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间词》的意象微探

2017-05-19李倩

关键词:王国维意象

李倩

摘 要:《人间词》是清末民初著名词学家王国维先生在1904至1920这17年中词作。他的词作中包含着“忧生”和“忧世”的思想,其词学思想和创作风格都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本文对《人间词》中的悲情意象进行分类,从人物意象、景物意象、颜色意象、时间意象、情感色彩意象分析其词悲情意象的创作特色和艺术特征,揭示出词人内心情感世界以及强烈的现实愿望。

关键词:王国维;《人间词》;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4-0133-03

王国维(1877—1927)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他的《人间词话》不仅有古典文学思想的基础,而且将西方美学理论贯穿到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中。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说”以及“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的《人间词》即是将西方的美学思想和美学理论贯彻到自身的学习之中。《人间词·乙稿·序》中说:“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自有我在。故二者常互为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1}在诗词创作中,王国维运用了大量的悲情意象,构建了一幅幅悲情画面,将自己的诗词与自己的哲学、人生联系起来。

一、《人间词》中的意象分类

《人间词》中有五类意象,分别是:(1)人物——女子,分为少女、思妇、痴女、贞女、贤妻、亡妻;(2)景物:同云、画塘、残阳、霜月、夕曛、孤磬、高峰、皓月、湿云、画舫、暮雨、凉月、露脚、暝色、月华、露华、飞絮、素月、细马、香车、残红、画梁、镜、影、泉、江、溪、河、海、泪、露、雨、乌、鸢、月、鱼龙、柳、兰、菊、菰蒲、桥、松柔橹、回廊、阑干、金波、丁香雪、西窗、花屏、朱阁、路、萧鼓、蒹葭浦;(3)颜色:冥冥、点点青、鹅黄、朱、绿、碧、紫、黛、银色、苍苍;(4)时间:清秋、长昼、春、秋、良辰、今宵、一生、长宵、明朝、霎时、平生、无限;(5)表感情色彩的意象:相忆、相思、思量、回肠、恨、悔、寂寞、怨、苦、无聊、孤、疏、迷离、突兀。这些意象符号,是唐、五代以来中国词人常用的典型。但王国维运用在诗词中的意境却跟前人不同,他把西方的美学思想和美学理论贯彻在词作中,并有叔本华的悲观人生哲学的印记。在其作品中,不仅能读出他对人生苦难的感触,也能体会到他对国运衰亡的忧患以及对人民麻木乐天的感叹。王国维将这些意象赋予新的悲观哲学含义,与他本身的性格有关。叶嘉莹在评点王国维的悲观人生中指出王国维的性格:第一,理智与感情兼长并美;第二,忧郁且悲观。《人间词》就是他的人生悲苦绝望之情的抒发。

二、意象类别分析

(一)人物意象——“悲情人生”

在王国维诗词中,女子的形象,有的温婉,有的忠贞,有的热烈,有的忧伤。王国维笔下的女子,读起来令人怜惜,心生爱慕。

王国维曾在《自序》中说道:“余疲于哲学有日矣。哲学上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烦恼,而近日之嗜好所以渐由哲学而移于文学,而欲于其中求直接之慰藉者也。”{2}王国维在文学和哲学上思量很久,最后还是选择了文学作为其毕生追求,以获得心灵的安宁。他是一位词人,又是一位哲学家,这就使得他的文学作品不缺乏哲理性的内涵。

如《虞美人》:“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蛾眉误。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朱红一点臂沙娇。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这首词上阙写美如陈皇后的人,也受人妒忌,因为她忠贞事主,于是招来诋毁。下阙写美人守身分明,不因为受诋毁而后悔自己的选择,仍然对镜子中的自己很欣赏。王国维在词中写出了女子的佳容,也写出了女子的悲哀。借古讽今,让自己在现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不管世事如何,最终还是去文学中寻求一片净土。再如《临江仙》:“闻说金微郎戍处,昨宵梦向金微。不知今又过辽西。千屯沙上暗,万骑月中嘶。郎似梅花侬似叶,朅来手抚空枝。可怜开谢不同时。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词人把女子和男子分别比作是梅花和梅花叶,表达了分离的相思之苦。王国维把自己的悲情哲学用在了词中,不怪花落的早,只怪这叶生长的迟。

