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山松林内坡位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

2017-05-22吴军舒圣评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群落结构

吴军++++舒圣评

[摘要]:为了解华山松林内坡位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15年8-9月,调查了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发诺村华山松林不同坡位的土壤动物群落。总的来看,华山松林内坡位因子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分布及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尚不显著。

[关键词]: 土壤动物;坡位;群落结构;华山松

[引言]: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是松科中的著名常绿乔木品种之一。原产于中国,因集中产于陕西的华山而得名。从坡位对华山松林下土壤动物群落及多样性的影响方面研究开发种植华山松是否对土壤动物生态的群落产生影响是很有意义的。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研究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发诺村地处最南端,幅员面积3227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在北纬26°12′14″—26°55′42″,東经102°20′13″—103°03′15″范围内。东南以金沙江为界与云南省巧家县、会泽、禄劝三县隔江相望,西邻会理县,北与宁南县接壤。幅员面积3227平方公里。发诺村位于会东县东南方,距离县城98公里,海拔在1335-2963米之间。

1.2 研究方法

1.2.1样地设置

研究样地设在会东县发诺村山上的华山松林。本次试验在种植了华山松的山体上分上坡(U)、中坡(M)、下坡(L)3类坡位,每个坡位一个样地,每个样地按照“品”字形设置3个重复,所有样地的土壤类型均为山地黄壤。

1.2.2样品的采集、分离及鉴定

于2016年9月和10月进行采样,采样层次分别为草本层、0-5cm、5-10cm、10-15cm土层。大型土壤动物在面积为0.25㎡(50cm×50cm)的样方内采取手捡法分层获取,并用75﹪的酒精杀死固定,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层收集面积为0.01㎡(10cm×10cm)内的枯枝落叶,用直径为5cm容积100ml的土壤环刀分层采集土样,选用Tull-gren法进行分离;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的采样方法与干生土壤动物采样方法一致,但用于分离的样品数量为采集量的四分之一,分离方法为Baumann法。将土壤动物置于双目解剖镜下参照尹文英《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1]进行分类鉴定及统计。

1.2.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土壤动物多度按以下标准进行划分:个体数占总数的10﹪以上者为优势类群,占1﹪-10﹪者为常见类群,不足1﹪者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体型按一下标准划分:体长0.2mm以下的微小动物为小型土壤动物,体长0.2mm-2mm的动物为中型土壤动物,体长2mm-20mm的动物为大型土壤动物,体长超过2cm的动物为巨型土壤动物。

采用SPSS19.0进行方差分析,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 结果

2.1华山松林内不同坡位土壤动物的组成

2.1.1 不同坡位下土壤动物的组成

在各类群中各纲所占比例顺序为综合纲(4.22%)、线虫纲(2.26%)、腹足纲(0.29%)、倍足纲(0.17%)、蜗虫纲(0.12%)。优势类群为蜱螨目394只(22.79%)、膜翅目327只(18.91%)两类;常见类群为弹尾目153只(8.85%)、蜘蛛目132只(7.63%)、线蚓科106只(6.13%)、等翅目103(4.96%)、双翅目85只(4.92%)、鳞翅目80只(4.63%)、综合纲73只(4.22%)、等足目71只(4.11%)、鞘翅目50只(2.89%)、双尾目40只(2.31%)、线虫纲39只(2.26%)、石蜈蚣目26只(1.50%)12类;其余的为稀有类群。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个体数占总捕获量的97.05%。

2.1.2 不同坡位大型土壤动物、中型土壤动物、小型土壤动物的组成

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均以U为最多,L的总类群数次之而总个体数最少。大型土壤动物、中型及小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分别表现出U>L>M、U=MM>L。

2.2 土壤动物的功能团类群

所有土壤动物的各种功能类群的个体数比例为杂食性土壤动物的比例最大,占总数的38.32%,其次是腐食性土壤动物,它所占的比例为36.52%,最后为植食性土壤动物(19.03%)和捕食性土壤动物(7.69%);各种功能类群的类群数则表现为植食性土壤动物(10类)>腐食性土壤动物(7类)>捕食性土壤动物(5类)>杂食性土壤动物(3类)。

3、 结论

总的来看,会东县发诺村华山松林内土壤动物的分布响应了坡位引起的土壤生态因子的差异,但其变化达到显著差异的较少,原因可能是:第一,研究的山体属于中丘,坡位间高差不大,坡位间土壤生态因子的差异微弱;第二,不同体型及生活习性的土壤动物对生境差异的响应有所不同;第三,影响该华山松林内土壤动物分布的人为因素很大,如修枝、除草、采摘等人为活动。

4、讨论

4.1 不同坡位土壤动物数量与类群组成的比较

从土壤动物在各采样点的垂直分布状况来看,发诺村华山松林内3个坡位土壤动物垂直分布基本符合其表聚特征(从上坡向下随坡位的下降土壤动物个体数逐渐减少),即从地表向下,随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都减少(中坡除外)。

4.2 不同坡位土壤动物多样性的比较

本次试验研究区域内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度指数随着坡位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即U>M>L。一般来说,生物群落多样性越大,代表采样物种的生态系统的结构越稳定,而群落不稳定就说明受到的干扰较大,不利于其内土壤动物生存,也不利于该生态系统的良好维持。

【参考文献】:

[1]尹文英.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M].科学出版社,1998.

[2]吾玛尔.阿布力孜,艾尼瓦尔.吐米尔.资源土壤动物的简介[J].生物学通报,2004,39(3):21-22.

作者简介:吴军(1988-),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群落结构
海南省红树林区浮游动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海南省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长丰鲢苗种培育对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济南流域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及水质评价
渭河陕西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济南流域春季浮游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济南流域轮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研究
黄河兰州市区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及水质初步评价
安徽瓦埠湖湖滨带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中稻田害虫与天敌群落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