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同组对手进攻效果研究

2017-05-17钱同进

运动 2017年4期
关键词:同组全队篮板球

钱同进,王 东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12)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同组对手进攻效果研究

钱同进1,王 东2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1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同组对手的进攻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男篮在进攻中无法出现合理的进攻机会,投篮选择不合理;后卫和中锋队员进攻能力较差,无法合理串联全队进攻。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同组对手;进攻效果;比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篮比赛的中国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塞尔维亚、委内瑞拉男篮的进攻效果。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家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和互联网等查阅相关的文献,了解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现状,获取理论依据。

1.2.2 录像观察法 对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同组对手所有参赛比赛录像进行反复观看、详细数据统计。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录像中收集到的比赛数据进行相关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男篮与同组对手基本情况对比

2.1.1 身高对比情况 中国同组所有参赛队员身高平均值差值较小,最大差值仅为0.06m。中国男篮平均身高2.03m,为同组对手最高,并且队内身高为2.18m的李慕豪在同组所有对手中最高。虽然在平均值和最高值都处于首位,但是中国男篮身高范围则较大,最低为1.85m的赵继伟。2.1.2 年龄对比情况 通过统计可以看出,中国男篮平均年龄仅为23.2岁,在同组对手中为最年轻的一支队伍。中国队相较于第二年轻的队伍26.1岁的塞尔维亚队,更是有2.9岁的差距。据统计得知,中国男篮派出的阵容年轻化,在12人的大名单中仅28岁的易建联有过奥运会等国际大赛的经历,而其他人的大赛经历较少。

2.2 中国男篮与同组对手进攻数据对比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中国男篮的63.6分的场均得分仅排在同组对手场均得分的第5位。中国男篮场均总投篮数为52.8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中国男篮在激烈和高强度的防守下,组织进攻无法出现合理的进攻机会,并且当出现机会时,持球队员犹豫,不敢大胆出手。在命中率方面,中国以41.7%位于同组第5名,第1位为法国的53.5%,而篮球传统强队美国队则以49.3%仅列同组的第3位。在2分和3分投篮数据分析中,中国男篮在这2项数据中均处在同组对手的第5位。这也说明,年轻的中国男篮对于高强度防守下投篮的选择和稳定还是有所欠缺的。中国男篮在同组对手场均拥有高达22.4次的罚篮,位居同组第2位,结合录像可以发现,中国男篮对于篮筐的冲击有一定的威胁,大胆地往限制区制造杀伤。中国男篮场均25个总篮板数则位于同组对手的第6位,而且距第1位的美国男篮差了近15个篮板球。前场篮板是球队二次进攻及进攻延续性的重要环节,而中国男篮对前场篮板球的保护则有所欠缺。中国男篮场均7.4个前场篮板位于同组的第6位,距离第5位的法国男篮仍差着1.2个篮板数。结合录像发现,中国男篮在进攻时无法快速有效地寻找抢篮板球时机,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等待球,而不是积极地拼抢篮板球,并且出现多次球已经到手又被对方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下把球夺走的情况。

2.3 中国男篮与同组对手位置球员场均数据对比

2.3.1 后卫球员场均数据对比 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中国男篮后卫队员场均得分仅为12.4分,占全队得分的19.25%,而同组球队后卫队员场均得分占全队得分的45%~59.7%。在助攻方面,中国男篮后卫队员场均仅为8个,而篮板球也仅为3.8个。相较于其他球队,结合录像分析可以看出,同组球队后位队员首先通过吸引防守方式为队员创造机会,在合理的进攻机会下选择投篮,使得整体进攻流畅,并且其积极冲抢篮板,更好地掌控全队进攻。而反观中国男篮,则是通过传导球来为队员创造机会,虽然积极冲击篮筐造成犯规,但是无法更好地串联整体进攻。

2.3.2 中锋球员场均数据对比 中国男篮中锋队员在具有明显高度优势的情况下,场均7次的投篮出手仅得到9.8分,仅位于同组对手的第四位,只占据了全队得分的15.4%。结合录像分析,当今世界篮球更多的要求中锋队员去创造进攻机会,如果出现进攻机会,果断的篮下强打并造成杀伤。反观中国男篮中锋队员,每场比赛仅有4.8次的罚篮次数,并且无法有效地转换为得分。中锋队员另一主要任务就是保护篮板球,但中国男篮中锋队员每场仅得到3.8个总篮板数,而前场篮板数仅为0.8个,与其他对手相差较大。相较于其他球队中锋队员积极卡位拼抢篮板球,而中国男篮中锋队员大多数情况下则是选择了原地等待球的落点再去被动地拼抢篮板球,在激烈的篮下对抗中失去了身高优势。