王国维在众多描写女子的词作中,突出了女子个性特征。笔下的女子温婉动人,有着浓浓的思夫之情,想念远在他乡的丈夫,埋怨他久久不归的同时,也在心中默默地为他祈愿,希望他早日回归自己的爱巢。如《西河》:“垂杨里,兰舟当日曾系。千帆过尽,只伊人不随书至。怪渠道著我侬心,一般思妇游子。昨宵夢,分明记。几回飞渡烟水。西风水断,伴灯花、摇摇欲坠。宵深待到凤凰山,声声啼鴂催起。锦书宛在怀袖底,人迢迢,紫塞千里。算是不曾相忆。倘有情早合归来,休寄一纸,无聊相思字。”词人写出了妻子的埋怨,也有意让妻子责怪自己,以此寻求内心的慰藉与安宁。

(二)景物意象——“一切景语,皆是情语也”

“一切景语,皆是情语也”,王国维在描绘山水景物时,用了大量悲观的色彩,他笔下的月光描写,虽有朗朗皓月,但更多的是霜月、凉月意象。如《点绛唇·屏却相思》中:“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词人先写情后写景,将清幽的景色留在了词尾,尽管相思散去,但是这窗外的皎洁的月光像是一朵朵洁白的丁香花,开在词人的相思深处,读来意味隽永,余韵无限。词人还运用了一些代表美好事物的意象,如细马、香车、同云、画塘、高峰、画舫、暮雨、西窗、花屏、朱阁、西楼、蒹葭浦,写风景如画的江南,美丽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但在词的结尾,词人将词风一转,与现实状况作鲜明对比,以此衬托出词人对世事的无奈和唏嘘。

(三)颜色意象——“冷色调”

王国维在词中所用的颜色,大多是冷色调,如:冥冥、点点青、鹅黄、朱、绿、碧、紫、黛、冷、银色、苍苍。这些都与他本人性格有关,自幼的磨难在王国维心中郁结了忧伤气质,这些颜色都是他内心情感的外化。王国维一生都在奔波劳累,而他的人生理想常常得不到实现。于是他期望在文学词曲中找到自己的天地,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将一切的“景语”赋予一种“忧郁”的色彩,将日常生活赋予一种“反思”的意味。

(四)时间意象——“韶华易逝”

悲秋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类型的恒长焦点。只有在有了一个把秋作为整体现象和季节的意识之后,自然中的衰败景物才可能变成对人生短暂深切领悟的标志。这种描写是人的“自我意识”在自然对象世界的呈现。{3}“夜起倚危楼,楼角玉绳低亚”、“却向春风亭畔,数梧桐叶下”的“主体”既是“自我”又是“人”,空间转换,时间流逝,词人创造了一个活动的美的图画。“唯有月明霜冷,浸万家鸳瓦”,月无意而明,霜何曾会冷,更不会“浸”万家鸳瓦,从“梧桐叶”之飘零而“下”,而领悟人生苦短,韶华易逝,此皆人之“伤春”、“悲秋”永恒的主题。{4}

王国维在词作中刻画了“清秋”、“长昼”、“夜厌厌”、“长宵”、“平生”等时间意象,是词人对漫漫长夜,对四季轮回的无限感触.清冷的季节,失眠的夜晚,种种郁结于心之事都在夜半无人之时涌上心头,使全词笼罩着悲伤情调。

(五)情感意象——“寂寞哀伤”

王国维常年客居他乡,生活的苦楚蕴藉在心里,美好的青春岁月也渐渐流逝。他在词作中发出慨叹:“已恨年华留不住,争知恨里年华去!”这个“恨”字再现了他人生道路中的艰辛与孤苦。在《菩萨蛮·回廊小立秋将半》中:“回廊小立秋将半,婆娑树影当阶乱。高树是东家,月华笼露华。碧阑干十二,都作回肠字。独有倚阑人,断肠君不闻。”词中还多次出现“相忆”、“相思”、“回肠”、“寂寞”、“思量”、“痛饮”、“迷离”这样的伤心词语。“自是思量渠不与,人间总被思量误。”一个“总”字,倒出多少人生无奈。

