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海权”将取得更多博弈成果—专访海军军事专家

2017-05-17李杰张墨宁

南风窗 2017年10期
关键词:海权航母南海

李杰+++张墨宁

首艘国产航母的下水,标志着中国能逐步自行设计建造新型航母。未来,两栖攻击舰这个大型战舰也将呼之欲出。中国还是第二个能自行建造大型综合补给舰的国家。

随着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的下水,中国海军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2015年第九部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军事战略》发布,首次公布了中国海军最新的战略要求为“近海防御、远海护卫”,中国的海外战略布局日益清晰。

一直以来,大陆国家走向海洋被认为存在先天劣势,陆海平衡的问题使大陆国家面临双重威胁。与此同时,强调控制海洋能力的传统海权观,让世界对最新崛起的力量高度戒备。就中国能否突破地理因素的限制,以及超越马汉的海权论从而构建新的海权观等,本刊专访了海军军事专家、中国国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李杰。

Q&A

N-南风窗

L-李杰

海军实力和差距

N:在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的同时,美国的福特级航母首制舰完成了首次海试,俄罗斯也宣布要建造新航母以抗衡美国,此外英国、法国、印度等国家都在积极新建、改建航母,这是否意味着世界进入了新的海权时代?

L:“老海权”和“新海权”重新开始了比较激烈的博弈过程,特别是以中国为首的“新海权”国家正在不断地崛起、发展。

过去,除了陆地之外,“老海权”几乎全面控制了海洋。比如对于第一岛链,美日基本上已经全面控制中国台湾以北的海峡通道了,中国要进入西太平洋、要走出去越来越难,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才有了“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要向西走。除了陆地上向西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那条主要的航线也是向西走。

新老海权的激烈博弈和较量,先期在南海表现得比较明显。2013年10月习近平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个战略走了将近4年,已经出现了曙光。“新海权”的生命力将来可能会越来越强,并取得越来越多的重大博弈成果。将来,南海这个核心利益巩固好了、由中国主导的话,海上的向西战略会有更大的成果。当然,我们同时也不忘了向北和向南,向东也要继续。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三条主干线,以向西的一条路线为主,从中国沿海港口经过南海、马六甲海峡,再过印度洋、红海,到地中海。这条干线实际上是中国今后主打经营的,会越来越加大投入。包括吉布提港口基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缅甸港口、马来西亚的皇京港,一系列沿线港口的设计建设、扩大规模,都是更好地为海上丝路战略服务。向西走的战略取得突破之后,整个局面和局势就打开了,再加上向北和向南的补充,如果取得比较大的收获和成果,随着实力的增强,将来再向东就容易得多。

N:近年来,中国的海军主战装备实现更新换代,反潜、防空和对海突击等综合作战能力实现了提升。在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牵引下,海军力量在规模和装备上会如何发展?

L:中国海军力量的增长速度比较快,主要体现首先是大型战舰与核常潜艇的发展与增加,尤其是自主设计建造方面。

过去,我们更多的是购买、改装、仿制;首艘国产航母的下水,标志着中国能够逐步自行设计建造新型航母。未来,两栖攻击舰这个大型战舰也将呼之欲出。在海洋维权、海上斗争乃至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两栖攻击舰作为航母的补充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大型战舰之外,综合补给舰也在不断地增加和发展。中国现在可以建造4万吨的901型大型综合补给舰,航速可以达到25节,而且可以实现横向、纵向、垂直、锚泊四项补给,能力在增强。除了美国之外,中国现在是第二个能自行建造大型综合补给舰的国家。有了大型综合补给舰,将来大型航母编队和大型两栖攻击舰的出海行动—无论执行作战任务还是非战任务,都有了更多有力的保障。

此外还有批量建造服役的防空反潜驱逐舰,054A型护卫舰,近海防御的056型轻护卫舰,以及据报道称有可能今年下水的055大型驱逐舰。所以,现在海军中的大中型舰艇基本上已经齐装配套,能够很好地进行保驾护航,能够担负各种各样的任务。

另外,还有像海军的特种飞机,包括反潜机、航母飞机、电子战飞机,应该说都在快马加鞭的研制和发展当中。

当然,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新一代航母舰载机的研发和建造。目前,我们的航母舰载机还处于第三代,和美国的第四代舰载机还有一定差距。应该说,海军的主要装备和总体能力快速增强,但和世界最先进的一流装备相比,还是存在不同层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动力系统、舰载机、弹射起飞技术和着舰阻拦技术,以及新概念武器方面。这是下一步中国要继续追赶的目标与方向。

近海是中国海权的关键

N:中国在吉布提的后勤保障基地即将建成启用。最近,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访问了吉布提,谋求稳住和强化与这一非洲小国的伙伴关系。中美在海外基地方面会否出现摩擦?未来,中国会谋求更多的海外基地建设吗?

L:中国现在对海外综合基地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中国的护航编队现在已经第26批了,前几批的时候,护航官兵执行任务时就很难得到有效及时的补给。而且,如果长期没有综合基地的话,护航官兵就不可能定期上岸休整。

美国有七八百个海外基地,它对中国发展基地表示担忧,这是一种不合理的逻辑。今后,中国的海外基地会越来越多,这样才能保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但我们也要和周边国家搞好关系,像印度这些国家,它们确实有些担心、戒备,一方面出于自己的地缘战略考虑,另一方面受一些国家的挑唆,可能会有想法。

N:中国的近海海区—黄海、东海和南海这几个方向的经营思路,应该有怎样的不同之處?近几年,中国在南海、朝鲜半岛都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如果对近海态势不能掌握主动权,中国的海权发展是不是要大打折扣?

