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供给侧改革研究

2017-05-17

运动 2017年3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供给居民

郑 霞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健康中国背景下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供给侧改革研究

郑 霞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为了适应世界发展形势和当前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经济体制在不断变革,2016年2月,政府制定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经济政策,体育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伴随着国务院关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出,全民健身已切实提升到建设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国家战略层面,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的发展和提高也提到了改革的日程上,如何在建设“健康中国”背景下进行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供给侧改革,成为了今年两会体育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本文就从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现状、存在问题、原因、改革发展机遇等各个角度来研究建设“健康中国”背景下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的供给侧改革,提出健康中国背景下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供给侧改革路径,为进一步深化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供给侧改革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说:“经济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对健康的追求,对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越来越成为老百姓的重要诉求。”在富裕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城市居民对业余生活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的自我休闲健身意识在不断增强,健身休闲方式也渐渐从消费性向参与性过渡。为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健身的需求,政府部门加大了对休闲体育的投资和一系列关于发展休闲体育指导性文件的制定,为休闲体育发展因此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建设健康中国背景下,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的供给侧改革也在积极推进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供给侧改革的研究,能够使更多的人对“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城市居民体育休闲空间多维需求有了新的认识与定位,这对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休闲空间环境及“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城市休闲体育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1 健康中国背景下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改革的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体育休闲已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城市居民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来进行业余的休闲健身,同时现阶段社会发展比较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比较大。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释放自己紧张的情绪,城市中选择休闲健身形式的居民越来越多,休闲健身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于休闲的需求越来越高。正如李相如在首部《休闲体育蓝皮书》中提出:休闲体育是因需而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紧张、精神疲劳的状况没有减缓,以至于人们渴望以轻松愉快的运动方式来换取身心的解放,重新激发生命的活力。

城市居民在业余生活的方式和时间都非常充裕的情况下,业余生活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休闲健身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种业余生活的消遣方式,也是当前城市居民高质量、比较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由于具备主动参与的特点,所以休闲体育活动其实一直在老百姓身边。然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居民休闲行为出现了自主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休闲空间已经不能够让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城市体育休闲空间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空间,其范围从社区走向公园、广场、绿地,从开放空间走向城市公共空间,从城市市区空间走向城市郊区、区域空间等,这正迎合了人们对休闲空间的需求。“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在全民健康素养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当体育遇上休闲,不仅为人们带来更好的身心体验,也为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

2 健康中国背景下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现状分析

2.1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的特征

从表1中的统计可知,我国城市居民的工作时间很有规律,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时间集中在上午的8:20—11:50,下午的1:30—5:30,周六、日休息,另外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也休息。经过对上述调查结果的t检验,可以得出,上述表格中的工作以及休息时间是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主流。从中可以看出,城市居民每天的工作时间有一定的时间段,每周都有两天的休息,再加上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休息,因此城市居民有充足的业余时间来进行休闲体育的锻炼。固定的工作时间和节假日时间为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提供了时间的支持。另外从大量的城市市民健身时间的调查中(通过问卷方式在全国36个省份进行得网络调查结果,下同)可以获知,城市居民每天进行休闲体育锻炼的时间分配情况如下。

从表2中的内容可知,城市居民每天都在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时间安排既合理又充分,能够满足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的需要。城市居民每天进行休闲体育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5:30—7:30、17:30—18:30、20:00—21:00时间段。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时间段中运动方式的选择还是存在差异性的。

从以上内容来看,我国城市居民进行休闲体育的时间很充分,也说明城市居民休闲体育有很大的时间性特征及运动项目特征。

2.2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现状

据2014年国体育总局对6~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69岁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参与度比去年增长了1.3个百分点,其中,达到每周一次及以上的比例为39.8% (通过问卷方式在全国36个省份进行网络调查)。体育场所或体育场馆成为了人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的首选。面对大众体育健身对场地设施的新动向、新需求,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的重构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休闲设施的建设也在逐步完善,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于城市休闲场地的建设力度,加大了对公园、广场等休闲场所的管理和质量的提高。另外还加大了对风景区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居民走出家门,走进自然,融入到社会中去,开阔了居民休闲体育空间,加大了居民休闲体育的空间范围。通过休闲体育的空间重构,丰富了休闲体育空间形式,吸引了更多的城市居民进行休闲体育锻炼。运用各种形式和城市的有利地域优势推动和推广了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的锻炼。

围绕着以上对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的特征和休闲体育空间现状的分析,总体上我国对于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的重构还不成熟,制度上还不完善,指导思想上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出发,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原则上应该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指导,以城市的具体规划为方向,以国家的政策思想为出发点去构建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表3是本研究尝试构建的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优化形式。

表1 城市居民的工作时间表n=1 327

表2 城市居民休闲健身时间方式统计表

表3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布局优化形式

3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存在问题及原因研究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便利性缺失、不能激发居民消费需求、供给结构不均衡、规划供给缺乏合理性等。另外,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受到城市发展、经济条件的影响,还受到政府部门、体育设施资源、居民休闲健身意识、体育消费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第一,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使得休闲体育场馆和设施得到迅速发展,建立健全更多的休闲体育场馆和设施,并且在城市道路、公交系统等其他方面均能满足居民参加休闲体育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休闲体育空间得以免费开放,吸引更多的居民加入到休闲体育活动中。第二,居民体育消费意识不高,城市居民其固有的消费意识还没有得到全面转变,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并不积极,而休闲体育空间不能满足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要求,反过来又影响了居民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也降低了居民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第三,休闲体育市场尚未成熟,休闲体育市场并未形成系统性的发展,造成休闲体育空间供给结构的严重不均衡,更多的是以居民自发、散乱地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已有的休闲体育空间并未合理利用。第四,政府部门对休闲体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不仅体现在休闲体育的资金投入上,还体现在对休闲体育空间的利用方面,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休闲体育空间的建设和改造中,无法满足大量城市居民的健身需要,并且对已有的休闲体育空间进行合理利用,造成一定程度的休闲体育空间浪费。

