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蔬菜铺出增收路

2017-05-19韩克超

当代贵州 2017年12期
关键词:自治县餐桌基地

韩克超

道真自治县围绕市场调结构、紧盯脱贫抓产业,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商

品蔬菜,多措并举打通绿色健康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2月19日,在道真自治县忠信镇水石脚村蔬菜基地,菜农们忙着整地覆膜、采摘花菜,一辆辆三轮车在田间来来往往。

村民胡加兵原本一直在外打工,2016年,他回到家乡流转103亩土地种植蔬菜,年纯收入16万元。

水石脚村基础设施差,可耕作条件、交通优势并不突出。近年来,该村通过抓结构大调整、土地大流转、技能大培训、经营主体大培育,引进贵州闽黔农业有限公司领办蔬菜育苗基地和500亩商品蔬菜示范种植核心基地,通过订单发展,带动当地群众种植蔬菜1万亩,户均种植3亩以上,覆盖贫困户600余户。2016年,水石脚村共出产花椰菜310万斤、干辣椒8万斤、鲜辣椒1500万斤,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

在基地的包装车间,印有“道真蔬菜、特色生态”“神州贵叶、风行天下”字样的包装箱堆积如山,工人们忙着分拣包装搬运,准备运往成渝市场。“我们的蔬菜都有自己的商标品牌,通过订单销售、网上销售,重点销往成渝地区,同时还远销福建、湖北,甚至出口东南亚、德国、非洲等地。”贵州闽黔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叶作勤介绍,公司对所有商品蔬菜全部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确保贫困户户均年纯收入1万元以上。

忠信镇党委书记杨进军介绍,通过“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镇里还把扶贫资金投入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冻库、烘烤系统等由村级负责管理,每年按5万元价格收取租赁费用,既保证扶贫资金所建资产不流失,又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引企业、建基地、拓市场,水石脚村蔬菜产业的发展只是道真利用市场化手段打通绿色健康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最后一公里”的缩影。

近两年,道真围绕市场调结构、紧盯脱贫抓产业,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商品蔬菜,多措并举打通绿色健康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探索出一条蔬菜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准扶贫路子。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商品蔬菜15万亩、产年产值6.5亿元;食用菌800万棒、年产值1.1亿元,直接带动13000多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种得好还要卖得好,才能真正带动群众脱贫致富。”道真自治县委书记刘东明介绍,道真通过“外地引、本地育、回乡创”,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在不断做大产业发展规模的同时,积极开展“三品一标”申报认证,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特色产品营销,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目前,全县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4.5萬亩、各类无公害畜禽产地30家,认证品种34个、有机食品3个;获贵州省著名商标4个、名牌产品1个;发展涉农电商216家。(作者单位:道真自治县外宣中心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自治县餐桌基地
黑叶猴喜添新丁
《春天终将到来》《金色餐桌》
跑起来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广西民族自治县立法协商历史考察和经验启示
大餐桌,小小船
察言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