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潮

2017-05-17

中国储运 2017年5期
关键词:竞争性泡沫供给

观潮

消费新趋势期待供给侧与之相匹配

(《上海证券报》2017-03-18)

应该看到,尽管居民消费潜力和优化升级空间较大,但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传统一代和新生一代居民之间以及不同群体居民之间的收支等差距在短期内还难以消除,加之部分居民受传统消费观念的束缚和消费环境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潜在购买力难以得到充分释放。因此,要从总体上完成居民更高层次的消费升级转型,构建消费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顺应消费新趋势提升供给品质要做到,一、创新消费供给,加大有效供给力度;二、持续优化消费市场环境,改革消费市场监管体系;三、大力促进传统实物消费扩大升级。

房价上涨已脱离经济基本面和真实住房需求

(凤凰财经2017-03-20)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2016年房地产市场回暖,这一轮房价快速上涨及其泡沫风险积累,是在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由过度宽松的金融条件引发的,通过推动居民杠杆率快速攀升,大量资金“脱实就虚”,极大刺激投资投机需求,形成了房价、地价高位轮动快速上涨,从一线城市“点涨”向二线热点城市及周边三四线城市蔓延的“普涨”态势。总体来看,房价上涨已经脱离经济基本面和真实住房需求,与日本1990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前的情形有相似之处。因此,需要坚持“不刺破泡沫”的调控底线,认真研究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的相关调控政策,特别是研究金融政策和土地政策的正确使用;同时研究应对不同风险情境下的政策预案,防止房地产泡沫风险向金融和经济领域蔓延。

中国经济需要提升“成色”

(《经济观察报》2017-03-19)

如果去产能不是“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的劣而能汰,不是市场驱动下的资源重新配置,反而是行政主导下的“拉郎配”式重组,又或者借道“债转股”等方式让那些僵尸企业僵而不死,如果一些地方继续依赖过剩产能实现短期经济增长,这种“复苏”不可能带来真正的新周期,实现新增长。在当普通消费者仍在为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担忧,当马桶和电饭煲这样的消费品,对于中国制造依然意味着某种竞争短板,当健康、教育、医疗等领域大量供给空白尚待填补,这时候,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成色”,显然就有了更加现实的意义。

流动性管理仍是首要任务

(《上海证券报》2017-03-20)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央行开始拉长逆回购和MLF的投放期限。今年伊始,央行在公开市场又逐渐上调了MLF、SLF以及OMO的利率中枢,这些都明确显示货币政策已转向中性偏紧,央行防风险、去杠杆、抑制资产泡沫的意图明显,决心也很坚定。可以预见,在金融去杠杆未达到满意效果之前,货币政策短期内难现宽松。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存在债务杠杆偏高、资产价格泡沫较为明显等结构性问题,长期看经济仍然有一定的下行压力,基本面利好债市。但从近期发电量增速、粗钢产量增速、挖掘机销量等中观数据来看,经济呈现出短期回暖的迹象对短期债市反弹造成压力。债券市场经历了两年的牛市,目前应从牛市思维向熊市思维转变,未来的债市投资可能将更多依赖于预期差博弈和负债管理。

政府不再投资竞争性行业是回归本位之举

(《证券时报》2017-03-30)

近日有媒体报道,从今年起,甘肃省的政府投资将退出竞争性行业,只投向公共领域项目。退出竞争性行业,这是在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可以避免政府与民营投资争抢市场。这样既能避免对民间投资形成挤出效应,改变从前大包大揽的习惯,尊重市场规律,从而让利于民,又能让投资更多地惠及于民;同时,还可以避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出现,避免政府投资出现浪费甚至腐败等现象。不过,政府虽然不再投资竞争性行业,但监管职责也不可丢,政府仍要尽好监管职责,在让市场的归市场后,“归政府”的监管责任,也要能履行好,而不能让监管职责像政府投资一样从市场抽出。C

猜你喜欢

竞争性泡沫供给
竞争性装备采购招标文件分析研究与对策
废弃的泡沫盒
“搞死”国家的泡沫
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政府采购PPP项目的竞争性磋商文件要合法实用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好泡沫与坏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