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口头报告行动研究

2017-05-19刘竞秀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口头报告听众口语

刘竞秀

(三明学院 外国语学院, 福建 三明 365004)

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口头报告行动研究

刘竞秀

(三明学院 外国语学院, 福建 三明 365004)

口语表达能力是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综合英语教学实践中开展口语教学时发现,课前学生口头报告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为此,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和课堂教学观察等方法,就口头报告活动引入基础英语课堂的效果进行了1个学期的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有效的口头报告要有难易适中的话题、与课程主题相关、符合学生兴趣和实际需求,同时需要教师有效干预的口头报告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研究结果也表明,课堂口头报告活动是受英语学习者欢迎的一种口语训练模式。

应用型本科学生;行动研究;口头报告

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应用型本科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英语口语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 商务背景下的英语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是国际商务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1]30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也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口头报告”应用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2]83-84但是, 在现实教学中, 口头报告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改进综合英语教学中口头报告教学效果, 笔者在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综合英语课上进行了口头报告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方法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 大大改进了综合英语中的口头报告教学效果。

一、 关于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在自我反思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发展起来一种教学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将“行动”与“研究”两个概念有机融合, 即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行动研究方法适合于广大教育工作者, 可以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和增加对课程与教学的了解, 它的最终目的是改善课堂教学。 行动研究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 改进实际工作为根本目标, 强调理论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在自然情境下的现场研究。 “行动研究的主导思想是引导教师通过观察和反思,运用教学理论和方法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采取一定的行动加以解决, 提高教学效果, 最终达到教师与教学同步发展的目的。”[3]28行动研究成果能立即或在较短的时期内被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易于在短期内得到反馈, 使行动者迅速作出相应调整。 一个问题解决, 又会发现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所以行动研究是反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行动研究没有特定的、 规律的步骤或者模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研究者凯米斯认为, 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发展的过程, 每一螺旋发展圈都主要包含了计划、 行动、 观察、 反思四个步骤。[4]59将行动研究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课堂中, 不仅能改进教学效果, 还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技能和质量的提高。

二、 问题的来源及研究方法

笔者一直从事英语专业教学, 口语活动的开展一直都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笔者试验过多种形式的口语活动, 但学生积极性始终不高, 口语活动参与者经常应付了事。 2015年笔者执教商务英语综合英语, 综合英语知识内容量庞大,学生课前准备任务加重, 加上学生自信心不足等主观因素, 学生的口头教学活动参与动机脆弱, 口语活动的开展就变得愈加困难。

陈浩在对英语教学中口头汇报开展的行动研究中指出:“课堂口头报告是语言课堂上常见的语言学习活动方式。”[5]42从理论上讲, 口头报告活动可以使学生获益很多。 譬如准备活动中可以促进学生吸收大量语言知识; 为了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学生需要改进语音、 语调、 词汇、 语法方面的问题, 自然有利于其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最重要的是, 口头报告活动也是学生在公共场合得到各方面锻炼的好机会, 可以锻炼和培养报告者的自信心。 同时, 口头报告活动也可以促进报告者和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 顺便提高听众的辨音能力, 进而也能提高听力水平。 但是在口头报告的教学实践当中, 无论报告者的报告质量如何, 相当数量的听众不认真听或者在忙自己的事情。 一部分报告者也往往是在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 对报告结果如何也不是很在乎, 用心做报告的同学也往往因为效果不佳愈加受挫。

一个合理的教学活动却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 其原因也必然复杂。 为了找出问题所在, 在进行了半个学年的口头报告活动之后, 笔者对所教班级的73名同学做了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是想了解为什么做报告者和听报告者对口头报告这一活动不感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全部学生认为口语很重要, 但49%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口语不好而担心当众被嘲笑, 所以只有在“不得不”的情况下才愿意展示口语; 74%的学生表示自己很热爱口语锻炼, 知道大概怎么准备一个口头报告, 但是从未留意过具体细节问题, 比如语言、 逻辑和报告的技巧问题; 2%的学生竟然认为做口头报告是报告人的事, 听众并不能从中学习到多少东西, 只有自己是报告人时才会有收获, 所以不想认真参与他人报告。 受调查学生认为一个成功的口头报告应该包含以下条件:话题有趣, 能吸引注意力; 语言简单, 语音语调比较准确, 能让人听懂; 能让听众参与进来, 引发讨论。

