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态下的国企改革

2017-05-20郭玮

经营者 2017年4期
关键词:常态资本国有企业

郭玮

如今,很多人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解还存在偏差,认为经济速度的缓解只是将增长速度的百分点下降几个点,这种理解显然过于简单。新形态背景下的企业改革就是要在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认识,适应经济转型,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常态下国企改革的特征

在新形态背景下,国企改革不断推进,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进一步确定。在国有企业全面进行改革的初期阶段,中央主要对改革的相关体制进行建设,包括建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体制和完善改革推进机制。确定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即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和体系的目标,并对国企改革进行新的规划和顶层设计,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国企改革的内容及目标,并提出了改革方案及相应的配套方案。

第二,国企改革的政策越来越科学。2014年的国企改革是在改革处于深水区的情况下推进的,因此必须要有科学的政策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要求下,各部委做了大量的细致研究,大胆地设想了改革中会产生和出现的各种问题,广泛地征询了各界的意见建议,以大量的实践调查作为顶层设计的依据。

第三,国企改革步伐更加务实。在改革小组的指导下,国资委在国企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以更加务实的态度进行自身改革,重新界定自己的职责,细化改革的阶段和内容,并推出试点企业先试,得到效果才全面进行推广,不盲目,不急不躁,使其改革有序进行。使改革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改革的重点及难点,也是先进行试点,在完善后才对其进行改革推进,使改革得以有效进行,避免了改革的盲目性。

第四,国企改革进程有序推进。国企改革任重而道远,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不确定性显而易见。但在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的领导下, 统筹兼顾,各部委配合协调,分层分块地推进国企改革,容易改革的部分先行改革,改革的难点经反复论证再行推进。国有企业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从自身阻碍发展的问题改起,循序渐进,促进国企整体改革的有序推进,使国企适应新常态,加快转型,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常态下国企改革与发展的策略

第一,稳中求进推进改革。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一直处在高速增长的势头逐渐放缓,已经极大地释放了我国的经济潜力,随之而来的是资源的短缺、环境的破坏、企业成本的失控及经济结构的无法升级。因此,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经济结构需要调整,要对企业进行创新,为企业增添活力,逐渐从经济增长压力中挣脱出来,将高速增长方式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方式。要在稳定中推进改革的进程,通过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企业开始进入效率高、成本低、持续性的中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在新常态背景下,国企必须要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资源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当前一些国企还有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垄断地位的优势,但要居安思 危用长远的眼光去对待发展,要对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准确的预 测针对国企经营中的薄弱环节,大胆改革才能培养企业市场经济环 境下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2014年政治局会议提出2015年要进一步促进国企改革,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现阶段,国企改革的总体方案及各项配套改革实施意见 已陆续推出,多个省份国企改革方案也已出台,对国企改革和国资进 程的推进进行了深入的指导。2015年是完善和落实国资改革方案的关 键之年,国企改革的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业垄断 将被打破,使得民间资本有了投资的机会;二是为非公有资本出让股权提供可靠的环境;三是国资实现证券化。因此国企要把握好机遇,加快改革步伐,逐一推进困扰企业发展的各项阻碍因素的改革,落实各项改革举措。

第二,以资本市场推动国企改革。从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经济转型或产业升级成功的经验来看,促进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家资本市场发达,其核心是将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此次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已经意识到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资本市场以股票、风险投资、基金、股权等形式能有效地通过市场机制地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不仅使资本的利用率大大提升,企业信息的公开透明让国有企业能得到有效监督,而且可以多渠道地聚集资本,缓解国有企业投资资金不 足,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国企资产的证券化有利于推进国企改革进程。

在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过程中,资本市场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是对国企债权转为股权有推动作用,使企业转亏为盈,资本结构得以改善,对金融风险有化解作用、资产负债率降低,对金融企业增添了活力;二是国企通过资本市场的作用,有利于国企现代企业法人结构规范化的建立;三是对股份制改革有推动作用,实现了国企 融资上市,有利于提高国企竞争力。同时,在国企改革成功后,企业的发展也可促进了资本市场规模的增大,形成一种双赢的态势。

第三,中央与地方的国企改革共同推进。2014年国企改革不同于以往,中央和地方共同推进国企改革。国资委在进行中央企业改革试点的同时,在地方也展开了国企改革的进程。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所体现,在地方也选择了试点,例如天津等。改革中体现了中央和地方共同进行国企改革的状态。

对于中央国企改革来说,绝大多数企业的产业整合已经完成,债权转为股权也使企业由亏转盈,资产证券化及融资上市也得到了基本的实现。因此,在这一阶段,国企改革的重点就是将国企一直以来利用垄断形式经营转变为竞争性业务开放性经营,增大民间投资,解决供求矛盾等。对于地方来说,国企改革中资本市场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此基础上,在中央的指导下,地方几乎都将资本证券化的提升作为目标,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制定了要达到的目标,促进各地国企证券化的实现。

对于我国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地区,例如上海,新常态背景 下,国企改革的重点要付诸行动。部分地方国企为防止行业间的竞 争,对产业链进行整合,利用换股或吸引投资的办法,将资本进行配 置优化。部分地方企业将门槛开放,吸引更多的民间企业对国企进行 资产投入,提升了国企自身的实力,也为企业带来了活力,使其资本 市场的作用在地方国企中充分地发挥出来。

第四,政企分开是国企改革的关键。国企改革的核心就是政企分开,必须将政企分开作为突破点,将改革落到实处,让国企改革可以自由发挥,不会受到政府的左右,改革的进程才能进一步推进。若要实现政企分开,政府必须将政企以及政资的关系割裂,在根源上将局限性彻底打破,为国有企业创造一个可以充分改革的空间,极大程度地推动国企改革的步伐,促进国企的发展,适应新常态背景下的经济发展需求。

三、结语

在新常态背景下的国企改革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方式的转变,也是国有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遇到阻碍的现状,国家已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无论是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都要贯彻执行,不断推进国企改革的进程,促进国企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为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桁林.再论国企改革方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5).

[2] 刘灿,韩文龙.国企改革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动态关系治理的新视 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4(02).

[3] 杨卫东.国企改革与“再国有化”反思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01).

猜你喜欢

常态资本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