《祝英台近》:“月初残,门小掩,看上大堤去。徒御喧阗,行子黯无语。为谁收拾离颜,一腔红泪,待留向,孤衾偷注。马蹄驻,但觉怨慕悲凉,条风过平楚。树上啼鹃,又诉随华暮。思量只有,人间年年征路。纵有恨,都无啼处。”残月当空。道路上的仆役们喧闹不息,行客们沉默不语。风吹树林,杜鹃在不停地啼叫。这首词是词人在办完父亲的丧事之后离家的情景,心中的忧苦就如这杜鹃啼血一般痛彻心扉。悼亡词《蝶恋花》:“落日千山啼杜宇,送得归人,不遣居人住。自是精魂先魄去,凄凉病榻无多语。往事悠悠容细数,见说他生,又恐他生误。纵使兹盟终不负,那时能记今生否。”词人用了“杜宇”这一意象,声声啼叫,就像是词人心中的哀伤。再如《谒金门》:“孤檠侧,诉尽十年踪迹。残夜银釭无力,绿窗寒恻恻。落叶瑶阶狼藉,高树露华凝碧。露点声舒人语密,旧欢远觅处。”夜深之后,只有孤灯在与词人相陪伴,像是在对词人诉说10年来的恩爱时光,窗外的寒气让人发冷。回想起当年与爱妻甜蜜的美好时光,可是佳人已故,再也不会回来。在词中词人强调了聚少离多,用凄凉的景色来抒情,背负着对爱妻深深的愧疚与自责之情。

三、《人间词》的意象特征

(一)诗情与哲学兼有

王国维将自己隐匿在文学中,彰显自己的悲观哲学思想。他的词多为冷色调,哀伤多于婉丽,悲多于喜,伤怀多于乐怀。这种充满矛盾的内心促使他思考人生的终极道理。王国维生活在一个激变的时代,西方思想的传入并与中国的正统文化产生碰撞,有志之士为了探索出一条救国之路,对传统文化重新进行了思索与探讨。加上他本人忧伤的个性,更激发了他矛盾的性格与内心深处的创作灵感。

叶嘉莹先生曾说:“静安先生词含西洋之哲理,”“其天性中自有一片灵光,其思深,其感锐,故其所得均极真切深微,而其词作中即时时现此哲理之灵光也。”{5}在《人间词》中,人生哲理以具象化的意象思维呈现出来,蕴含着词人敏锐而智慧的哲学思想,韵味悠长。例如:“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浣溪沙·山寺微茫》)“从醉里,忆平生。可怜心事大峥嵘。更堪此夜西楼梦,摘得星辰满袖行。”(《鹧鸪天·列炬归来酒未醒》)“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采桑子·高城鼓动》)

(二)悲剧与文学并存

王国维面对父亲、爱妻的离世,悲苦的生活,人生理想的难以实现,多病之身又逢多灾年代,以及受到西方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的影响,使得他的词作不仅带有哲学意味,还包含了浓厚的悲剧色彩。充满悲情色彩的意象是王国维的思想写照。

王国维在20世纪初对西方悲剧理论研究,对悲剧艺术和悲剧精神的探索,开启了时代风气之先。悲剧是从人的经验意义上去说的。所以王国维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在词中大量的采用“孤”、“寒”、“冷”、“泪”等字眼,让词呈现出深沉的效果。

王国维的《人间词》是20世纪初词学的典型,他开创的意境说也是长远地影响着后世。其词作是词人人生感悟、情感经历、远大理想的真实写照,多采用悲情意象,全词贯穿悲剧的思想,色彩多为冷色调,深刻表现出其内心的矛盾与失意情感。在《人间词》中,诗情与哲学兼有,悲剧与文学并存。在词学的历史长河中,王国维的《人间词》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注 释:

{1}王国维.人间词.人间词话[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姜東赋.刘顺利选注.王国维文选 注释本[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3}顾彬.解读中国古代的“忧郁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4}李晓华.西方哲学与中国文学熔铸而成的“天才之作”[J].中国比较文学,2009,(01).

{5}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参考文献:

〔1〕李天纲.海上文学百家文库18王国维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

〔2〕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3〕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6.

〔4〕王国维.王国维先生全集初编(5)[M].台北:大通书局,1976.

〔5〕姜东赋.王国维文选(注释本)[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6〕王国维.人间词.人间词话[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7〕王燕.论王国维《人间词》的悲剧意识[D].安徽大学,2013.

〔8〕程引弟.王国维《人间词》研究[D].中南大学,2010.

〔9〕牛冬梅.王国维与中国现代悲剧意识[D].清华大学,2004.

〔10〕李晓华.西方哲学与中国文学熔铸而成的“天才之作”[J].中国比较文学,2009.(01).

〔11〕顾彬.解读中国古代的“忧郁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猜你喜欢

王国维意象
王国维《录鬼簿校注》考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王国维“古雅”话语的阐释
在神不在貌——论王国维的“眩惑”
“手不释卷”的王国维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王国维未刊来往书信集》辑注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