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普遍问题与解决措施

2017-05-20刘泽坤

经营者 2017年4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刘泽坤

摘 要 预算管理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也影响到我国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业。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对于规范财务收支,防范财务风险,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作用,并梳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普遍问题,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指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 绩效考核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历了高速发展,却也积累了一些内部治理和财务管理问题。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新《预算法》,把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以规范各单位收支行为,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监管。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新《预算法》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严格审核每一笔支出,根据财政预算明确支出的用途和金额,实现对预算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在新的财政管理体制下,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变成了总括与明细的关系,财政部门通过授权支付监管行政事业单位的零余额账户,严格控制资金动向,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自律性。而且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有利于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水平,主动防范资金支付风险,预防贪污腐败和违法违纪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普遍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过分依赖国家财政,缺乏预算管理意识,资金管理水平较低,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广泛存在;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化,设置的预算指标不够细化,执行过程中缺少硬性约束,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大,导致追加预算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单位盲目进行项目投资,立项、申报、审批等流程把关不严,导致超预算支出,大量闲置资产没有发挥作用;很多单位没有制定严格的监管体系,财务体系与集中支付制度未有效对接,缺乏对资金使用过程的动态控制,资金使用审核不严,资金管理的权责不够明确,导致资金使用计划与实际严重脱节,一些人甚至违规使用资金或者挪用资金,造成资金流动混乱。2016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速回落,估计2017年财政收入仅增长3.0%左右,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增大,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解决措施

(一)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收入项目复杂,存在着财政拨款、财政补助、上级拨款、经营收入、专项资金、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内容,容易出现管理混乱和资金截留等问题,另一方面超预算支出、挤占挪用、公款私用、盲目投资等问题广泛存在,影响了单位资金管理质量。预算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加强建立预算管理,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做好资金风险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全面预算管理对财务和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单位应鼓励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加强学习,并提供专业的、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快速提高他们的预算管理工作水平。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增强预算管理意识,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完善资金审批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流程,以保障资金流动和经费支出的科学性、计划性、有效性;其次,资金流转面临着多种风险,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资金风险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此外,要建立健全资金使用考核机制,落实资金管理问责制度,避免预算超支、资产闲置和资金沉淀等问题。

(二)全面提升預算编制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实施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应深化预算编制方法,根据单位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各项经营指标,坚持全口径预算的基本原则,自下而上逐级编制资金预算,全面提升预算编制水平,并优化预算分配结构。首先,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及时引入专门的财务软件与数据系统,提高预算编制的信息化水平;其次,在开展预算之前,预算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工作,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再次,应加强资金收支管理,统计好近几年的信息数据,充分借助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固定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绩效预算法等多种预算编制方法,进一步提升预算分配管理的科学性;最后,应设计科学、明确的指标体系,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存储和分析,从而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三)严格落实预算管理方案

制度和方案的价值在于有效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应把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与落实到各部门以及下级单位,严格按照预算程序开展各项预算管理工作,并明确相关责任人,坚持统一的执行标准,严格落实预算管理方案。单位应对支出进行分类管理,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提高经费使用透明度,严格按照预算和计划使用资金,相关领导不能干预财务预算,更不能肆意曲解管理规定,禁止以拨代支、以领代报,或者随意变更资金用途,切实纠正粗、疏、漏、乱等现象。单位要确保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强授权支付管理,严格落实预算管理方案,切实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审批,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凡是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大额支付必须经集体决策或联签,对于特殊的超预算支出必须经过申报和审批程序才可变更,以防出现决策风险。而且要设立预算预警体系,重点关注预算偏差、资金异动、项目失控等,认真分析预算与实际出现差异的原因,实现对资金的实时动态控制。

(四)积极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在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财政性资金都被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推广公务卡,实时监控公务卡信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加快建设财务信息系统,按照财政一体化平台建设要求,加强横向联网,与国库集中支付平台有效对接,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动态监控。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预算超额现象广泛存在。为了确保预算管理的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监督检查,为此可以成立监督考核小组,积极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把预算执行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动态考核和监督,将各个部门的工作目标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实行奖优罚劣,以激发各部门人员的积极性,确保预算管理的约束力。监督考核小组及时将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预算部门以及单位管理人员,让管理层得以总结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积极思索解决方案。行政事业单位应将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积极建立讲约束、讲激励、讲规范的预算管理新机制,从而保证预算管理的执行力,提高预算管理的实效性。

四、结语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6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约15.89万亿元,支出总量约18.07万亿元,财政收支形势不容乐观。加强预算管理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大力发展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业的价值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落实全面预算管理,规范资金运作体系,促进财务管理透明化、科学化、规范化,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

(作者单位为青岛平度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1] 邓雪芹.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J].会计师,2013(4):28-29.

[2] 李玉才.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思考[J].经济视野,2015(3):114.

[3] 叶浩立.浅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商情,2014(29):188.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试论国企全面预算编制问题及改进措施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浅析预算编制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