本研究在课堂观察、 问卷分析、 访谈活动的基础上对口头报告活动进行了行动研究。

三、 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口头报告行动研究

( 一) 行动研究第一轮

笔者在所教授班级的学生中进行了两轮综合英语口头报告的行动研究。 两个班73名学生中共有女生63名, 男生10名。

1.行动计划

笔者从开学的第2—6周进行了行动研究的第一轮。

老师研究从第一周开始进行。 第一次课向学生说明要求和行动步骤, 展示口头汇报案例。 报告话题可以自由选择, 鼓励学生讲身边发生的故事, 也可以复述网络、 杂志上读到的有趣故事。 老师会提前一个星期公布做报告的同学名单, 要求两分钟单人报告, 每周每次4位同学在综合英语课的前十分钟做完汇报。 要求听众就报告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提一到两个问题, 时间要控制在两分钟以内。 每次报告和互动活动要在十五分钟以内完成。

报告话题要至少提前三天在班级微信群公布, 向同学和老师征求意见。 报告稿要提前交由老师审核, 老师每次要反馈修改信息给报告者。 班级微信群的口头报告活动交流有利于营造相互学习氛围, 也便于老师及时观察和了解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 写作是语言的重要输出手段, 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语言实践活动。 写作能巩固和促使经由读和听输入的语言知识内在化, 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更为实质性的口语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6]2所以, 让学生在报告之前写好稿子必然有利于提高口头报告质量, 也能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公众场合表现更有信心。

除非意外, 学生做口头报告时老师不进行任何干预, 只记录和观察学生报告时出现的情况, 应用型本科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 笔者班级的学生47%来自农村, 口语底子本身就弱, 所以学生能有兴趣和改善口语的动机来推进活动的顺利进行已经不易。 如果学生出现语言错误时老师总是出面干预必然导致学生紧张, 妨碍活动的顺利进展, 所以第一轮的研究中老师注重观察口头报告活动的自然进行, 为下一轮的改进做好准备。

2.活动观察

此轮完成了55人次的口头报告。 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尤其是个别男生从不参与活动的局面有很大改善, 但是活动也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部分学生做报告时词不达意, 错词频出, 忘词严重, 出现冷场局面。 有的同学报告时间太短, 实质内容不多。 有的同学能够坚持两分钟, 但是也是在机械地背诵稿子, 与听众毫无交流。 听众抱怨报告内容枯燥, 从中获取不了什么有效信息, 65%的学生表示只听懂个别单词意思, 报告的整体内容需要去“猜”。 第一轮结束后笔者让学生就口头报告谈收获和提建议。 学生们很认真地给出了比较中肯的评价:“同学普遍还不够自信, 忘词现象很严重。 听众也不热情, 回应也不多, 老是冷场。 我们英语水平没有老师想象得那么好, 其实大家能真正开口就不错了。”也有同学给出很详实的建议:“我们可不可以更侧重质量, 每次只要求一位同学报告, 报告前老师好好训练报告人, 报告后老师和我们大家一起有针对性地评价这位同学的报告, 这样质量就上去了, 大家也更不容易应付, 收获也会更大!”提到选题, 有同学抱怨道:“老师让我们自由选择话题, 可是越自由难度越大, 还不如限定好或者直接要求我们做跟课文相关的话题, 这样对我们课文理解和学习更有利。”有一个同学提到了让笔者意外的一点: “其实我觉得口头报告要像演讲一样严肃, 大家准备得不好就总是不脱稿, 太多人应付了, 简直是浪费大家时间”。学生对口头活动的建议足以证明他们对此活动效果的强烈期待。

笔者对第一轮55人次的报告时长、 60人次互动和55人次话题类型分别做了统计(见表1和表2)。 统计结果显示, 高达78.13%的学生报告时间不足1分钟, 再加之报告中的停顿和忘词, 语言输出量非常小。 76.67%的互动时长低于1分钟, 不少报告者现场反应能力脆弱, 面对提问无从应答。 同时听众的主动提问意愿非常低下, 即使提问, 也有应付之嫌。

表1 第一轮学生报告和互动时长统计

表2 第一轮学生口头报告话题分类统计

报告者虽然提前准备报告内容, 但大多数同学报告时口语不顺畅, 表现为思维断裂、 语速过慢甚至夹杂中文。 有的同学因忘词而尝试用其他词句表达导致出现影响听众理解的词句出现, 严重影响了听众的理解, 甚至有的同学因紧张导致报告进行不下去, 只得中途放弃。 值得肯定的是, 61.82%的报告者的选题符合笔者公布方案时的要求, 选题贴近学生生活, 总体上可以使听众有兴趣听。 多数报告者在语言表达的流利度、 准确性和内容结构的逻辑性以及现场表达技巧方面比较差。

