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共交通拥堵治理的研究

2017-05-20郭明园刘宽

经营者 2017年4期
关键词:武汉市对策

郭明园 刘宽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交通需求持续增加,加上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发展跟不上城市化的步伐,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与城市道路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道路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并将国内外城市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功案例与武汉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一些较为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武汉市 城市拥堵 原因 对策

城市拥堵导致了时间的浪费、噪声污染、幸福感差、城市满意度差等问题,更严重的是导致了城市形象的丑化、社会成本的增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据由滴滴出行与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的《2016年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武汉人均因堵车损失5674元,排名全国7位;上班族平均通勤时间达40分钟,延时指数为1.5,排名全国第10位;[1]按照武汉常住人口1060.77万计算,武汉每年因为拥堵造成的社会成本增加高达600多亿人民币。武汉的交通拥堵情况只是全国城市交通情况的一个缩影,城市交通拥堵所带来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武汉拥堵的原因分析

(一)城市交通规划不合理

1.受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现有道路难以扩展。首先,武汉多江河湖泊,江河湖泊对城市的分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道路建设的成本和难度。其次,经常发生拥堵的路段多集中在主干道,以街道口商圈为例,主干道两边密布楼房,要实现对主干道路的扩展几乎不可能,而这个问题同样给立体交通的建设带来极大的难度。武汉的主干道路少,且主干道一般车道够宽,也比其他次主干道离目的地的路程短,因此大部分机动车辆很少进入次干道和中小街道行驶而拥入主干道,加剧主干道拥堵的局面。[2]

2.道路资源分配不合理。绝大部分的道路资源被分配给了机动车,加之现存非机动车路况差,而且很多非机动车道被大量占用,有的地方甚至沒有人行道和慢车道,这样反而造成了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相互干扰,造成行人和非机动车无路可走,只能走机动车道,这种情况反而导致机动车的速度减慢,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效率,同时对机动车的行车秩序和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2016年共享单车在武汉出现,虽然共享单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缓解了武汉市的交通压力,但是在道路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情况下,大量的自行车“路难走、无路可走”导致这种矛盾更加突出。

3.建设施工占用主干道,居民小区等“圈地”造成道路割裂,道路容量减小。城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道路的拥堵,如武汉的地铁施工、道路改造、排水改造等工程长期大量占用主干道,给本就已经捉襟见肘的主干道雪上加霜。以雄楚大道为例,雄楚大道的改造工程自2013年开始之后持续至2016年底,期间从珞狮南路主干道至卓刀泉一路堵,经常几小时挪不了几百米,甚至雄楚大道高架桥上都是堵着的车。

各种小区、各种大院、各种单位各自“圈地”,将城市道路分割,本可以直达的线路却要“绕山绕水”,不仅增加交通成本,更降低了道路资源的利用率。

(二)城市交通需求的迅速增加

1.机动车增长过快,交通需求剧增。据武汉市国税局车购税分局2017年1月发布的年度数据显示,武汉市汽车保有量已接近270万辆。武汉在2015年机动车保有量时200万辆,短短的两年,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70万辆,年均增长率达到17.5%。机动车的高速增长带来的现实问题就是对于交通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城市道路的建设速度远远不及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使得城市交通供不应求。在武汉市机动车达到270万辆高位的同时,中心城区的停车位仅有100多万个,停车位存在巨大的缺口。停车位缺口的存在必然导致了多数私家车的“违停”和大量临时停车位的存在,这样必然导致道路拥堵的加剧。[3]

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加大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需求。近年来,随着武汉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人口大量涌入,2016年武汉市外来人口231.5万人,净流入人口约为2010年的1.64倍。大量的外来人口和农业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非机动车和行人对于交通的需求。

(三)公共交通的竞争力不强

1.现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体验差。武汉现有的陆路公共交通工具有公交、地铁、的士、公共自行车等,但是这些交通工具的竞争力不强。一方面,是由于现有的交通工具普遍存在着环境较差、准点率不高、乘车难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如滴滴、优步、共享单车等互联网乘车的个性化服务快速发展,使得如的士、公共自行车之类的交通工具难以与互联网平台车辆竞争,大量的私家车、共享单车涌上路面,加大了城市路面的拥堵度。

2.现有交通工具信息科技利用水平不高。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场景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只带手机出门。而武汉现有的交通工具中,只有2条公交线路支持移动支付,这在一定程度上“逼得”人们不得不选择其他支持移动支付的交通工具出行。

