受害者角度。个别记者以一种高姿态采访受害群众,提问方式欠妥,导致很多受害群众不想回应。个别新闻人错误理解“人文关怀”,认为深度报道灾难性就是人文体现,过度挖掘灾难事件,将真实的灾难现场画面呈现给受众,不顾道德伦理的底线,不但未给受害群众带来安慰,反而揭开受害群众的伤疤。这种“人文关怀”是与“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背离的。

3、忽视被采访者的身体及心理状态

无论自然灾害还是社会性灾难,都给受灾群众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个别媒体记者为了新闻的时效性,不顾受灾群众的身心状况,对受灾群众肆意进行采访,导致受灾群众的心理受到冲击。个别记者在针对失去亲人的受灾群众采访时不顾其心理承受能力,提出的问题十分敏感。个别媒体较为功利化,为了挖掘新闻价值,提高新闻媒体的经济利益,忽略了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采访原则。

三、在灾难性事件新闻报道中提高“人文关怀”的措施

1、将“人文关怀”渗透到电视新闻报道的各个环节

目前我国各地媒体管理体制有所不同,很多电视台人员分工较细,新闻播报和策划、采访、后期制作存在一定的脱节,限制了灾难性新闻的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要保证电视新闻人文精神的统一,就要把人文关怀理念植根于各个环节。加大新闻“采、编、播”一体化的力度,保证各环节衔接无缝隙,新闻主播要积极参与到节目的采编过程中,新闻报道时加强人文思想的渗透,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时,中央电视台在《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节目直播报道中,主持人张泉灵等人亲临现场,报道了灾区抢救情况及震后灾民的生活状况,凸显了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突出了媒体人对于受灾同胞的关爱。

1、减少新闻媒体的恶性竞争

灾难性事件突发以后,各家媒体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新闻,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以“服务大众”心态指导新闻采编,针对伤亡惨重的受灾现场图片和视频要处理后再报道,减少对受灾群众的伤害。新闻媒体之间不要为了竞争不顾被采访人的感受,不要以功利化的姿态面对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工作人员要提高社会责任感,提高人文意识,通过宣传获取力量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因此,新闻媒体要形成良性竞争,多家媒体共同合作,做好灾难的真实报道,宣传社会正能量,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民族精神。

3、将温情融入灾难性事件报道

灾难性新闻报道不同于其他报道,伤亡事故多、灾后心理创伤严重,因此,在报道灾难性新闻时一定要树立“人文关怀,敬畏生命”的理念,关注灾后群众的生活状态,维护其尊严,保护其隐私。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政府部门的声音是对灾区人民最大的抚慰,新闻报道要对受灾群众在生活、生产、安全等方面给予充分关注,做好交通疏通、供电供水、灾区人民就医等工作,还要向灾难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致敬。这是新闻媒体的良知和社会责任。

结 语:综上所述,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一定要体现“人文关怀”的思想,面对灾难,人们失去家园,受到严重的身心创伤,新闻媒体的关注和对社会正能量的聚集有利于帮助受灾群众走出困境。因此,新闻媒体必须体现社会正义和使命,尊重生命,尊重人格,弘扬民族正义和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陈默.灾难面前的媒体操守[J].视听纵横,2008(7):114.

[2]周石其,黄芳.论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中国出版,2010(10):31-33.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