(二)行动研究第二轮

1.行动计划

从第8周到期末(共有8周)为行动的第二轮。

其一, 本轮要求进行限定话题报告。 本轮共有两类16个话题。 话题要么跟学生生活、 学习相关, 要么与自己综合英语课内容相关。 每周由老师选取两个报告话题, 每次课由两位同学针对同一个话题进行报告, 报告时间仍为两分钟, 交流互动也为两分钟。 所有报告人选和报告顺序在第8周已经提前定好。 经过第一轮的行动研究, 老师对全班同学的英语情况比较了解, 由老师制定话题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其二, 报告内容要提前演练并以声频或视频形式交给老师。 报告时必须脱稿, 但可使用便条记录关键词提示。 录音或者录视频可以增强报告的真实感, 可以让学生审视自己的语言问题、 内容组织问题和报告技巧, 进而促使学生向老师上交自己最满意的作业, 更有利于学生在班级顺利完成报告。

其三, 报告者要设置交际问题。 报告者要至少设置一个问题供听众讨论和交流, 问题由报告者通过QQ或邮件提前和老师商议。 听者在互动环节的表现计入个人平时成绩。 交际问题的设置架构了报告者与听众之间的交际桥梁, 避免报告成为机械的无交流的单方话语行为。

其四, 教师要提供真正符合报告者语言水平的输入材料。 教师提供材料是为了帮助学生补充输出任务所匮乏的语言知识。 因此, 输入材料的适合度非常重要。 材料与输出任务契合得越好, 报告者学习积极性就越高, 吸收新知识的效率就越高。 笔者为学生选取了35篇听力材料供学生课余时间做听力训练。 阅读方面, 要求每位同学每个学期至少阅读一本小说, 并根据难度进阶给他们提供了书目推荐。 为了督促学生的输入性学习, 每周随机抽取听力材料进行测试, 并要求学生每两周提交读书报告, 所有检测成绩并入期末考试总成绩。

其五, 报告遇障碍时教师适当参与。 学生在遇到交际障碍时, 老师应予以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老师要总结学生频繁出现的障碍并集中在每周最后一次课时讲解。

其六, 针对少量基础薄弱、 主动性差的学生, 不要求其必须进行口头汇报, 但是在其他同学做报告时, 要求其记下报告主题和关键词, 记下报告者提到的几个重要词组或者短语, 听完后上交老师。 适时要求其复述报告者报告内容, 进而要求其进行正式口头报告。

2.活动观察

本轮完成66人次的口头报告和108人次的交流互动。 与第一轮报告相比, 学生的表达流利度有了很大提高, 没有因语言障碍放弃报告的现象。 从课堂观察看, 大多数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听报告, 问答互动效果也明显改善。 多数报告者表示本人很有收获, 增强了口头报告者的自信心, 积极性大大增强。 两个班都出现了比较优秀的口头报告, 引发了听众听报告的兴趣。 第二轮结束之后, 笔者再次统计了每个报告者的报告和互动时长(见表3)。

表3 第二轮学生报告和互动时长统计

为了了解学生想法, 在两个班都挑选了5名同学进行了访谈, 这些学生代表了班级里优秀、 良好和薄弱三个英语水平。 他们都觉得本轮的口头报告比较有意思, 在报告中收获很多。 有学生表示没有想到自己班同学能有这么强的个人表达能力和公众演讲能力, 看到了差距, 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反思, 表示有要锻炼好口语的强烈意愿。 第二轮结束时笔者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大部分学生给出了正面的评价。 有的同学这样写道:“老师的鼓励和提醒增强了我的信心, 我觉得自己进步了许多。”“老师能帮我纠正说错的语句让我及时记住正确的表达, 我越来越不怕犯错误了。”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现阶段口头报告的看法, 本轮结束后笔者对两个班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基本契合笔者假设, 多数学生不再恐惧口头报告。 70%的同学表示“越来越敢说英语了”“口头报告有助于使自己认识到不足, 要加强自己的语言输入”。 67%的同学表示“应该多给机会做口头报告”; 62%的同学认为“应该让报告者和听众之间多提问题, 增加互动时长”。

四、 研究结果及反思

分析第一轮的研究结果, 首先, 影响听众理解的关键因素就是报告者的内容组织比较模糊, 逻辑比较混乱, 导致听者失去听下去的兴趣。 报告者只有使用符合语法规则又适合报告者身份的语言来组织自己报告的内容, 才能达到交际目的。 而在此轮的实际口头报告中, 报告稍微顺畅的学生多数是在背诵稿子, 没有根据语境调整自己的相应手段和信息。 所以老师虽然修改了报告者的稿件, 但是还需要每次课用一定时间就学生口头报告中普遍存在的语言、 内容组织和现场报告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其中语言的问题是重中之重, 因为它直接影响了交际效果。