L:近海是中国海权的基础或者关键。过去,在总体战略考虑上存在一定问题,但这些年对海洋越来越重视,有了总体的战略考虑,特别是在轻重缓急的处理上越来越成熟。实际上,黄海、台海、东海、南海应该有一体化的考虑,在统一的战略思维之下布局。现在,中国对四海处理的先后顺序、轻重缓急以及力度,存在一定问题。在东海、南海、朝鲜半岛这几个方向上,应该遵循怎样的先后顺序,学界有不同看法,这会导致不同的决策。

我的看法是,台海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但台海问题要想很好地马上解决,时机不成熟。有些学者觉得东海要优先解决,先解决钓鱼岛的问题,我不太赞成这个看法。在东海问题上,中日之间实际上已经较上劲了,任何一方如果有比较大的动作,就会产生矛盾。由于日本背后有美国支持,可能会使问题过于激烈或者过于激化。所以,在当前情况下,更大的着力点应该在南海,一是南海地区海域比较宽阔,水深比较大,可应用的力量也比较多。二是南海周边都是小国家,无论是经济利益、外交影响还是军事力量,中国都有绝对优势,只要应用得好,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抓手。所以,我们一定要着力解决好南海,把南海这个通道打开,将来这盘棋才能搞活。

N:在中海和远海,中国应该如何追求有效存在和影响力?尤其是第一岛链以外西太平洋和北部印度洋的环形水域,对中国的利益至关重要。而且,中国海军一直是一支近海防御型的海军,远海活动不足,这方面的短板应该如何补充?

L:中国向东走的难度和阻力比较大。特朗普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军力投入,增加武器装备的数量和性能;投入到亚太地区的兵力即使保持60%的话,也要比原来增加很多,因为总体的基数在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要向东走,因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向东走,就等于把太平洋方向让给美国。这对我们的总体海洋战略,对国家的中远海利益的扩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东向战略还要继续推进。

但是我们不能把全力投入这个地方,还是要把更多的增量力量投入西向。印度洋地区可能要更多加力,未来只有把印度洋方向经营好、拓展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才能走活。有了印度洋这个基础,下一步到大西洋甚至到更远的海域,到美国的所谓后院地区活动,可能就更加便利。在那个地区有了影响力,中国就真正走活了,美国在西太平洋活动的时候,就会有所顾虑。

经济、军事力量的支撑

N:按照传统的地缘政治学说,中国作为一个陆地国家在走向海洋时并不具有优势,也很难做到像美国、曾经的英国那样实现全球部署。这一点能否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而突破,使中国的海洋转型超越地理限制?

L: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有1.8万千米的海岸线,加上岛岸线共3.2万千米,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大约有300万平方千米海域。从绝对数字看,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相对数字还很低,海洋国力要素离一个海洋强国还差得很远。

而且,我认为更明显的劣势并不体现在硬件上,而是海洋认识和思想。我们的海洋意识、海洋维权观念还是比较淡漠的,这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尽快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首先要增强国人的海洋意识,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尤其是确立各级领导层的海洋战略意识,真正认识开发海洋和保卫海洋的极端重要性。

N:从历史上看,海洋国家走向全球,仅靠自己的资源和地理条件是没法支撑的,英美维系海上主导地位的很重要因素是自己的盟友体系,中国在这方面应该如何布局?

L:中国的不结盟政策和友好局面是不冲突的。比如说,如果没有菲律宾的杜特尔特,南海问题就很难降温。不管在什么形势下,都要有合作者、支持者。我认为过去有些提法和认识,到了需要调适的时候。比如,不向海外派一兵一卒的提法,就很大程度上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再比如,中国不在海外建军事基地的提法,也应该有所调整。建设带有军事功能的基地,对于中国的海外利益,至少基地自身的安全来说,是一个保障。

中国现在有那么多船舶、公司在海外活动,平均每一星期就有一个海外并购发生,这么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利益是很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大程度上要靠“海卫队”,因为海军即使能够及时到达也没有那么多力量,海警主要是在近海区域活动。中国海卫队现在有一万多人,招募了很多退役的军人、武警战士。“海卫队”面临的很大问题,就是对当地的法律了解不够。有的国家不允许武装力量配枪支弹药,如果没有枪支武器的话,很难执行任务。还有,多大程度上能和当地的治安执法部门配合,得到他们的允许,很多问题其实没有理清。海军、海警、海卫这三股力量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保障作用。

N: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王毅特别强调,中国人的海洋观推崇郑和,看重的是海洋合作,而不是控制海权。中国的海洋合作思想能否超越马汉的制海权理论,构建新的海权观?

L:中国的海洋合作思想即超越对海洋的控制,转向重点寻求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以自有海洋空间为基础,以公海、海底等公共海洋空间为依托,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但这条新的道路能否成功,也要取决于多重因素。在目前的情况下,很难超越现实政治。对于郑和的海洋思想,我們要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但如果没有经济力量、军事力量作为支撑,和平友好的海上丝绸之路交往就很难持续。

猜你喜欢

海权航母南海
航母召唤,舰载机返航
北海北、南海南
航母爱出糗
我爱航母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南海的虎斑贝
在航母上起飞
甲午战争与中国海权
南海随笔
马汉及其『海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