(四)部分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薄弱,“绿色出行”意识不强

部分交通参与者文明程度低,“绿色出行”意识不强,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不是武汉所特有的。但是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

二、缓解武汉城市拥堵的对策

(一)城市规划要把道路规划纳入其中并作为重点,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合理分配道路资源

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是造成城市拥堵的根本性原因,之前不合理规划的道路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且难以再次提升其运载能力,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中,要以史为鉴,合理规划道路,了解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城市规划部门保持信息畅通,多沟通多协调,并为今后的道路运载能力提升留好空间。[4]

在路网方面,在以主干道路为重点加强建设时,也不能忽视支线道路的建设,主支道路协调互补,以实现1+1>2的效果。同时要增加如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的建设,合理规划道路功能。

在道路建设标准方面,要转变观念,不要一味地追求道路的机动车容量,要合理地分配道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拥堵和给公共交通带来极大安全隐患的原因是因为非机动车和行人“无路可走”。加之共享单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非机动车道的需求迅速增加,更要求政府要重视非机动车道的建设。完善非机动车道的建设将大大提升机动车道的利用率,同时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对于在上班早晚高峰的潮汐现象,交管部门可以借鉴深圳的经验,在设置传统“潮汐车道”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工业技术,在拥堵高发地带,实现隔离带的可移动,以灵活应对潮汐车流,实现道路资源的合理配置。

鼓励商场和私人合法合理修建停车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车位的缺口,减轻公共停车位的压力。

(二)坚持公交优先,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公共交通效率

公共交通虽然在个性化服务方面是难以和新兴的互联网乘车平台相比较,但是还是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出行成本低、节能环保等,对于解决城市拥堵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公共交通的运量较大、相对来说所占用的道路空间少。要通过发展公共交通这一途径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公共交通工具必须要扬长避短。如公交和的士提高服务水平和乘车环境、明确公共自行车的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核心作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定桩设站等。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效率,武汉市BRT的建设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目的,是提高交通效率的一个典范。对于普通的公交来说,交管部门也可以为其设置专用车道、在路口“大开绿灯”等措施来实现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互联网+公共交通,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

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选择公共交通大量减少的原因是因为公共交通没有顺应时代的变化。公共交通要提升吸引力必须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公交、地铁、的士等全面实现移动支付,报站实现电子化,甚至可以考虑乘车预约等顺应互联网发展的改革措施。同时,公共交通运营企业可以借鉴互联网企业的经验,采取如优惠出行、免费出行等措施,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四)加大交通文明宣传力度,号召绿色出行,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打击交通不文明行为

交管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传统媒体等渠道宣传交通文明知识,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文明典型等措施,在根本上减少不文明行为,号召绿色出行,在节能环保、锻炼身体的同时,减缓城市拥堵。同时,也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打击交通不文明行为,如借鉴深圳市“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对行人过马路无视红绿灯的“任性”行为进行整治,实现高效管理,同时节约社会成本。对于机动车司机的违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置。[5]

三、结语

在看到城市拥堵所带来的各种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武汉解决城市拥堵的不懈努力,2017年武汉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明确表示:2017年武汉市将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10亿元,计划建成项目56个、开工项目21个、加快推进项目50个。[6]在解决交通拥堵的过程中,必然伴有改革的阵痛,但是一旦改革成功,城市拥堵问题必然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

随着武汉市综合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未来定能带给市民足够的方便和崭新的视角,必将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展示出一张“最美江城”的城市名片。[7]全国各大城市不可避免地存在类似的交通拥堵问题,以上对于武汉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研究将对其他各大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改善提供借鉴意义,再结合各大城市自身的实际状况加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将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

(作者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滴滴出行. 2016年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R]. 2017.

[2]王鸿诗.广州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对策[J].综合运输,2008(9):36.

[3]霍叶红.武汉市交通现状调查报告[R]. 2014.

[4]郑秋纳.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研究——以广州市为例[D].云南:云南财经大学,2015:45.

[5]李欣,余清星,李涵,吴祥国.缓解城市拥堵——重庆的思考與建议[A].北京: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1年年会论文集[C]. 2012:968.

[6]一年投资410多亿元!到2020年,武汉交通有多强?[N].湖北日报,2017-02-08.

[7]胡甜.浅析武汉市交通拥堵问题[D].武汉:湖北师范学院,2014:12.

猜你喜欢

武汉市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穿盔甲,慢慢爬
扣子掉了
“火山”老妈
细雨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