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蓄力才能飞翔

2017-05-19杜俊豪

党员生活 2017年5期
关键词:蓄力一家人家乡

杜俊豪

基层给了我施展才华的空间,也磨炼了我不屈奋斗的意志。

2015年9月,我回到家乡工作,正赶上精准扶贫在我的家乡如火如荼的开展。刚到单位没多久,我就经历了一次特别的旅行——入村走访贫困户。虽然自己也是农村孩子,经历过贫困也见过各种贫困,但是亲身参与到扶贫之中还是头一次。

来之前,大致了解了贫困户胡化成家的情况,心里多少有个准备。八十平米的土坯房子,十几平米的泥巴院子,破旧的家具,这和所熟知的落后农村没有多大区别;瘫痪在床的老人,三个上学正等着钱花的孩子,家中缺乏劳动力,没有产业支撑,没有稳定经济来源,庄稼和家畜受灾,这和自己想象的贫困户也没有多大不同。

然而,当我们见到贫困户一家人的时候,却大吃一惊:在他们身上,我找不到一点贫困户的影子。家徒四壁却布置整洁,衣着破旧却干净利索,生活拮据但不失礼节。老人卧病在床不自怨自艾,大人处于困境却不甘于平庸,小孩生于贫困却富有涵养。全家人一言一行中透露着改变现状的勇气,一举一动中都显示着发家致富的决心。这哪里像贫困户啊!

一家人都很有礼貌,热情地与我们进行交谈,倾述脱贫经历,表达致富心声。从他们口中我了解到,为了致富,他家原来买过一辆三轮摩托车,以便运输农产品到城镇,增加家庭收入,但是山区路途太差,摩托车还没用多久就报废了。后来家里又寄希望于养殖业,养了十几只鸡和一头猪,无奈时运不济,当地闹猪瘟,猪价受到打压,被迫以低价格变卖了,屋破又逢连阴雨,由于养殖条件恶劣,鸡也没存活几只。但是这家人仍然不服输,为解决温饱,租赁了邻居的二亩地,加上自家本来有的几亩地,靠着夫妇俩勤勤恳恳的种植,能够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同时,一有空闲,父亲就带着几个孩子上山挖药材、掰竹笋、采香菇……

中年父亲说,贫困不怕,怕的是甘于贫困。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几个孩子顺利读完大学,再苦再累也值得。三个娃都很争气,在学校学习好着呢,中年父亲很欣慰。小儿子听到父亲在夸他,冲我们露出了个大大的笑容。

贫困能摧垮一家人,也能团结一家人,更能磨炼一家人。对他们来说贫困是另一种更宝贵的财富,教会了他们百折不挠,即使生活再艰苦、日子再不好过,也依然要满怀希望、坚持奋斗。

在被这家人感动之后,我们真诚地为他们送上力所能及的帮助。除了递上这次出门带来的慰问品之外,我们主动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和派出所帮助其协调解决二儿子户口问题,还积极为即将上大学的大儿子申请助学资助,并帮助宣传其不屈奋斗的脱贫事迹,以获得社会上更多力量的支持。同时,我们也主动发挥自己的学识,向这家人提供了很多走出贫困的建议,希望他们早日脱掉贫困户的帽子。胡化成一家人非常感激我们对他家的帮助,并向我们表达谢意。

在回来的车上,本应该很累的我一点困意都没有,我明白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入户走访活动,而是一次特别的心灵旅行。我羞愧于来之时的极不情愿,却庆幸于这次旅行让我收获良多。我告诫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多出来参加类似的活动,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面贪图安逸,要经常通过基层实践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升华自己的品质,不断向实践学习、向困难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困难中前行。

转眼间,大学毕业到基层工作已经一年半了,期间我去了很多地方,走访了许多贫困户。有把桥洞当家的,晚上躺在茅草堆里过夜;有为疾病所累的,全家仅靠一个劳动力维持;有居住环境相当恶劣的,毫无生计出路;还有父母双逝的孤兒,靠着双手自力更生。然而,任凭生活如何百般折磨却熄灭不了他们生存的希望,越是贫困他们就越是坚强。

在这里,每一次实践都让我增添一份坚韧,每一次感动都坚定了我为家乡奉献的决心。这是我热爱的家乡,我在这里成长,现在它又教会我如何蓄力飞翔。

(作者单位:房县城关镇政府)

猜你喜欢

蓄力一家人家乡
智慧城市,SIP蓄力先发
多彩假期蓄力未来
搞笑一家人
春生蓄力谋发展
奇奇一家人
“三项机制”为追赶超越蓄力
幸福一家人
一家人
夏天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