其次, 学生报告遇到障碍时教师要适当予以干预。 笔者原本不采取干预措施是担心给报告者带来压力。 但实际情况却是多数报告者遇到语言障碍并不能灵活变通,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老师求助。 多数的报告者事后向笔者反映:“其实我知道我想说什么, 可是一紧张就是想不起来了, 如果老师能提示下, 可能就不会卡那么久。”作为活动的设计者, 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 完全不干预反而影响了报告效果, 使得报告者报告时障碍增多, 这种方式无疑不利于学生在公众场合做报告自信心的培养。

再次, 学生自由选择话题的方式并不可取。 第一轮的报告中不限定话题是为了增加话题多样性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选择比较熟悉的话题, 但是出现了部分学生选择了与自己语言水平不相当的话题, 导致报告者和听众没有达到交际目的。 同时, 个别自觉度不高的同学选择了讲简短的笑话, 在几十秒内结束自己的报告, 真正的口头报告效果却没有达到。

在第一轮的报告中, 笔者忽视了报告者和听众在报告后的交流。 学生在报告者与听众之间经历一次身份转换, 应该对此都有深刻的感受, 报告结束后他们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

第一轮的实践还显示, 口头报告直接让所有学习者作为主体参与到语言教学中, 不一定起的就是积极的示范作用。 只有积极和精心准备的报告, 报告者和听众才能同时获益。 对于主动性不足和语言基础薄弱的同学, 老师应该多予以鼓励, 让其有更多时间观察优秀同学的报告。

第二轮的结果表明, 经过第二轮的练习, 多数学生的语言输出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少数学生逃避的行为也得到有效的遏制, 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头报告活动中来, 每个班都有同学乐意站出来分享自己的感受。 也有同学开始主动意愿参评价报告, 尽管评价质量不高, 但是口头评价环节不再是老师的独角戏。 不少学生不再把活动当成自己不喜欢的任务来应付, 而是把它作为增长知识、 传递知识、 挑战自我的一项社会活动。 总结调查问卷显示了学生对口头报告越来越有兴趣和信心, 但是也反映出了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在两轮报告中都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相当部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逻辑能力还有待提高, 口头报告主题的多样性还没有真正实现, 公共场合口头报告的技巧方面也无暇顾及, 这是笔者下一轮行动研究的目标。

两轮研究证明有效的语言输入是口语输出的重要条件, 报告话题的选择要与自己的语言水平相契合, “开口说”之后要思考“说什么”的逻辑性。 这需要报告者对报告的精心准备和老师的适当干预和指导, 一个成功的口头报告的必须是报告者、 听众和教师三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对课堂口头报告的行动研究让笔者从盲目走向目标更清晰的教学。 本研究证明, 课堂口头报告活动应该成为英语学习者欢迎的一种口语训练模式。

[1] 蔡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J].外语界, 2006(2):30.

[2] 张丽华.美国课堂中口头报告的启示[J]. 辽宁师专学报, 2004(3):83-84.

[3] 支永碧.从“行动研究”到“行动教育”:英语教师教育和课堂改革的范式创新[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9):28.

[4] 文秋芳.《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方法》评介[J]. 中国外语教育, 2011(3):59.

[5] 陈浩. 提高学习者口头汇报参与度与参与质量的行动研究[J]. 中国外语教育, 2013(4):42.

[6] 董亚芬. 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外语界, 2003(1):2.

[责任编辑 李继峰]

Action Research on Applying Oral Presentation to Improve Oral Competence of English Majo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LIU Jing-xiu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SanmingUniversity,Sanming365004,China)

Oral expressing ability i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The author found it is very hard to realize the expected effect when oral presentation activities were carried out in integrated course.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the author conducted an action research consisting of two phases in a period of 4 month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by adopting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with students and class observ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udents consider the following factors important for a successful oral presentation: interesting, practical and teacher’s helpful and thoughtful involvement.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action research; oral presentation

2016-12-29

三明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项目(SUHE1513)

刘竞秀(1980—), 女, 河南滑县人, 讲师。

H319

A

1009-4970(2017)04-0062-05

猜你喜欢

口头报告听众口语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讨论式教学法在电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高校大学英语课堂口头报告中同伴评估个案研究
口语对对碰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
口头报告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