表1 中国男篮与同组对手场均进攻数据对比分析

2.3.3 前锋球员场均数据对比 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中国男篮前锋队员41.4分的场均得分,位于同组第1位;并且在球员被侵中也高达12.2次,位于同组第1位。此时,反观同组其他对手前锋进攻数据可以发现,虽然中国男篮在得分居于第一,但是其前锋出手次数高达34.6次,较第2名的法国队多了近6次。中国男篮前锋出手次数占据了全队场均出手的65.5%,而中国队多数的进攻机会都给予了易建联,易建联也是中国男篮当中出手次最多和得分最高的队员。

2.4 中国男篮与同组对手进攻战术得分对比

由表2可以看出,中国男篮场均快攻得分仅为8.2分,占全队场均得分的12.9%,而美国男篮则仅通过快攻场均就得到20.6分,占到场均得分的19.7%。当今世界篮球不在仅局限于阵地进攻,而是缩短进攻时间,加快进攻节奏,加大场均的进攻回合数,使得场均快攻次数不断增加。中国男篮则无法有效地快速组织起快攻,多数情况下都是后卫队员快速推进而等待着快下队员而错失了快攻机会。数据统计发现,中国后卫通过积极盯防和激烈的身体对抗下造成对方失误,为男篮场均获得了12.8分的失误得分,占到全队场均得分的20.1%。在二次进攻和限制区得分中,男篮并没有把身高优势发挥出来,前者是要求前场篮板的保护,后者则是要求在限制区内的低位单打和激烈的身体对抗。当今世界篮球在限制区内的身体对抗越发的激烈,这也使得中国男篮内线队员在进攻选择中更多的选择是中远距离投篮,而不是低位策应和单打。

表2 中国男篮与同组对手进攻战术得分对比分析

3 结 论

3.1 本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同组对手身高不存在较大差异,仅在中锋位置上有较大的优势。中国男篮平均仅为23.2岁,中国男篮在本届奥运会上派出了最具活力和冲击力的一届男篮,但是因为大部分球员缺少世界大赛的经历和磨练,使得在比赛中出现处理球的方式不当,对全队的掌握有些欠缺。

3.2 中国男篮在场均得分、总投篮数及命中率、2分投篮数及命中率,、失误数和助攻数均处于同组末位。中国男篮在比赛中受到激烈的身体对抗和高强度的整体防守时,无法合理地处理球,并且队员总是在等待机会的出现,而没有积极地去创造机会。反观同组对手,积极地无球跑动,为同伴创造更好的进攻机会,并且在最合理的时候做出正确的投篮选择。中国男篮在高罚球次数下,无法有效地转换为有效的得分,可以看出中国男篮在技战术的程度上仍有心理层面的欠缺。

3.3 当今世界篮球逐渐使后卫和中锋队员角色发生转变。世界优秀后卫的场均得分均在45%左右,并且当今球队对后卫、中锋和前锋的得分比呈现出5:2:3的态

势。中国男篮前锋出手次数占据了全队场均出手的65.5%,而中国队多数的进攻机会都给予了易建联,场均20.4分也让其成为中国男篮的核心球员。

3.4 中国男篮队员通过积极的防守和拼抢,使得对方失误为球队取得了场均12.8分的失误得分。限制区得分场均仅为27.6分,在激烈的身体对抗情况下,中国男篮在篮下的进攻机会减少,并且命中率仅为57%。当今世界球队对于快攻得分和二次进攻越发的看重,不断的要求篮板球的积极拼抢和凶狠的防守,就是为了保持进攻的延续性,在固定时间内获得多次进攻机会。而中国男篮则由于篮板球的争抢和球员的跟进,导致进攻回合数减少。

[ 1 ] 王守恒,郑钢,左伟,等.论我国男篮现状及发展态势——奥运会、亚锦赛、全运会男篮比赛之反思[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6-14.

[ 2 ] 贾志强,王建军,陈涛.第25届亚洲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差异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2):102-105. [ 3 ] 周珂.第14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中国男篮进攻速度研究[ D ].开封:河南大学,2003.

G841

A

1674-151X(2017)02-01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4.009

投稿日期:2017-01-04

钱同进(1992—),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篮球训练。

猜你喜欢

同组全队篮板球
初中学生篮板球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新知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篮板球意识及其培养
防守篮板球抢位挡人技术分析
浅谈篮球比赛中学生抢篮板球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