4 建设健康中国背景下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改革路径

在加快建设“健康中国”实践中,加强城市居民体育空间的发展是全民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居民休闲体育特征与方式以及休闲体育空间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本文对建设“健康中国”背景下改革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改革路径做以下讨论。

4.1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改革路径之布局优化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的布局研究对于城市居民体育空间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休闲体育空间发展的未来走势,利用该手段整合资源,利用空间,形成复合、稳定、结构化的空间格局。(图1)

图1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重构指导意见图

表4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供给优化形式

表5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模式优化形式

我国城市居民健身最大问题实际就是人口多、场地少,这一问题也是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健身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休闲体育空间场地是城市居民进行休闲体育的基础,也是休闲体育空间发展和改革的必要因素,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空间场地,休闲体育才能够得到快速、持久发展。而休闲体育空间的布局直接影响到居民体育空间供给侧的发展。因此,本研究提出上述多种休闲体育空间布局优化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休闲体育空间供给侧的效能。

4.2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改革路径之供给优化

城市居民现阶段参与休闲体育的过程中,体育休闲健身的供给不到位,现阶段的休闲体育健身的供给不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健身的需要,不能够使城市居民合理、科学、健康地健身。许多休闲体育设施、产品的供给非常单一,居民选择面非常窄,供给不能保证居民休闲体育正常进行。

体育相关部门和组织可对城市居民进行民意调查,对于居民愿意参与的休闲体育活动加大投入,增加体育设施,并为城市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体育设施、产品,足够的有效供给给居民更多的选择,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参与到各家多样化的休闲体育活动中。另外,相关政府部门或组织可以对这些自发组织的居民健身行为进行管理和引导,对一定的健身、活动区域和空间进行规划,健身时间、人员组成、组织管理等各方面均进行相应引导,并为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居民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健身知识指导等,使得休闲体育活动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活动。表4是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改革供给优化的具体特征。

4.3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改革路径之体制优化

现阶段政府对于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的管理机制还相当机械,不能够与休闲体育市场导向相结合,体制机制的制定不能够灵活地与现阶段休闲体育的发展现状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居民休闲体育建设发展的需要。健全、灵活的体制机制是发展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的有效手段,政府制定健全、灵活的体制机制为城市居民休闲体育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应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健全、灵活的体制机制以促进休闲体育空间的发展。

4.4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改革路径之模式优化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的模式优化是基于现有资源可能存在问题的一个优化,本研究结合城市建设空间因素和休闲体育供给端现有的资源状况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以下4种模式优化。如表5所示,无论是哪一种模式的优化改革,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利用率”,且最大限度地开发供给侧的资源。具体优化模式的选取还需要根据具体城市特征来分析,例如其交通特点(BRT、公交、地铁等)以及其市内的水渠资源情况,还有“绿地”分布特征、RBD情况等等。

5 结 语

我国城市居民进行休闲体育的时间很充分,也说明了城市居民休闲体育有很大的时间特征以及运动项目特征。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便利性缺失、不能激发居民消费需求、供给结构不均衡、规划供给缺乏合理性等。在建设“健康中国”背景下,改革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改革成为大趋势。我们认为主要从布局优化(组团式布局-圆形布局、城市环绕布局、体育生活圈布局、条形布局、城郊结合式布局)、供给优化(政府供给、社会供给、市场供给、综合供给)、体制优化、模式优化(与城市RBD结合模式、与居民区结合模式、与交通环境结合模式、与城市绿色环境结合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空间布局及发展更有利于“健康中国”建设。

[1]袁继芳,陈建国.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研究的必要性[J].军事体育学报,2016, 35(3):57-59.

[2]魏小安,李莹.城市休闲与休闲城市[J].旅游学刊,2015,5(10):73-74.

[3]郭修金.休闲体育与休闲城市建设互动关系研究:以杭州、上海、成都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 (5):31-32.

[4]常乃军,乔玉成.社会转型视域下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重构[J].体育科学, 2016,16(12):18-19.

[5]金银日.上海市体闲体育空间整合与优化研究[J].体育科研,2015,14(25):29-33.

[6]卫志强,郭修金.休闲体育与人的和谐发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9(2):12-13.

[7]李包相.基于休闲理念的杭州城市空间形态整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6.

[8]蔡玉军,邵斌,魏磊.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现状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J].体育科学,2012,32(7):9-17.

[9]王茜.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影响城市居民体育参与的定量研究——以苏锡常地区为例[J].贵州体育科技,2015,15(3):13-15.

[10]宋铁男.城市运动休闲空间建设研究——以沈阳市为例[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123-124.

G812.4

A

1674-151X(2017)02-003-04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3.002

投稿日期:2016-12-25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71SS14102);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计2012C32067)。作者简介:郑霞(1966—),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供给居民
基于轨迹数据的城市居民出行活动规律提取
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经历中断行为探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石器时代的居民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高台居民